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2山西大同不周山洞主的川藏线骑行——天堑变通途

时间:2018年9月16日

行程:通麦到鲁朗

里程:70公里

用时:7小时

图片发自App

通麦路段位于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

2016年4月13日,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车,标志着国道318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路段黑色化全部完成,川藏公路西藏境内举世闻名的通麦“卡脖子”路段成为历史。

即将驶出小镇的时候看到了十英雄纪念碑,不假思索入园缅怀先烈。正巧碰到一个摄制组在录制宣传片,导演看到我们便请我们帮忙录制。我们同意了摄制组的拍摄,在拍摄的过程中游感觉到平添了一份对先烈的追思和敬意。

1967年8月,成都军区联勤部某汽车团副教导员李显文等10名同志,在西藏迫龙山地区与特大山崩搏斗中,不幸英勇献身,被中央军委授予“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的荣誉称号。

过去的通麦是实至名归的天险,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甚至是流血牺牲,天险终于变成了通途。十勇士为了建设边疆,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长眠于此,守望着天险,激励着后人。

图片发自App

离开了十勇士纪念碑,不久来到通麦大桥。帕隆藏布江和易贡藏布江在桥下汇合。不见当年两江相汇碰撞争流后的狼藉和险恶,只有如今通麦大桥的雄伟壮丽和交融后的滔滔江水交相辉映!

图片发自App

通麦大桥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著名通麦天险路段上的咽喉工程,在同样的位置分布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座跨江大桥,主要通车的为通麦特大桥为单塔斜跨大桥,原来的两座已经暂停了机动车辆的通行。最低矮的那座为一座铁索桥。

如今三座大桥是西藏公路发展的见证,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图片发自App

过了在“两桥五隧道”后就来到了排龙乡。这里是门巴族聚居地,门巴族历史悠久,最富盛名的关于门巴人下毒的传说。由于没有到午餐时间,我们也只好放弃门巴美食和试毒的风俗。

当你去门巴人家里作客,他们会端上玉米和鸡爪谷作成的糊粥以及糌粑和酥油茶热情地欢迎你。但是,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端上一样食品,他们都会在你面前咬上一口,然后才邀请客人吃。这跟我们的待客之礼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了解过他们风俗才会知道,这是他们对客人表示诚意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证明食物无毒。相传,在古时候当有尊贵的客人来访时,门巴人敬酒便会将毒放在拇指指甲中,酒浸指甲时就可投入慢性毒药,毒在客人的体内潜伏下来,潜伏期短则十天半月,长则十年二十年。一旦对方中毒,福气就会转移到自己身上。传说的出处已经不可考,但为客人“试毒”的风俗却在门巴人中保留了下来。

图片发自App

偶遇一对徒步父子,因为是从我的家乡大同出发的,倍感亲切,特意和他们攀谈起来。孩子正是求学的年龄却被他的父亲带来一起徒步西藏。从他们的眼神和不多的交谈中,隐约觉得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才有了这样的选择,只能祝福他们平安顺遂。我把主播老狼送我的氨基酸转送给了他们,相互道别后各自赶路。

图片发自App

一路与帕隆藏布江结伴遁离峡谷。开始觉得身处这翠色空幽之中是何等逍遥,可这份空幽却蔓延了几十公里,就快要化做一点绿融入到苍翠中了。

驶出峡谷已是下午时分,每天下午的骑行都是艰难的。一方面体力几乎耗费殆尽,另一方面心理上也处于胶着状态。上午和下午的骑行就像足球运动的进攻和防守的转换,防守方无论是心理压力还是体力的消耗都远远大于进攻一方。

告别了暂时的盟友帕隆藏布,也就意味着海拔渐渐要提升了,老对手又来了——缓上坡起伏路。之前几次与之艰苦鏖战,已让我在对手面前建立起了强大的心理支撑。不管身体如何告急,内心深处总是坚决的喊着前进的号子!直到明媚的阳光变得暗淡无光,轻快的骑行节奏变得沉重不堪,千篇一律的风景突然变得豁然开朗……一幅恬静淡雅的山居图出现了——鲁朗!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怎么形容鲁朗呢?就像是一个童话故事里的某个小镇吧?都似人工雕琢却又浑然天成!

图片发自App

又是我们六人,来自山西、陕西、福建、广东、四川、安徽,神奇地聚集在鲁朗小镇的石锅鸡前。那个的味道不是品味过最鲜美的,却是藏在心里用岁月来回味的那份唇齿留香……

你可能感兴趣的:(D22山西大同不周山洞主的川藏线骑行——天堑变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