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那些不出名但值得一赏的藏品

英国的确是个神奇的国家,一个小小的岛国,在上个世纪搭上了历史的顺风车,控制了大半个世界,即使是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她的文化仍然渗透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趁着十一月份调整完夏令时后一周的假期,我和小伙伴们北上伦敦。我们在这里只停留三天的时间,计划很丰满,但还是足足留了半天的时间去参观大英博物馆,这个全世界的历史呈现之地。

大英博物馆非常自然的将现代艺术与古典风格结合起来,建筑正面是典型的古希腊神庙形式,在整个伦敦经常能够看到类似风格的建筑,但我最喜爱的还是内部的网状穹顶,作为一名学工科的男生,对这种美妙的曲线和弧度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

大英博物馆内部大厅

大英博物馆里有很多分馆,但欣赏文物是需要文化底蕴的,我们一行人谁也不了解那些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在游览时只是以看待艺术品的眼光欣赏,仅仅是赞于形状,叹于色彩,却缺少一种能够直击灵魂的感觉。

我们在前台购买了语音助手,软件自带多国语言播报,几乎每一个藏品都有讲解,讲解员操着一口比我还标准的普通话,语气平淡毫无起伏,虽说不能带来很好的体验,却也聊胜于无。

如走马观花般,我们没花多久就参观完了非洲馆、埃及馆、罗马和希腊的部份展厅。就像完成了一个任务,我们迫不及待地向路人打听中国馆的位置。

从卖地图的大姐口里我们得知,中国馆在去年闭馆维修了整整有一年之久,直到十二月才开放,而如果我们稍来晚一个月,今年的十二月中国馆又要闭馆,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唯一的遗憾是久仰大名的《女史箴图》一直静静的躺在昏暗无光的91A展厅,被保护的小心翼翼,一直到19年的11月才能有一次重见天日的机会。这种珍贵的文物放出来展览的日子寥寥无几,即使早已做好了准备,但难免还是有些许遗憾。

相比其他的展厅,中国展厅里的工艺品算是数量最多的了。所有的展品都被保存在玻璃橱窗里,玻璃被擦得干干净净。一踏进中国馆的大门,我就仿佛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方向,从漫无目的变得满怀憧憬。可能是作为中国人的基因已经经历过了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件文物都和我产生了共鸣,我的灵魂脱离了我的肉体,隔着橱窗和这些几千岁的工艺品亲切的问好。

不得不说,中国馆里的文物个个都是精品,有许多甚至称得上是镇馆之宝,基本上是来者必看的存在。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欣赏了这里的几乎每一件展品,这才明白有些为什么能被成为镇馆之宝,但我的收获却不仅于此,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实在是太过诱人,一些展品虽不出名,但却让我相见恨晚。

楚墓鹿图腾

楚王曾自称:“我南蛮也。”相比其他中原文化,楚文化更多的保留了来自于部族的祖先崇拜。古时人们认为,鹿是仙兽,千年为苍鹿,二千年为玄鹿。现今的不少玄幻小说电影里,鹿是一个被用烂了的一个意象,但凡出场总是腾云驾雾,追根溯源,这是千年前古人对鹿的崇敬。学者们认可凤凰和熊是楚文化的代表图腾,但鹿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其他图腾大多是多力量的推崇,但鹿却带了追求永生的味道。

众多展品琳琅满目,比之更加精巧的数不胜数,但它却以一个简简单单的鹿角吸引着我。整件工艺品鹿角不占五成,论神韵鹿角却占九成。鹿角的每一次弯曲都是一种神秘力量的选择,楚人喜爱给楚墓里鸟兽神怪的雕像配上鹿角,正是相信鹿角有神异之力,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某种保护作用。

中国玉器馆里的玉器

玉器馆按照时间顺序展出了中国几千年的玉器发展史,玉器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未失宠过,并且还将继续得宠。图片上的玉器是进馆的第一个橱窗里的玉器,近现代制作,已经算不上文物了,但它能摆在大英博物馆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

这盏玉壶无论是造型、雕刻还是色泽都算得上优秀,但最出众的,还是它将玉的美丽完美呈现的本领。在光线的照射下,玉壶中心就像是有光源一般,发出冷色的光,顿时给它增添了高贵的气质。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虽说诗的本意与此毫不相干,但我却无端的觉着贴切。

中国瓷器馆里的瓷器

瓷器并非中国独有,但千年来却以中国最佳。在大英博物馆里我看了不少瓷器,却很少有能与中国瓷器相提并论的存在。且不说中国各朝各代瓷器工艺各有特点,单拿国与国相比,其他国家的瓷器能做到匀称已是不错,而对于中国瓷器来说这仅仅是基本功。在色彩方面更是云泥之别,其他国家的瓷器总是拘泥于几种单调的色彩,可能也是限于他们的水准不够,但中国瓷器色彩之丰富令人咋舌,发展到后期,更是炉火纯青的将刺眼的颜色全都改善,这一幅幅饱含神韵的图案,令人心旷神怡的色彩,凹凸有致的雕刻,我只想说:这样的杯子请给我来一套!

在中国馆里,你能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流动,那一件件厚重古老的文物,不言不语,承载的是历史的重量。玉器馆和瓷器馆里,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那每一笔一划,每一次雕刻的下刀,每一次色彩的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中国人喜欢一件事物是疯狂的,如玉器,如瓷器,琢磨个几千年,力求到达完美的境界。一块完美的玉,甚至能够引得两国兵戎相见。在某一点来说,拥有这样的特性的民族,其文化必将继续辉煌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那些不出名但值得一赏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