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7

我们继续五个学习层次的讨论。杨大辉在《深度学习的技术》里总结了学习由浅到深的五个层次:“记” 、“懂” 、 “网” 、 “拓” 、 “活” 。

其中, “记” 是记忆,也是学习中最基本的层次,因为被 “记忆” 的内容,未必需要经过理解。试回想我们从前的漫长考试生涯,你是否曾在考试的迫切需求下,把并没有吃透的知识点直接塞进脑袋以便考场得分呢?虽然记忆知识点并非无用,但停留在这个学习层次的人成长最慢,收获最少。

接着,是 “懂” 的层次,就简单字面上理解,就是 “理解” 的意思(来一起绕口令 (〜 ̄△ ̄)〜 )。在这个层次,我们理解了知识,知道前因后果、为什么有用、能起什么作用等。对学习者来说,这是最低需求——你起码要看懂你学的材料内容,才会有初步吸收。走到理解这一步,你的学习才算走进了第一扇门。

第三个层次,是 “网” ,作者给出的定义是,指由许多不同的知识点编制而成的 “知识网” 。不知道读者们看见这个表述,是否似曾相识呢?还记得吗?在《卡片笔记写作法》谈及卢曼的笔记系统时,我们说过,

卢曼意识到,一个想法、一条笔记只有在它的上下文语境中才有价值,而上下文并不一定是它的出处。所以,卢曼开始思考一个想法,那就是如何让笔记与不同的上下文相联系并起到相应的作用。

我们由此得知,这套笔记系统和其他笔记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把笔记系统内的笔记与笔记之间联系起来,互相形成彼此的 “上下文” 这个目的。

卡片盒笔记系统会通过持续的累积和迭代,为每个使用者的笔记系统构建出的独一无二的 “思想之网” 。

当然,《深度学习的技术》谈及的 “知识网” 偏向于将同一个系统下的知识点编制为相交互的组块,比如各门专业知识领域的专业知识点,而《卡片笔记写作法》所说的 “思想之网” ,我个人的理解,更倾向于是将某知识点放入自己已知的知识点所构建的脉络、上下文之中。不管怎么说,无可否认,两者之间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仅如此,卡片盒笔记法在 “深度学习” 的关键层次 “拓” 中,能发挥的作用更是让人惊喜。

深度学习的关键层次,“拓” ,意味着 “拓展” ,也是对前面层次的知识网进行拓展——纵向横向的全面拓展。我们的学习,只有达到这个层次,才能算是有深度地学习,才能产生有深度、有价值的知识。

至于卡片盒笔记法能在这个学习层次发挥到怎样的绝妙作用、为何说卡片盒笔记法是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的最佳工具乃至伙伴呢?这就请允许小简先卖个关子,按下不表了。

最后一个层次是 “活” ,是为 “活用” 。如果说学习的评估标准是,学习者是否改变了认知及行为的话,那我们可以理解,行动、活用是重要的。脑海中装了再多绝妙、顶级的知识点,未有使用,都是失败的学习,因为学了和没学,有多大差别呢?

(本文是小简为了日更挑战敦促自己写的,后续下文将在挑战过程中慢慢监督自己填坑。谢谢 ♪(・ω・)ノ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