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只是观察,更是反省

徐瑾:《不迷路,不东京》.jpg

青年学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徐瑾,于2017年赴东京大学访学,开始了她在东京的客居生涯。这一契机,使她得以有机会“用脚丈量”东京23区,并创作出文化游记——《不迷路,不东京》。

客居与旅行不同,“客居,在浮光掠影与落地生根之间,在存异与求同之间,也是可以侧身观察的好机会”。

在《不迷路,不东京》的序言中,徐瑾表示自己喜欢东京那种“复杂的折腾”,因为“东京这种复杂,本身也是都市普适的现代性体现,既有匠人精神的一面,也有追求效率的一面;既有平淡恬静的一面,也有野性飞扬的一面,只看到其中一个面向,都是失败的观察”。

《不迷路,不东京》既是徐瑾客居东京访学期间的所见、所思与所读,饱含着她的感受与思考,也是她的迷失之旅。与一般的游记作品不同,这本书既不是导游手册,也不是旅行指南,更不是流水账式的风物描摹,而是一本观察和剖析日本社会文化的思考之书。

徐瑾曾说,外国人谈日本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想象国内需要什么,就介绍什么;第二个层次是把日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介绍到国内来;第三个层次是像一个人类学家那样以中立的态度看日本。《不迷路,不东京》显然立意摆脱第一层次,努力接近第二、第三层次。

全书分为三部分:迷走、迷色、迷读。“迷走”部分关于旅行,是徐瑾对日本风景、风情、历史的探寻;“迷色”部分则是徐瑾对日本艺术、文化的一些思考;而在“迷读”部分,徐瑾写下了自己对日本文学的一些看法。全书通过三个不同的面向来剖析日本的社会文化与人文历史,并适时对比中国与日本,对照自己与他人,最终看清彼此,抵达“不迷”之境。

在《不迷路,不东京》里,你可以读到很多重要的人物,如宫崎骏、茂吕美耶、小津安二郎、草间弥生、大岛渚、太宰治、川端康成、村上春树、新井一二三等。不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文学领域,我们都曾或者一直仰望他们的光辉。你还可以读到很多引发热议的影视作品,如《深夜食堂》《昼颜》《东京女子图鉴》《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四重奏》……只是在这本书中,这些已经转化为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大众生活的关怀。

刚去世不久的印度裔英国作家 V·S·奈保尔,是徐瑾最喜欢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好地示范了高质量的游记是实地、知识以及观察的结合。奈保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作家的看法是以什么为基础,他了解哪些别的世界,他把哪些其他经历带入他的观察方式之中?一个作家要是只了解这个世界,他怎么去写这个世界?”

在笔者看来,游记是很考验作家的功力的。写游记,对人的格局、视野、学识、观察力、文字能力都是种挑战。格局小的人,只看见自己和现世,写来写去写不脱一个“我”字;而格局大、学养深的人,看到的是众生、文化和一个地域的前世今生。

著名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李长声先生已经在日本生活了整整三十年,出版知日散文集十余种,自成一家。他曾自道“我之于日本,爱不如哈日,憎不如愤青”,始终以一种清醒的态度,一种水平的视线,一腔平和的语调,在日本文化中行走坐卧。李长声先生在阅读《不迷路,不东京》后如此评价道: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它最精彩的一点在于,虽是文化游记、学人随笔,但在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作为经济学家所受过的学术训练,这种学术训练使得她有很强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很多东西,这很令我佩服。”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认为,真正的旅行,必须是哲理和文化层面上旅者的心灵与旅行地之间的共通和默契。《不迷路,不东京》,正是作者心灵与旅行地东京共通和默契的产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行不只是观察,更是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