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王梓豪)
早晨一起床,便温见厨房飘粽子的清香,走进厨房一看,原来是奶奶在包粽子,只见她一手拿着粽叶,一手拿着勺子挖糯米,包到一定程度,放入各种各样的馅,最后再把粽叶合起来,用各色的绳子捆起来,一个生粽子就包好了,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由来的,屈原因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所以就投江自杀了,百姓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骨肉,就向江内投入糯米团,就是我们现在的粽子。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挂艾草,小孩子还要在身上佩戴香包。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赛龙舟。这天是端午节,爸爸带我看了人生中第一场赛龙舟比赛,我们早早就来到比赛场地但两岸已经人山人海了。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挤进去,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等待比赛开始,四个队伍的选手都进场了,他们都昂首挺胸,好像对比赛都很有信心。活了一会儿,只听裁判的声音:“三、二’一出发”四条龙舟好像离弦的箭一样,立刻冲了出去,鼓手在舟尾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划手在前面用力地划着,他们嘴中都喊着“一二、一二……”爸爸告诉我:“他们嘴中喊一二是为了出水与入水的动作一致,这样会使龙舟划得更快。”四支队伍不相上下,前后差距几乎一样。到了最后的冲刺时段了,突然一号小队孟发力,位居第一,其他队伍也跟了上去,但最后还是一号小队赢得了比赛。在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为什么端午节还要划龙舟呢?”爸爸回答道:“和向江里投粽子一个目的,把小舟做成龙的模样,是要吓跑小鱼,还是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敬佩。”
“泊罗江山悲伤恸,端午龙舟击水浪。”一个爱国诗人,宁可死也不愿看见自己的国家灭亡。他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诗人,我们也应忆苦思甜,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时代。
元宵节
(张雅伟)
上学的小孩子。上班的大孩子,和家里的老孩子。提到了元宵节,谁的嘴里不禁想出甜甜糯糯的感觉呢?
元宵节也有许许多多的民间习俗,比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放烟花等活动。给元宵节增添了许许多多的光彩。
元宵节的晚上。外公拿起椅子,包起了元宵,外公先是拿起一块糯米面,揉成一个标准的圆形,然后用手轻轻按了一个洞,再用勺子把馅料放到里面,最后用手把面团揉成圆型,就这样一个可可爱爱的小元宵就包好了,外公就这样一直包着,不一会儿就包了好几个,我也尝试着包了几个和外公抱的,不是一个档次,我觉得包元宵也是一个功夫活,劲使大了元宵的馅料就会溢出来劲,使小了,就像棉花一样,软弱无力。馅多了,下锅里一煮就破了,这就会把锅里的水染上。馅要是少了,就像馅饼的样子,让别人听。镇上的元宵节十分热闹,家家户户互相串门,大人们在家里有说有笑的,打着麻将,小孩们在家里玩玩具,大一点的孩子就在家里面放鞭炮,透过窗户就能看见烟花在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我和我的朋友就一直放着花炮,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五颜六色像是打翻了颜料一样,虽然颜色混乱,但也别有一番风味。我们玩的不亦乐乎。接着,我们又在院子里放了一排鞭炮。
紧接着,整个镇子里都响出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时外公的元宵也做好了,刚煮好的元宵,美味可口,一口咬下去,那丰满的馅料在嘴中一下迸发出来,元宵也有许许多多的口味,有黑芝麻的,有黑芝麻的,有花生味的有玫瑰味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黑芝麻的,个个都很好吃,亲人朋友们,欢聚一堂,夜已深了,但街道还是灯火通明。大家的欢声笑语也布满了整个街道。
一阵阵鞭炮声,伴随着我们进入了梦乡,新的一年也悄无声息的从这里溜走了。
春节里的习俗
(邹睿妍)
春晚拉响了新一年的钟声,我们的家乡也热闹了起来!家乡的春节气氛格外浓,到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有句老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只要过了严冬,便是春暖花开的春天。
腊月二十三就是所谓的“小年”。这一天,“灶王爷”离开人间,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各家的好坏事。所以,我们都要买江米糖和酥糖......想办法用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告状。
腊月三十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福字、门神......将家里装扮的焕然一新,过了三十就是节。到了晚上,也就是除夕夜。大人们已经早早准备好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此刻一家老小都围坐在桌前,聚在一起享受着美食,长辈们互相敬酒,祝贺着新年;小孩们嘻嘻哈哈、大口大口吃着肉丸子......不知不觉中,一顿美味的年夜饭就结束了。这个时候大家通常都是坐在沙发上一边聊天一边看春晚,这天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外,大家都是睡得很晚,都要守岁,整整到十二点,烟花爆竹点燃,辞旧迎新,过年了!
