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的读后感

景贤/文


        我之前写过不少读后感,儿时的作业就不算了,中学时听过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开始说的是在书中做些批注,写点感悟,后来引申为要写书评才能深刻理解书中的内含,我恍然大悟,原来有一种读后感长大之后叫书评。

        我开始写的叫札记,那时候我在高中,思想最活跃,青春最奔放,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敢想敢干敢说敢评,看一份校内书店卖的《书屋》杂志,每一篇文章似乎都要说两句,搞得像总编一样,后来工作了,时间少,情怀也没落了,写的少之又少,加之一边考证一边工作,实在没有什么灵感,直到忙碌过后,开了公众号,才想起一直困在自己脑子牢笼中的狮子,思想是关不住的,好在读书的习惯没有丢,写作的成本也只是一支笔一张纸,低成本高收益,只是运作起来全靠灵感了。

        刚读到朱光潜的《谈书评》感受到大家的小文章,轻松活泼,像鱼拍打着水,那么灵动,想抓又抓不到,朱先生提到了书评人的坚守,公平,自由,新鲜,卑恭。书评无非两种,一是为了宣传,洋洋洒洒,法古今完人,成千古文章,纯商业互捧,唬弄一些冲动消费者差不多,但估计对真读书者影响较小。另一种是为了“反宣传”,打倒,批臭,满纸荒唐言,看着是真费钱,架起一座大炮,轰碎这些文字,还要拉许多人来看这碎屑,一起踩两脚。

        朱先生说,书评人要读千本烂书而推一部好书,与其如此,不如直接读些好书,但那又违反了书评的价值,所以还是要闷头去读,还要认真去思考评价,读一本书,就是再造一本书,读一篇书评也是再造一篇书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书评要做的不是赞美哈姆雷特,而是寻找哈姆雷特,像老司机,可以听出车哪坏了,老技工,感受的到机器哪会出问题,书评,也是技术,也需要训练,更重要的是也需要用心去评价,客观去介绍,唯此才能守得住书评的领域,不被他人所裹挟。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