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讲两件热点事件。
第一件,花粥复制。
花粥,90后新疆女孩,独立音乐人,在民谣界很有名。
你可能没听过她的名字,但是她两首神曲《出山》、《盗将行》在抖音上可是大红大紫。
虽然《盗将行》不明觉厉的歌字,被一位大学中文教师骂成“狗屁不通”,但是花粥的强硬回怼,竟然让自己火了一把,长期霸占微博热搜。
这事儿还没过去多久,这两天花粥名字又一次登上热搜,但是起因却是:复制别人的歌曲。
近日,有网友发现,花粥的一首原创歌曲《妈妈要我出嫁》,其歌词竟然和一首俄罗斯民歌极其相似。
那歌曲的名字也叫《妈妈要我出嫁》。
虽然曲风被花粥略作修改,但是歌词却几乎没变。
对于网友这一质疑,花粥倒也洒脱,发表了一个声明,承认自己是翻唱,并表示愿意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对于花粥的公开致歉信, 很多网友并不买账,指出花粥的所谓"致歉"声明闪烁其词,将赤裸裸的抄袭避重就轻地说成"工作疏漏",没有丝毫诚意。
还有人调侃:花粥那个不叫抄袭,叫"复制粘贴"。
2.
第二件事,叶永青抄袭。
叶永青,如果你不是美术界的人可能没听过,但在美术界可是闻名遐迩。
他是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国内知名画家,在全世界开过近百起画展。
据说他在美学界的造诣很高,有五层楼那么高。
早在2010年,叶永青就曾在网格上引起一番小小的轰动。
他一幅叫做《鸟》的作品以25万的价格成交,就是下面这幅。
据说当时有网友吐槽这个怀孕的怪鸟时,遭到美学界的一致鄙视,说他不懂这种“精致的潦草”,更不懂这是叶永青对陈旧绘画方式的嘲讽。
说实话,良叔也是个“美盲”,虽然不喜欢这种风格,也不好妄加评判。
只是这两天爆出一个新闻却让人大跌眼镜。
一个叫做西尔万的比利时艺术家,说叶永青抄袭了他的作品。
后来还把两人的作品,进行了对比。
从对比图片看来,像良叔这样没有美学功底,也能判断两者太相似了,布局、风格、色调......
最起码你把那个“大红叉”换个位置也好啊,除了抄袭,我实在想不出还能怎么表示。
3.
如果说复制、抄袭是一种可以被认定的造假方式,那么数据造假则显得极其隐形。
2月2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用近7分钟的时间披露了微博上数据造假、流量作弊的产业黑幕:
有明星宣传新歌的视频获得了超过1亿次的转发,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3个用户中就有一个转发了这条微博。
这个明星说的就是:蔡徐坤。
他刚刚从偶像练习生出道,名不见经传,但每一条微博转发都是100万+,是话题王吴京的500倍!
然而,对于这种疑似的流量数据造假,你只能用逻辑去怀疑,很难坐实,这就是数据造假的隐蔽之处。
这种造假模式,不仅仅在娱乐圈流行,在商业圈几乎也是个公开的秘密。
APP、大众点评、淘宝那些商家靓丽的评分下,不知有多少数据都来的不明不白。
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去年在线旅游独角兽“马蜂窝”的水军风波。
一篇名《估值175亿的马蜂窝 ,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爆料,马蜂窝2100万“真实点评“,有1800万条是通过机器人从点评和携程等竞争对手那里抄袭过来的。
虽然,“马蜂窝”官方多次辟谣,但面对如此多雷同的评论,说是巧合,真的太过苍白。
类似的造假案例还很多,我们不能一一解读,只想说,不要以为这些事与我们无关,处在这样的一个造假的洪流之中,我们都将在不知不觉中身受其害。
4.
艺术界的造假盛行,带来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感性素质被消弱了”。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曾做过一个有名的演讲,主题是谈艺术对人类的贡献。
他说,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个轮子,科学是理性素材,而艺术则是感性素质。
理性素材,让我们获得幸福生活的条件,但是,让我们能感受幸福的,恰恰是感性素材。
是的,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不仅如此,感性素材更体现在商业的方方面面,一个产品的设计,一个界面的配色,都需要感性素材。
周海宏院长坦言,中国很多产品在性能和性格都优于国外产品,但是,在美感方面,却普遍低于欧美国家,这就是中国感性素质偏低造成的。
周院长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感性素质的提升,要依靠我们周边的艺术环境。
但如果那些所谓的艺术家、演员、歌星,只会剑走偏锋,把心思都花在抄袭和刷数据上,还能指望他们用好的作品,来提升我们的感性素质?
我估计只有被拉低的份。
作家熊培云,参加过一个节目,目睹演员们表演时,大吃一惊,因为那些演员根本不背台词!