大年初一,人们就开始走亲访友了,我们小孩子此刻最开心,因为能收到很多压岁钱,一个个嬉笑眉开。
正月十五元宵节,全家都要吃汤圆,寓意家家团圆。到了晚上,绚丽的烟花竞相开放,而这样年也悄悄的走了。
辞旧迎新过新年!让我们一起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的结晶,就这样,春节噼里啪啦的来,又噼里啪啦的去了!
闹元宵
(赵涵予)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来了,大家十分的欢喜,街上也十分热闹,到处是丰盛的小吃,而人们更多的选择还是节日的标配“元宵”。
天还不是太黑,我就拉着妈妈出门溜达了,也想感受下节日的氛围,大街上人山人海,让人寸步难行,基本上每个小吃摊前都挤满了贪吃的人儿,但只有过而不及。远远看去一个摆着四五张桌子,大概有十张左右的小凳子的摊位前,更是挤得让人看不到老板的样子,只是隐约听说一份、两份、在这吃的带走的元宵,种类报完就一旁等候了。哦,原来是元宵呢,真的是犹如抢手的稀罕之物呢,我们也是废了很大的力气挤到跟前要了两份,看着锅里的犹如个个小精灵似的元宵不停的舞动着,真的是可爱至极。
吃完元宵我和妈妈又乘车来到市中心逛逛,这里更是到了人的海洋了,一眼望不到头,只能看到离你几米之外的人的大脑子,听说这边会放各色的烟花,眼看时间快到了,我们艰难的前行,找到了一个显眼的位置停了下来。不大一会,只见花式不同,颜色各异的烟花腾空而起,远处的几颗“星星”犹如火箭发射的速度一样奔向了空中“咚咚咚”绽放开来,接二连三的烟花四处绽放,有蓝色的,黄色的,粉色的,红色的…….,整个天空变得绚丽多彩,使得漆黑的夜空如同白昼一般。
这边的烟花才放完,那边“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便又引起我的兴趣,原来是舞龙表演开始了,随着锣鼓声“霸气的大龙”开始舞动起来,它宛如神龙下凡,精神抖擞,两眼发光,舞动着灵活的身体,直冲元宵,随着鼓声的越强,“神龙”舒展盘旋,好似腾云驾雾,它时而扭动自己的身体,绕住龙珠,好像悠闲玩乐,随着鼓声的节奏,“神龙”做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附身、爬行、旋转、缠绕…真的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惊叹不已!所有观看的人们都目瞪口呆,连连为精彩的表演喝彩,我也是渐渐入了迷,突然“神龙”在空中快速的做出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我想这不就是我心里一直呈现的“中国龙”吗?
意犹未尽,然精彩转瞬即逝,表演结束了,抱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该回家了,今天的“闹元宵,闹出了一个幸福美好的欢乐生活”。
端午粽
(樊溪岩)
只会喝奶的小孩子,会自己生活的大孩子,头上长满白发的老孩子,提到粽子,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糯糯的感觉呢。把糯米和自己想吃的馅儿例如蜜枣、红豆、豆沙、五谷合拢来,拿出粽叶片包起来放锅里一蒸,让他冒着甜呼呼的烟,单瞧那糯叽叽的样儿,闻闻那甜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一大块一大块的包着,大口大口地朝嘴里塞呢!
端午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开始买艾草,给门上挂一点儿,给香包留一点儿,市场上也是热热闹闹。当然,吃粽子也是过端午节必有的传统习俗,从古至今,一直传承下去。要做好吃的粽子,我们要准备一盆子泡了水的糯米,几片粽叶,绳子和馅料。包好后,让他们在锅里静静地冒烟,煮好后就可以吃了。拉开线,掀开叶片,看着那一颗颗糯米全部抱在一起,就够诱人的了,别说咬上一口,那绝对是你想象不到的美味。口感的软糯,味道的甜蜜,这一口,足足让我感受到自己躺在糯米的海洋上。除了甜粽,还有咸粽,好比说鲜肉粽,往糯米上浇点肉汁,这样就肉香十足,让肉汁在糯米中徘徊,也非常好吃!
