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典之一:大师巴赫与天才莫扎特

大家也许认为古典音乐是所谓高雅音乐,是阳春白雪,艰深难懂,但是我们都知道它们其实只是两百年前的流行乐而已。感觉难懂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从小到大习惯了现代流行音乐的结构、节奏、内容,因而听不惯古典音乐的结构、节奏、内容而已。这就像是一个从小喜欢吃麻辣的人,长大以后,突然让他去吃寺庙里素淡的斋饭,他怎么会觉得有胃口?所以我们要知道,听不懂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从这个理由反过来想,如果天天吃斋饭,是不是逐渐也会习惯平淡宁静的禅修生活呢?正好9月的蓉城有一场维也纳古典音乐巡演,我就以其节目单曲目为素材,和大家一起走近群星闪耀的时代,一起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一、险被世人遗忘的大师——巴赫

十几年前,德国人曾经投票选举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结果排名前三的是:爱因斯坦,马克思以及巴赫(1685-1730)。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小城艾森呐赫,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号称“西方音乐之父”。巴赫是一个宫廷乐师,其创作的作品多属复调音乐,也就是一个曲子由多条旋律交织而成,这在当时看来较为艰深,因而流传度不高。并且音乐家那时地位也低,所以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他在死后很快就被世人遗忘。

在他去世八十年后,小巴赫120岁的门德尔松有一天陪老婆去买香肠,回家后,他猛然发现,包香肠的废纸居然是极为精妙的乐谱,震惊之余,门德尔松冲回肉铺买下剩余的包装纸,经过整理,他发现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这就是传说中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巴赫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很多音乐都跟宗教有关,《马太受难曲》就是一部为《马太福音》写的作品。据说这部伟大的作品,完整演绎需要管弦乐团、合唱团、声乐和独唱总共近400人,接近三个小时才能把这部作品演奏完。一般推荐收听的是其中一段小提琴和女高音的二重奏选段,叫做《主啊,请怜悯我!》。

巴赫的其他代表作还有《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十二平均律》等等。

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1756-1791)号称西方音乐史的旷世奇才,他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4岁开始作曲,7岁写第一部交响曲,11岁写出第一部协奏曲,12岁写出第一部歌剧。莫扎特几乎成了音乐领域天才儿童的代名词,比如门德尔松被称为“德国莫扎特”,圣桑被誉为“法国莫扎特”。

从莫扎特的作曲方式就可以看到他天才的地方。一部交响曲有十几种乐器,需要把包括所有乐器在同一时间演奏的音符(即总谱)写出来。一般音乐家是一个乐器接着一个乐器地写,写总谱是一行一行的横着写。而莫扎特则是竖着写,好比是写文章的时候,十几段话同时写,先写所有段落的第一个字,然后再写第二个字。能做到这样,是因为他在脑海中同时想象了所有乐器一起发音的场景,这种作曲方式极难。

人们都说莫扎特是天才,而他自己却说:“我每天花12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二字掩盖了我所有的努力。”也许真是天妒英才吧,莫扎特于35岁便英年早逝,留下的重要作品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首曲子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充满激情与活力,表现了对美好社会、对光明和正义的追求。说实在话,他的这首小夜曲有些铿锵与激昂,实在不适合花前月下的恋人们,或是想在深夜平静心情的诗人。相比之下,我个人更喜欢舒伯特的小夜曲。

莫扎特作品有两大特点:一是典雅,其音乐中透露的情绪是中庸而从容的;二是甜美,他的歌剧中,即使表现反派、小人物都旋律优美。莫扎特的歌剧代表作有《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歌剧是原属于意大利的音乐,莫扎特却让其在德奥语系中自成一派、发扬光大。本次演出的是莫扎特去世那一年创作的歌剧《蒂托的仁慈》中的咏叹调,讲述了前任公主维泰利亚与现任罗马皇帝蒂托王,两人之间爱恨情仇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受古典之一:大师巴赫与天才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