拍片时只用数字来代替。
如果台词是五个字,他就念“1、2、3、4、5”;八个字就念“1、2、3、4、5、6、7、8”。
具体内容全靠后期配音完成。
熊培云说,他看到一个非常滑稽的场面,一个女演员痛哭流涕的时候,嘴里却在念着“1、2、3、4、5、6…”
不知道,你是什么感受,我看到熊培云写这一段话时,联想到曾经看过的影视剧,微微吸了口气,可怜我那不高的感性素质,又被拉低了一大截。
5.
造假盛行,在社会层面,带来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道德连锁滑坡”。
这是一个社会学中的概念,意指在一个群体中,如果有一小部人通过不当行为获益,而又没得到惩罚,那么很快的,所有人都会采取这种不当行为。
我曾看过BBC电台的一个节目,就是要表明造假对一个群体有怎样的负面影响。
节目方组织了一个高尔夫球比赛,胜者将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
邀请了20名高尔夫球手,都是遵守规则,从没不良纪录的球员。
节目组还安排了几个特殊球员,他们是会在比赛中有意作弊,来看看其他球员的反应。
同时,在高尔夫球场的还安装了很多隐形摄像头。
那几个“特殊球员”比赛中明目张胆的作弊,把球从不好的位置上踢出来、计杆时少计一杆......
其他球员发现了他们的作弊行为,向裁判举报,裁判却不予理睬。
于是,最后的结果是,所有的球员无一例外的都参与了作弊。
反观我们所处环境,是否也如此呢?
当一个歌星,看到别人能堂而皇之复制他人的作品,当成原创,而轻易获得谅解;
当一个画家,看到他人能有恃无恐的抄袭别人画作,还能收获名利;
当一个作者,看到他人剽窃成性,却不用承担责任。
那么这个歌星、画家、作者靠什么来支撑自己的操守?难道只靠自觉?
我不想信,我更相信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再高尚的人,也难抵御利益的诱惑,尤其是看到别人通过“捞偏门”获益,没有得到惩罚,谁还会甘心做道德楷模?
最终,道德会集体沦陷,大家都会成为黑暗的一份子。
6.
如果再上升一个高度,造假让我们背负“集体污名化”。
俞敏洪曾讲过一个段子:
当年中俄边贸非常红火,中国人把一辆火车皮的各种杂货拉过去,俄罗斯人不检查就收下来了。
尽管那是旧货,但他们知道那是真货。
但是后来,中国人觉得老毛子挺傻,于是动了坏心思,在羽绒服里,塞满了稻草、鸡毛......
俄罗斯人发现上当以后,中俄边贸的比例开始直线下降。
现在常常会听说中国商人在俄罗斯被打,被俄罗斯人欺负,其根本的原因并不是俄罗斯人本来就想欺负中国人,而是因为俄罗斯人被中国商人骗了,最后就迁怒于所有中国人。
当俄罗斯人被少部分中国人骗了以后,他会相信100个中国人都是这样的,这就是集体污名化。
试想,上文中那个比利时画家,面对叶永青的抄袭会如何想?
连中国这么著名的作家,都要抄他的作品来沽名钓誉,他会对中国艺术界有好的评价吗?
前段时间,吴亦凡新专辑上线后,就通过刷榜,短短一天,就登上了美国的iTunes榜单第一。
居然甩了第二名的Lady Gaga几百倍,震惊了美国娱乐圈。
后来,异常数据清除之后,一下子降至100名开外。
这事儿虽然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有个新词却诞生了:Chinese bots(中国水军)
现在,你只要在推特搜Chinese,出现的第一个联想词是“Chinese Bots”。
是的,集体污名化就是这样,外界对你的评价,不是看大多数的样本,而是聚焦在最恶劣的样本,那个样本,往往被当成这个群体的象征。
所以,从某个角度讲,我们都在为这些的恶劣样本埋单。
7.
很无奈的一点是:复制、抄袭、数据造假,这些行为虽然恶劣,但是又不会得到严厉的惩罚,顶多是媒体的口诛笔伐。
这种声讨却几乎毫无用处,因为我们注定是善于遗忘的一族。
不信?让我们来回顾一个历史事件。
2003 年,庄羽曾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诉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了自己的《圈里圈外》。
几场开庭审议之后,认定郭敬明抄袭。
法院要求郭敬明和出版商赔偿庄羽 20 万元。
同时,剥夺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出版权,要求郭敬明 15 日内在《中国青年报》上公开给庄羽道歉。
但时至今日,庄羽都没有等到那句道歉。
而观众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事儿,郭敬明仍然炙手可热,仍然日进斗金。
也许真的就像罗振宇所说:
互联网时代人太容易健忘了,过一段时间,只觉得这个人很有名,至于当时为什么出名,是什么样的狗屎盆子扣到他头上的,大家都忘了。
只记得这是个名人,他开演唱会的话愿意多掏点票钱......
对此,我无言以对,只能说,这是一个造假者狂欢的时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