至于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那还要打开历史世界的大门,我们去看看吧!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京都,因此,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就在五月五日当天,他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损伤屈原的尸体,纷纷用竹筒装糯米投入江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在端午节,让我们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把这个传统习俗一直传承下去,让这个端午节充满粽香和艾香,度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吧!
八月十五
(胡梓涵)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此时,夜色未浓,晚风吹动着那已泛黄的树叶,片片飘落在那窗框上。我看风正待着窗外,企图越过窗沿与我们共赏一月。
门外,有些人家搬上小凳坐在月光散下的小路上,欣赏这明月当空的情景;有些人则站在门槛,看着这一街道的灯光通明,听着人们的欢声笑语。
“今天八月十五了呀!中秋节!你快起来!”我不情不愿地耷拉着耳朵,揉揉眼睛,看看桌上的“大展览”。西瓜苹果被切成一牙一牙的,桌上还有大枣、葡萄、小坚果。最中间的则是一个大如车轮的目饼,这是提前就做好了的,里面极其丰富,用五颜六包的香料撒在上面,变成五颜大色的皮,里面的东西也不用说,什么红豆、大枣、腰果、葡萄干、豆沙、蟹黄、瓜子仁……你想要的应有尽有。这月饼真的很圆很圆,就像是家家户户圆圆的思念。
这夜有些许的昏沉,天空的帷幕拉下来,昏黄的灯光忽明忽暗,月亮和那几缕轻丝般的云相互映衬,一前一后。在经过几轮回合后,月亮渐渐升了出来。望着窗外的明月,我追随着它,跑到了楼梯间,那明月似乎被遮位了许多,我不甘心,走出了门外……“这月真圆啊!”我感叹到。
伴随着月光,奶奶讲故事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于是啊,嫦娥就住在了月亮上,后羿便日日夜夜的思念着她。”“为了纪念嫦娥,便成了这中秋佳节。”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想努力看清那上是不是真的有嫦娥,但那月儿却披上了一层纱似的,怎么样也看不清楚。妈妈走了出来,我们全家聚在了一起,那月更圆了,或许在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月亮才是最圆的,而并非中秋节。我的心中不禁泛着情意。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愿往后年年,常得中秋节;愿往后年年,家家赏圆月;愿往后年年,户户共团圆。
中秋月
(王昕妍)
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会照顾家人的大孩子和说话说不清的老孩子,提到月饼,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之一,中秋节的习俗还有赏月、观花灯……正如杜甫所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过中秋当然少不了月饼,它是闻名遐逸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在中秋这一天,赏着月亮吃着月饼是在好不过了。据说,月饼一开始并不是圆的,也不叫月饼。在古代,月饼被当作祭祀用品,用来祭拜神明。一次巧合,唐军裴寂受圆月启发,制作了圆饼,以此解决军粮紧缺的问题,后来发展为月饼。最后月饼制作越发惊喜,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月饼又圆花样又多,先从图案说起,明代时期,月饼模具开始出现寿桃、鲤鱼、莲花等图案,整体风格简约,注重线条美。到了清代,中秋吃月饼成为普遍的习俗,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比如三合一的模具,最上面的是个寿星公,胡须根根分明;中间是鲤鱼,鳞片层层重叠,片片清晰;最下方是个寿桃,经脉明确。月饼寓意团圆、美好、和睦,反映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和祝福,体现对亲朋好友深切的思念。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佳节桂花香。明月升上树梢,悄悄爬上天空,连星星的光芒也被遮住了,喜鹊在枝头哼着歌。大雁飞上天空,排成人字。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到公园赏月,抬头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它微笑着看着大地,大地上一片洁白,好似笼着轻纱。淡淡的月光下,几个小孩在玩耍,那月光照在头发上。,使头发好像镀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我拿起一块月饼,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一下子从心中荡漾开来。我回头看看妈妈,发现她正陶醉在月光之中,她的眼睛里仿佛也有一个小月亮,嘴角微微上扬,披着长长的大波浪,如同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公主,淡淡的桂花香在我心头萦绕,那朦朦胧胧的感觉,似冰盘,清亮典雅,像明镜,清明高贵,如宁潭,清澈纯洁,美若天仙。
