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0岁以上的人很难改变自己的生活?

      最近几个朋友问我怎么才能找到高回报率的投资项目。但是当我回答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时候,他们都放弃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现从零基础到精通的代价是回炉重造,而自己根本不可能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上面。我笑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你不能说吃到第四个苹果饱了,就想直接吃到第四个苹果,而不需要吃前面三个。

      虽然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变得更好,但一旦超过30岁,大部分人一般不会主动改变原有的生活,而是更害怕外在环境的改变破坏他们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即所谓的中年危机。但当退休以后,人们通常会希望开始更自由舒适的生活,因为届时已完成了抚育后代的责任。

        之所以人一旦过了30岁,生活就很难发生实质性变化,是因为能力和意愿的错位。人年轻时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只要在特定项目上花功夫,就可以上一个新台阶,但他们通常已有稳定的工作和养育后代的责任,因此没有主动改变的想法。有研究发现,就业率和创造力成反比,稳定的工作给人安全感的同时也会剥夺人的想象力。

        当人退休以后,有想法过上新的生活,但碍于固化的饮食习惯和社交圈子,学习效率减退,收入水平难以实现质的提升,即使有希望改变,也没有能力了。比如我母亲年过半百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她有想法改变现状,但是男方都想找年轻的呀。。(顺便帮我母亲打一个广告,坐标成都,54岁,公务员,既没有上一辈负担,又没有子女负担,工作稳定,要找一个54岁以上,60岁以下,踏实可靠,和她一样没家庭负担的优秀男士。如果有认识的可以私信我,中介勿扰)

        既然人在30岁以后好奇心和开放性普遍下滑,那应该做才能让生活向好的方向改变呢?

      1.  首先要承认改变自己是很困难的,接纳并欣赏现在的自己。很多人说他30岁以后依然在看书,上课等,好奇心并没有下降,但我认为大部分书、课程实质上是一种消遣,你购买的只是让自己以为在进步的感觉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愿意购买经济学课程,却不愿意自己付出时间精力收集数据,分析评估,收获投资回报的原因。

        2.  今日事今日毕,记录每天的进步和不足。从身边最小的事做起,不断提升自己。比如说我最近的进步在于雅思分数从第一次的5.5分提高到了第二次的6.5分。不足之处是由于我总是分心在猫身上,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于是国庆将猫卖给室友,待以后它的存在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时在买回来。

        3.  即使你每天都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也不要忘了偶尔抬起头来仰望星空,生活既需要六便士,还需要有月亮。比如说虽然我在备考雅思,但也会考虑雅思、托福考试的利弊。考雅思的益处显而易见,可以让你选择更好的学校,也方便学校筛选学生。坏处也有,那就是加剧了世界教育的不均等。为什么呢?因为不是每个家庭都有钱让孩子无数次地参加雅思、托福考试,很多非洲的孩子连吃饱饭都有难度。海外名校的录取条件是雅思或托福的分数,其实已经把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排除在外了。如果学校能取消雅思、托福门槛,采用多种语言或者完善的翻译系统教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使用的语言,只要内容正确,不论用什么语言答题、写论文都可以毕业,可能更有助于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不过招聘多种语言的教师、开发教学翻译系统的成本由谁来买单?有些学科的专业术语在某些语种中并不存在又怎么办?似乎语言考试是教育成本最低的方式,但长此以往,有钱的人会更容易送子女上名校,没钱人的子女上名校更难,毕业后工作收入差距进而增大,教育均等的道路其修远兮。不过我相信我毕业以后,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在促进世界教育公平的道路上尽绵薄之力。

        欲变者实繁,终成者盖寡。我们每个人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只是套子的形状尺寸不同罢了。大脑喜欢把一切变成习惯,享受熟悉的环境带来的安全感。但凡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变革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日益困难,相比之下付出金钱反而更加容易(比如整形手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一过30就完全失去了创造更好生活的主动权,只要欣赏现在的自己,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心中存有诗和远方,就可以优雅的变老,即使在一个不需要诗和诗人的时代。虽然社会对30岁以上的人有很多基本要求,结婚生子,事业有成,有房有车等等,有了这些“体面”的掩护,才不至于让衰老显得太过触目。但我依然希望所有年过30的朋友们不论境遇如何总能欣赏自己的年龄,如圣经哥林多后书4章16节所言,“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30岁以上的人很难改变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