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是目前在学校管理和实践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在现代班级体建设中,作为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尽量给学生创造锻炼机会,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班级管理  科学设计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作为班主任是否就能“一招鲜吃遍天”呢?不能,一个组织体从集结、到破冰、到熟络、到消散,需要关注的重点不一样,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协同进化的能力,和学生的目标、时代的发展协同进化,创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视角

如何根据社会的发展,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提高管理能力,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我们班主任来说,是一门必修课。同时作为管理者,还要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上,本文提供其中一种班级建设的思路----班级管理科学化,供大家参考。

1.树立一种班级教育管理的理念,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目标)

网络上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形容班主任的顺口溜:

急难险重必须到位,

事物连绵终日疲惫;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学生纠缠心力交瘁;

多种检查仓促应对,

各种评比让人崩溃。

这无疑描绘了大多数班主任忙碌、无序、倦怠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很悲哀。如何改变这种消极、低效的工作状态?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走在前面管理和建设,去思考学校交给我们的班级,该如何去经营好它;该如何借助理论、方法、工具,让它自动运转,让我们成为设计师、监督者。

要创建一个优秀的学习共同体,首先要明确奋斗目标。接手班级后,要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来了解学生,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共同制定班级的长远奋斗目标。

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说过:

集团的人员所共同拥有的某种观点,感受方式,信仰方式,这便是文化。

对于班级,建设的核心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因此,每接一个班的时候,都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一个切合实际的班训,以让他们有更明确的目标。要设置明确的边界,防止学生的目标漫无边际和理想化,引导他们眼往一处看、劲往一处使。

2.形成一套班级教育管理的规范机制,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约束)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何让班级管理更人性化,更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是每一个班主任接班时都要思考的问题。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往往出现两个鲜明的对立面,由少数学生干部组成的管理层,和由大部分学生组成的被管理层,两个层面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这种管理方式会造成大多数学生缺乏班级主人感,常常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还会使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滋生优越感,在教师面前和学生面前两个样子,对老师的负责意识强,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淡,这都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培养的人才。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作为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可能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善于做学生的助手。这样,不仅学生能力得以展现,班主任还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更好地提升自己。为此,采取:“双轨运行,素质评价,团队管理,岗位责任”的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效果较好。

在班上设立常务班委会,全面负责整个班级的正常运转;再设立值周班委会,处理日常班级事务。常务班委会实行竞聘制,值周班委会则实行自由组合轮岗制。另外,还要设立班级监察组,让学生管理学生,使学生的管理从“人治”到“法治”。同时在学生评价方面,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日常管理,使学生常规管理与最终评价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建立班风、班貌。

3.打造一支班级管理的队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榜样)

要组建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根据他们的性格、能力差异,安排相应的工作,尽心地培养和进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为此,确定了常务班委、督察组、值周班委,在组建好班委班子后,合理分工,加强培训。

建立一支肯干、能干的干部队伍,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分工制度。

使班级中每个人都有事可做,班级中的每件事都有人负责。班级中的事都由学生自己管理,由班委成员主要负责,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并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

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肯定是“树”起来的,班主任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树立班干部的威信,这是对新接班级班干部培养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即“教会他、引导他、放手他”,这样有利于班干部的快速成长。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有经验的班主任,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班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以此影响、感染其他的学生。有一个好的班委会,就能成就一个班级根本性的转变。

4.营造一种班级文化氛围,构建学生思想和灵魂的家园。(熏陶)

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生活、心理环境,无论对于班级、学校都至关重要,班级的管理必然要经过从“人治”到“法治”再到“自治”的过程。“自治”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核心力量就是班级文化。苏霍姆林斯基提倡读书,提倡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悟和熏陶,这是一种追求宽容、质朴、丰富、升华的文化;魏书生崇尚与伟大心灵的对话,崇尚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是一种追求自信、自强、理智、创新的文化;李镇西致力于班规建设,致力于师生对话,这是一种追求民主、博爱与法制、规范的文化。大师们的种种追求,正告示着我们,班级文化正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为广大教师所熟知。

魏书生先生


李镇西先生

班级文化总体来说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形文化”。

所谓显性文化,就是物质文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比如:班训、班规、学生作品、图书角、板报等等。隐性文化是一种软文化,包括班集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制度、观念和行为文化。其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班级师生共同制定和遵守的各种规定、公约等,它们构成了个性鲜明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就是关于班级师生在长期学习、生活中,沉淀生成的有关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等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是形成班级舆论的重要因素;而在制度和观念等的规范、约束和引导下,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也是如此。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言行、情感,甚至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参考】

[1]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2]陈柯延:《班级管理方法》,百度文库,深度复盘

[3]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创新型班级》,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6第1版

[4]张斌贤、陈玉琨:《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