一轮圆月,拨动了浓浓的故乡情,拨开了丝丝惆怅,翻开了点点忧伤,一串乡音,勾勒出淡淡的家园景,涌起了缕缕温馨,泛起了片片回想。
端午节
(王浩宇)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人间。”一听到这首诗,就会想到屈原,就会想到端午节。这个节日就是因为屈原投江而死,为了纪念他而成立的,而我们家乡有这样的端午节习俗。
到了今天整个赛场人山人海,呐喊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我知道赛龙舟不再是单纯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而是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出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而且还成为了国际性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到了端午节里不仅在门前要挂艾草,还要在家里各个角落喷雄黄酒,妈妈喝了一口酒顿时脸上红彤彤的,就如春天里的红高粱一般,让我哈哈大笑。
而重头戏就要来了那是“包粽子”,提到粽子大家都会想到屈原。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他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屈原便有赛龙舟投粽子的习俗,用来保护屈原的肉身不被鱼群啃烂,随着时代的变化所以便有了粽子。每当妈妈和奶奶包粽子时,我就恳求妈妈让我包粽子。但是当我拿到提前泡好的糯米和配料时,让我发现原来粽子里还有这么多的奥秘,看到妈妈手中的粽子包得如此娴熟。我也装模作样地包了起来,放入锅中蒸后却出来了个“四不像”。所有的粽子都出炉后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大家都其乐融融,尽情享受着吃粽子的快乐。
端午节承载着人们对屈原的怀念,背负着屈原对国家的忠心,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那一个中秋
(武妙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我的家乡,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赏月、和家人团圆……
一轮金黄的圆月嵌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如同一个白玉盘。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圆的,最明亮的。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桌子边品尝月饼,欣赏明月。大家其乐融融团聚在一起,充满了满满的幸福感。我们遥望着天空共赏明月,那皎洁的月光,周围有着层层清云,如烟如雾。朦胧的月光下,宁静的夜晚,团圆的家人。明亮的柔如水般的月光抚摸着每一个人,清静幽雅。夜色渐渐暗下来,月亮尽情展现着自己皎洁的光辉。此时,月亮犹如一颗璀璨的珠子,美丽无比。月光洒落在了地上,自白的一片,我不由得想到了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全故乡明。”
爸爸告诉我,中秋节又称拜月节、祭月节、团圆节等,它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我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外面的皮酥酥的,上面印着许多好看的花纹,里面的陷儿甜甜的、糯糯的,圆圆的外形,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口味极多,有五仁、蛋黄、法式乳略、巧克力流心……每一个都深受我的喜爱。妈妈把每个口味的月饼用刀切开,平均分成了五块,我们一人一块,快乐地享受看月饼的美味,
一阵微风吹过了路旁的桂花树,香气弥漫在了整个院子里,我们在这天和家人团圆,在桂花的清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
社火
(周子翔)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各自不相同的风俗文化。我的家乡——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称的三秦大地,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其中,最独特的莫过于“社火”了。
社火——陕西关中盛行的民俗活动,常在正月举行,正月十五尤盛。“社”指土地,“火”指火神。火用于做熟食,土地用于耕种,两者皆是生存之源,人们怀着对它们的景仰创立了“社火”这一庆典活动。作为三秦大地的子孙,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久负盛名的“砲里社火”。
临近会场,只见乡道上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老远的地方赶来的。临近开始,会场早是人的海洋,人头攒动,像海上的波浪,大家齐刷刷的目光投向入口。
