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父亲的病终于被名医给治坏了

品读《朝花夕拾》第七篇《父亲的病》,再一次为鲁迅先生强大的叙事和控诉能力所折服。

文章起首很平常:“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流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很有点评书开场的味道,讲了“名医”草菅人命的故事,接着写自己因为父亲的病和这位“名医”,以及与他同样有名的“名医”陈莲河四年打交道的故事。叙事过程看似平常,不紧不慢,也看不出什么样的气愤在里面,却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对他们的痛恨乃至痛骂。

“名医”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诊疗的态度,为了突出自己“名医”的不平凡,就采取了一系列不平凡的药引和不平凡的理念。先看鲁迅对他们的外形描写:“前回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再看他们的药引,第一个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陈莲河的更加奇特难寻:“蟋蟀一对,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平地木十株。”这些本都是故弄玄虚的折腾,“名医”也是用此要表明自己的非同寻常。鲁迅最初是虔诚地搜寻,但父亲的病并未因此而有一点好转,他便“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到陈莲河时,更是走进百草园,寻来一对蟋蟀,“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

待到“破鼓皮丸”“说文解字般”的解读,还引出了清朝的“虎神营”时,我们就已看出鲁迅对他们的憎恨;再加上陈莲河卖神丹,还要“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时,鲁迅先生很生气,把这两位“圆而胖”和“长而胖”的“名医”斥责为了“骗子”,并直接归入了巫术一流。

待到“衍太太”出场,依然是闹剧一般,她让鲁迅先生做的一切,特别是让他声嘶力竭却不知所以的呼喊,在黑夜里,对父亲生命消逝前的平静形成巨大的破坏力,这让他一生不安。

父亲的病乃至去世,对鲁迅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段与中医交往的经历,影响了鲁迅先生对中医,对国民人性的认识最初的经验,于是产生了学医救国的思想,要学的不是中医而是西医。

到日本学西医,又转而寻求以文学救国,进行过众多创作后的鲁迅先生,此时再写《父亲的病》,有对父亲的怀念,也包括着自己愧疚,更多的只怕还是在表达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迅父亲的病终于被名医给治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