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秒32年:不懂沟通,永远不知道伤害有多大

电影《唐山大地震》​上映已经快10年了,但对电影里的情节,我一直记忆犹新。

电影里的主人翁方登,地震时和弟弟同时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妈妈一句“救弟弟”对她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觉得妈妈是因为爱弟弟才抛弃了她,所以在此后的32年里,她都不肯原谅妈妈。

其实,妈妈哪里是不爱她?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母亲会抛弃自己的孩子?

可当时就是因为那样一句话,深深的伤害了方登。​

看电影的时候,特别揪心,特别是看到方登意外活下来,站在死人堆里,没有选择回家的那个镜头,真的是感觉她对妈妈的误会太深了。但凡她回到家里,看一眼妈妈,明白妈妈的肝肠寸断,她都会原谅妈妈。

可是她没有,而是选择了离开,此后的32年都不肯原谅。

虽然这是影片里的故事,但现实生活中,也很多这样的例子,父子不和、姐妹断交、亲戚老死不相往来……这些问题追本溯源,其实都是因为缺乏了沟通而引起的误会。

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沟通,避免生活中出现类似的伤害?《沟通的艺术》为我们很好的诠释了这一问题。

《沟通的艺术》由美国的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B.Adler)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F.Proctor|I)两人合著。全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个部分。

图片发自App

一、“看入人里”

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这里面有两个概念:

1.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从另外一个人的角度来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的能力。

畅销书作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培养同理心的这种自然倾向是“社交智力”的本质。

当我们使用同理心这个词的时候,包含三个面向。第一,同理心牵涉观点采择,即尝试采用另一个人的观点;第二,同理心的情感面向,它能帮助我们更贴切地去体验别人的感受,去感知他们的恐惧、喜乐、伤心等感觉;第三,真诚地关心对方的福祉。

电影《唐山大地震》里,主人翁在妈妈说出“救弟弟”时,没有用一种同理心去感受妈妈,其实,在那样危急的时刻,妈妈只是想到了弟弟从小体弱多病,更应该先救弟弟。

后来,在衣冠墓里,她看到妈妈每年给她买的课本,终于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两个人才冰释前嫌。

2.认知复杂度

认知复杂度是指人们看待问题时组织其架构的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认知复杂度能够增加沟通在各种情景下让人满意的概率,这些情境包括在婚姻关系中、帮助感到抑郁的人、表现的有说服力、职业晋升等。

那么如何增强认知复杂度?可以试试“枕头法”:问题就像枕头一样有四个边和一个中心。

图片发自App

例如最近我和婆婆因为给孩子喂饭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我试着用“枕头法”去分析我们的问题:

立场1:我对她错,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吃饭的习惯,不应该喂她。

立场2:她对我错,孩子不吃饭,会营养不良。

立场3:我们的立场都对,也都错,我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没有错,婆婆想让孩子把饭吃下去饭也没有错。

立场4:这个议题不重要,我们其实都是为了孩子好。

立场5:以上立场都有道理。

在使用枕头法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只关注我想怎样。那样的态度让我们彼此产生了负面感觉。我认识到在这场争执中无论哪一方“赢了”,结果都会伤害另一方的感情,而这算不上胜利。虽然最后我们都没有赢,但我已经决定把不再纠结这个问题,而是觉得保持和婆婆之间相互尊重的关系更重要。

二、“看出人外”

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

1.了解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与语言无关的途径所表达的信息,比如:身体语言、手势、表情和眼神交流、穿衣打扮等。

图片发自App

在生活中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同等重要,非语言沟通提供了很多功能,有重复、替代、补充、强调、调控和否定语言沟通等作用。

有句格言说: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重塑第一印象。

这句话用在求职面试中再正确不过了。在面试中,你最初几分钟所塑造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的身体语言、表情、眼神以及穿衣打扮。

一个穿着得体又爱笑的人,运气通常都不会太差,因为第一印象已经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著名主持人杨澜曾说过一句话: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而眼神交流也同等重要,它让我们更有社交意识和同理心。

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与病人进行更多眼神交流的医生,所负责的病人有更好的健康状况,更能遵守医嘱,并且更可能为了将来的问题寻求治疗。

对于相爱的人来说,眼神也确能表达万般爱意,这在奶茶妹妹身上最明显。

图片发自App

2.倾听:不只是听见

倾听是最普遍或许也是最常被人忽视的沟通形式,听到跟倾听是有差别的,心不在焉的听跟心无旁怠的听也完全不同。

造成无效倾听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每天我们都要遭受大量信息轰炸,再加上被自己的私人问题抢走注意力、周遭的噪音、飞快的思想等,使我们无法专注于倾听上。

倾听的过程包含五个要素: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

更好的倾听别人的关键是:少说话、减少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物、避免过早的评断,以及说话者的说话重点等。

试想在生活中,有人老是习惯性的打断别人的说话,其实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情。

在育儿问题上也是,多倾听孩子的声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他,会减少很多亲子沟通中的问题。

三、“看人之间”

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改善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

1.了解沟通中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曾有调查显示:90%的绝症患者把亲密关系列在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清单顶部。

可是,即使是最亲密的家人、友人、爱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会有争执、吵闹,那么如何才能改善亲密关系?

在爱人间的沟通里,作者提到了爱的五种语言:

(1)肯定的语言:包括鼓励、赞美、表扬、语言支持、写下的便条和书信,以及其他可以表达一个人有价值、值得欣赏的方式;

(2)有品质的时间:需要你的时候,你都在场并能提供帮助,而且在这段重要的时间里,你能给予对方毫无保留的、全心全意的关注;

(3)礼物:送礼的心思代表了一切,注重仪式感。

(4)服务行为:帮忙丢垃圾,给汽车加油,给孩子换尿布、做家务等自愿的行动(主动做你伴侣最讨厌的那种家务活);

(5)身体接触:牵手、亲吻、拥抱、性行为等。

其实这​五种语言,不仅是用在爱人间,在其他关系中,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我们常回家看看,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理解,不仅能改善亲密关系,也能增加幸福感。

2.学会处理人际冲突

不管多么亲近、多么了解、多么合拍,当彼此的想法、行动、需求或目标不相配时,都有可能发生冲突。

有冲突是自然的,避免冲突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其产生时妥善处理它们。

处理冲突的反应方式很多:包括逃避、调适、竞争、妥协、合作等,每一种类型都可能合理地被用在不同的情景中。

图片发自App

电影《双赢》讲的就是合作解决问题能够帮助把失败转为胜利:一开始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其他人需要的资源,比如金钱、运动天赋、一座房子或是一个家,这些角色试图通过攻击和妥协的手段从彼此身上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不过最终他们认识到他们应该互相依赖,争取让彼此满意的解决方案,结局各大欢喜。

写在后面的话

《沟通的艺术》从初版到现在已经超过30年,连续出到第12版,在美国有超过200万的读者。

本书有8大专栏、超过100篇文章,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还有各种各样的影视案例,读起来通俗易懂,是提高沟通能力很好的教科书。

如果你不善于沟通,如果你觉得说话过于直白,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可以试试读这本书。

马克·吐温说:时间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愿你成为一个温暖的人,不要让把伤害带进生活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23秒32年:不懂沟通,永远不知道伤害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