终于,万众瞩目的社火表演终于开始了!瞬间,大鼓、锣等乐器齐鸣,那声响,似乎连平时聒耳的音响也略逊几分。首先出场的是锣鼓方阵。演员们身着一身黄土高原风格的行头:白色短衫,头缠红布,脚穿布鞋。他们舞着红头鼓锤,用力打着腰间的鼓。那鼓也叫的起劲,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越叫越欢,震耳发聩。接着是秧歌方阵。成群的秧歌手穿着色彩明艳的服饰,身上印着大块大块的色彩,像颜料的世界。她们手持彩扇子翩然舞动,裙衣迎风舞动,秧歌手也越扭越欢,好似一个个下凡的天仙。
一阵有节奏的锣声响起,舞龙、舞狮表演开始了。龙修长的身上铺满鳞片,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倒映着太阳的金光。艺人们高超的技艺让龙一会儿来个神龙摆尾,一会儿又让龙的身躯像波浪一般涌动,让人们叹为观止。化妆师的技艺也出神入化,你瞧!那狮头上长满金丝红丝,霸气至极。眼睛也是神来之笔,冷冷的目光中有着万兽之王的威严,颇有点画龙点睛的意味。狮子不断跳跃、旋转、腾挪,让那狮子平添了不少生气。
社火的高潮——踩高跷来了。艺人们站在近两米高的木棍——高跷上,边走边自如地表演。那阵仗,换了谁都不得不倒吸口冷气,暗竖大拇指。艺人们演的关羽,脸如赤枣,一身绿袍,手“呼呼”耍着大刀,周身似乎都被包上了银光。身材矮小的猪八戒在高跷上更显短小,猪耳朵乱晃,挺着大肚子,竟颇有几分可爱。
如果说踩高跷让大家兴奋起来,那么“芯子”表演简直是把气氛推向了顶峰。艺人们站在高高的铁制支架上,扮着千古以来人们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这些人物大多来自《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杨家将》等小说。表演的故事有体现忠义的桃园结义,有体现机智的三打白骨精,有体现谋略的智取生辰纲……这一刻,人们的思绪随故事一齐活跃起来;这一刻,手机的快门随活动一齐闪动起来;这一刻,锣鼓的声响随人们的热情一齐欢悦起来;这一刻,社火的现场一齐沸腾起来,传播到四里八乡。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在人们的恋恋不舍中,社火结束了。但社火这一民俗,将承载着人民的景仰之情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元宵节
(刘启哲)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元宵节京城的热闹景象,直到今天,元宵节依然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不,刚到晚上,妈妈就端着热气腾腾的元宵走来了。只见圆溜溜,雪白雪白的元宵在清水里翻腾,沉浮,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在追逐嬉戏。元宵小巧玲珑,做工精致,个头圆圆的,模样如小核桃那么大,白白嫩嫩的,里面包着香喷喷的黑芝麻,不仅外形吸引人,香滑清甜的味道,更让人回味无穷。一口咬下去,滑爽细腻,伴着那股浓浓的芝麻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口中。
吃完元宵,我和父母一起去街上看烟花。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争奇斗艳,烟花时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像彩蝶翩翩、巨龙腾飞;时而像火树烂漫、虹彩狂舞。突然,一道烟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只见它似离弦的箭一般飞向天空,在空中炸裂,犹如一场溅起的暗金色大雨。刹那间,天空亮如白昼,紧接着是无数迎面而来的星辰,再而慢慢消散,华丽谢幕。一发,又一发,夜色中的焰火宛如飞速流过的星海,虽然绽放后消逝,但一瞬间的光华已足矣,让我想起一句话:但愿燃烧为灰烬,不愿腐朽于泥土。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想像烟火一样不枉此生,轰轰烈烈地结束自己的人生。
夜空中繁星般的烟花雨散了,一片寂静。月光又洒满了大地,就好像从没发生过什么一样。而此时的我,梦中仍有满天烟火。
中秋月
(马煜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我们一家都会团聚在老家的院子里,把酒言欢。但那一年的中秋节,令我难忘。
深蓝的幕布罩住了原本明亮的天空,一轮淡黄的玉盘出现在云层中,仿佛一盏明灯,点亮了每一个地方,每一户人家,每一个人的心房。爸爸将一张小圆桌放在院中能看见月亮的地方,我们围在桌子旁,其乐融融。爸爸与爷爷品着小酒,妈妈、奶奶和姑姑开心的聊天,而我和妹妹在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月饼。桌上摆放了许多月饼,蛋黄椰蓉、豆沙、经典五仁、法式乳酪……还有许多我没吃过的品种。其中我最喜欢喜欢的就是乳酪月饼了,一口下去,浓浓的奶香味,松松软软,里面的流心蓝莓缓缓流入口腔,酸甜丝滑,我的味蕾瞬间被征服了。
这时,明月升到了院子的中央,我们一起仰望夜空。忽然,我发现月亮上的阴影宛如一位美丽的女子,于是询问奶奶,奶奶告诉我:“射日的后羿,你知道吗?有一天,西王母给了后羿一颗吃了就能飞起来的仙丹,他的徒弟蓬蒙看见了,想得到仙丹,情急之下,后羿的妻子嫦娥一口吞下,她舍不得后羿,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后羿回来后,为了纪念妻子,在院子里摆放了许多她爱吃的点心,慢慢变成了月饼,你看到的身影便是嫦娥。”我遥望的月亮,嫦娥俯视着地面上的每一个人,让在外的游子思念起自己最亲的人,我不禁想起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每一个人,在中秋节的这一天,在这月圆之夜,能与家人团聚,一起度过“中秋节”,赏“中秋月”!
中秋夜
(吴沁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是文人墨客笔下必写的节日,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中秋,一家人齐聚一堂,共赏圆月,共品月饼,一派幸福祥和之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我倚在窗边,闻着淡淡的桂香,看着玉盘一般的月亮,如水般的月光,照在我身上。时不时一个烟花冲上空中,如花一般绽放开,接着又渐渐消散。噢,今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爸爸早已准备好了各位月饼,一早,我们便赶回老家,与家人一起过中秋。
夜幕降临,月亮娃娃勇敢地望着我们,从云层中露出了她那胖乎乎的脸蛋。“开饭了!”妈妈将丰盛的饭菜端上桌子,洁白的月光下,迷人的桂香里,一家人一起举杯共享美食,欢声笑语在村子里回荡。
窗外的月光吸引了我,我便拉着妈妈爸爸一起去赏月。
微风拂过脸颊,带着桂花的香气,圆月当空,奶奶为我们讲起了中秋节的来历,“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长生不老仙丹,八月十五,后裔带众人打猎,弟子王蒙装病在家,众人走后,他便前去后羿家偷仙丹,嫦娥为保护仙丹,将其吞下后飞上天去,后人为纪念嫦娥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月光应趁着夜色,伴着几缕清风,院中人影绰绰,朦朦胧胧,我眯起眼睛望着月亮,似乎看到了望向人间的嫦娥。她正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的丈夫——后羿,似乎看到了她在月宫中翩翩起舞,衣袂飘扬的样子;如一只蝴蝶,轻盈似水。一旁,可爱的玉兔正在为她捣药……我已经被月的美所震撼,静静享受着月的纯美,月的静谧,月的皎洁。
中秋节还有祭月拜月的习俗,每每圆月当空之时,家家都要在院中摆上桌子,放上月饼和水果,然后全家人一起祈祷,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在拜月仪式结束后就可以吃月饼了。拿起一个月饼,用力撕开包装,金黄色的月饼展露在眼前,上面刻着精致的图案,用小刀切开,沿着枣红色的线咬一口,香味贯穿全身,让人回味无穷。月饼合家分吃,寓意团团圆圆。
在皎洁的月光下,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在月饼浓郁的香味里,在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气中,中秋节的氛围越发浓烈。
愿在这月圆之夜,身处他乡的游子,也能回到思念已久的故乡,与家人团聚。
端午粽
(蔡宇铖)
会走路的小孩子,会坐车的大孩子,头发花白的老孩子,提到粽子,谁不会想到粽子那回味无穷的香味呢?把各种好吃的东西包起来的样子。
端午的来由是:传说屈原因国家灭亡而跳河,渔夫们去打捞他的尸体。为了不让鱼蛇咬屈原的尸体,人们就向下扔饭团。一位老中医向江里到雄黄酒说,要让大鱼醉倒,不让他们咬屈原的尸体。
每到端午节前几天,奶奶就忙了起来。先将糯米泡半小时,这时准备粽叶,糯米泡好后,拿出一半和昨天泡的豆子拌到一起。把粽叶卷成圆锥形,先放一点糯米,再放料,料有红枣肉、蜂蜜、豆子等等,一个个粽子就这样包好了。我觉得十分的简单,于是我也帮忙,结果不是包粽子时把圆锥变成了漏斗,就是没捆紧,变成了一锅粥。好不容易包好了,把它们放到锅中。如同过了一个世纪,粽子终于熟了,我顾不上太热,把它拿了出来。把丝带打开,再拨开外面那一层皮,露出白花花的肚子,像个可爱的婴儿。一颗颗糯米就像白珍珠似的晶莹剔透,十分的美丽。那火红的腊肉衬着雪白的衣服,一口下去,糯米把牙齿粘住了,费了好大劲才把牙齿分开,这咸咸的味道,加上那劲道的肉,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晚上,肚子就像一面小鼓,桌上的一只大鸡腿放在那里,但我再也吃不下去了。
放鞭炮
(王嘉豪)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逢过年都有五彩缤纷的烟花迎贺,放炮是每个人童年的快乐与回忆。
过年了,大街上人挤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大人们的讨价还价,好一片热闹的景象,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小贩的吆喝声在街中回荡。我用尽全身力气挤进人群之中,来到烟花销售摊前,直见这里的烟花五花八门,下至甩炮,上至烟花,每一种都是我的最爱。我精心挑选了几种花炮和鞭炮,便心满意足的回到了家。
我盼啊盼,觉得每一分一秒都显得十分漫长,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匆匆吃完了饭,迫不及待得拿起了炮走向门外,此时的天空中已被各种烟花所占据,一会儿有一个太阳缓缓升起,一会儿有一朵郁金香在天空中绽放,一会儿有一颗炮弹在天空中炸开。此时地上也是百花齐放,直见一个陀螺炮在地上急速旋转,一路火花带闪电,像一个小灯泡,在黑夜中熠熠生辉。窜天猴也跃跃欲试,只见一把火烧着了它的屁股,它吼叫着向天空中冲去,随后“嘭”得一声化作了碎片,在天空中炸开了花。而我也不甘示弱,玩起了我的最爱——火柴炮,它虽然没有烟花的美丽,也没有雷子炮的威力,但它的安全却十分适合我,我按下了打火机,将火柴炮点燃,轻轻的扔了出去,立马捂起耳朵,眼睛一闭,“嘭”的一声化作碎片,空气中残留着硝烟味。重头戏自然便是放鞭炮了,人们聚集在一起,总会有一个人站出来,只见那人缓缓按下打火机,引线冒出了火花,那人急忙跑开,鞭炮开始噼里啪啦得乱炸起来,声音响彻了整个街道,看到周围的人猛地一惊,我高兴极了。
不知不觉中,深夜了,困意袭来,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鞭炮,开始休息,缓缓闭上了眼睛,期待新一天的开始。
中秋习俗
(常香玉)
"花开花落又一年,月缺月圆又一秋"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吧!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在秋季,中国古代把处在秋季的中秋称之为"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作"仲秋节"。
"中庭地白极栖鸦,冷露无声湿柱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堆家。"中秋节的明月挂在天容,透过薄薄的雾,一点点的把目光摇洒出来,淡黄色的月光中透露着一丝丝银白,给人一种唯美的感觉
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在这一天,每个家庭都会一起出来赏目,有孙子扶着老人有大人牵着小孩,有好朋友肩并着肩,在月光下,所有人的背影都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仿佛每个看到月亮的人都会想起自己的过往,我们家就是这样儿,每一次赏日奶如都会讲起自己的过往,每一个故事都不一样,有开心,有害怕,有坚苦.
散在月光的照耀下哼着小曲儿阵凉风向我们迎面扑来,柳树的花絮在风中题扬着,知了爬在树上,被风吹得不敢发声儿、渐渐的,黑来临....秋这天,家里更是热闹!在家里,大人们在画房里忙着做菜,但就算有非常丰盛的饭菜也抵不过饭桌中心如奶亲手做的目饼,说起奶奶做的月饼,哇噬!簡直是一件工艺品,外观精致美丽,目饼周围是一圈花边中间是一个圆,刻着幸福快乐四个大字象征着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园、开开心心合家欢乐。如奶包的同馅料也非常的丰富有五仁的,有豆沙的,咸蛋黄的,红或枣....一次吃同带的时候,我都要把每个月饼静开,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口味但是,最后每个被掰开的月饼都不由自主地跑进了自主的肚子里,向的时候,别人把自己喜欢的目拿走了,就要跑上个几分钟,追着那个人,非得抢到不可,哈哈
你是不是也和好朋友这样呢?
圆月中秋,临风赏月,对酒当歌,中最秋像唐诗一样豪放飘逸,像宋词一样丝体凄,在明间之下,我愿天下所有人把烦恼落在春的泥土里,滋养了大地,努力完成自己标的目标,做心中那个完美的自己毕竟天会睛,心会暖......
中秋月
(赵蔚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国素来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秋节里也有许多传统习俗。
八月十五的晚上月明当空,微微泛黄的圆月挂在天边,好似一个圆盘,犹如一面明镜,家中的男女老少一起围坐在桌前吃月饼,赏圆月,饮桂花酒,祭中秋月等似夜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情义。
在我们家中吃月饼也很讲究,长辈先吃我们后吃,在吃的过程中,要将小小的月饼切成好几块,每人吃一块儿,每人都有份。
妈妈将切好的月饼端上桌来,摆一些绿豆糕,桂花糕,大闸蟹等,等长辈吃后,我和弟弟就可以用餐了,捏起一块制作精美的月饼放入嘴里,哪软糯酥滑的质感仿佛入口即化,细细品味,三层馅料的月饼,每层味道都有所不同,酥黄的外壳包裹着香甜的软馅儿,浆汁流出,口味极佳,各种各样的点心都独特而美味,我最喜欢吃的,是咸蛋黄的和玫瑰的,蛋黄咸咸的硬硬的,玫瑰甜甜的,还带有一种玫瑰的花香,桂花糕也香甜柔软,飘着一丝淡淡的清香,吃过点心的奶,给我们讲起了神话故事,传说在月宫里有一个有一名叫吴刚的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罚。这棵桂树枝叶茂盛,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也在诗中写道“欲砍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吃过月饼和点心,我们一家人来到小区中散步,这时正值八月桂花已经盛开,四瓣的小花虽不很起眼,但聚在一起却能飘散出十几里之远的香气来,淡黄色的桂花小小的但那香味沁人心脾,使人久久难忘,捡起节朵飘落的桂花,用后泡入茶水中,那清雅的幽香真是回味无穷
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星空中,中秋节是其中最闪亮的星星之一,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让我们共同快乐度过这个节日吧!
元宵节
(陈可欣)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读书的大孩子,面部长了许多皱纹的老孩子,提到元宵,谁不是嘴里顿时生出一种软软糯糯的甜甜的感觉呢?把黑芝麻,熟花生,白糖合拢来,糊糊涂涂在锅中炒一遍,让它在锅中炸开,闻闻那香味,瞬间贯穿全身,再包入糯米团中,让它在锅中沸腾起来,那一个个浮出水面的圆胖子,再放入碗中,足够让人垂涎三尺,何况是大勺大勺地朝嘴里塞呢!
元宵节晚上,大街小巷色彩镔纷,灯火辉煌。元宵节为什么要挂灯笼呢?还要讲个故事,在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人间彼人类误杀,天帝知道后大发雷霆,要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为办法在正月十五、十六日家家户户悬灯结彩,挂灯笼,家家灯火通明,红红火火,这样就瞒过了天帝。
从此正月十五看花灯的习俗流传至今,元宵节的西安城到处灯火通明,西安的古城墙上也不例外,走在古城墙上,一个大型花灯组合,主题是宫廷灯风格,展现了古代盛世风华,包括昭君抚琴,贵妃醉酒,貂蝉拜日,西施浣沙四盏人物灯饰。这组花灯生动形象,惟妙惟肖,貂蝉向着明月,微闭双眼,双手合十,栩栩如生看着花灯的我眼花瞭乱。回首一望,一眼相重一盏好看的玉兔花灯那朦胧的色彩,那玲珑可爱的大眼睛,那调皮的样子,让我只看了一眼就分外心动,缠着妈妈买花灯。一盏盏花灯组合如一条长龙,照亮着黑夜,明如白屋,微道上人影绰朦朦胧胧......
夜渐渐深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终络绎不绝,各样的花灯仍在闪烁,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