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68/90 第六讲:与“孩子的问题”相关的咨询思路与应对策略(一)

孩子的问题是孩子的问题,家长的问题,亲子关系的问题,还是成长的问题?咨询师的思路决定着咨询的高度和水平。孩子的问题有四个发展阶段。

1、医学思维模式:最早,孩子的问题是处理孩子。后来孩子的问题叫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怎么来的啊?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养出来的不是生出来的,心理问题来自于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问题了。在内方外方到内方外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谁造成的孩子社会化不良呢?家长。这就有了第二种模式。

2、关系模式:第二个阶段认为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但是这样对家长太不公平了,辛辛苦苦养育孩子,如果说孩子问题是家长的问题、父母的问题,这样会使父母内疚,内疚会使父母没有力量。一个孩子出了问题后,这个家庭知道怎么解决,但没有力量解决。为什么呢?投鼠忌器,因为血缘关系,血浓于水,它知道怎么解决,但不敢解决,它的边界不清楚。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呢?在家庭心理咨询中,主要做两件事,一是筑墙,筑墙就是边界;一是搭桥,搭桥就是沟通。其中筑墙更难一些,让他们建立边界很难,这是策略性家庭治疗。但是认为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咨询,你把原因找到了,找的越准越没法咨询,这成了正确的废话。很对,理论很完美,但根本没法咨询,还会伤害一家三口。

3、系统模式:孩子的问题是家庭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和家长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呢?家长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家庭的问题是关系问题。老婆、老公、孩子都很优秀就像青岛啤酒、青岛海尔、青岛海信,三个企业都很优秀,若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打仗。为什么打仗呢?因为都太强了。你们家庭出了问题不是因为你们不好,是因为你们都太好了。三只老虎碰一起,一山不容二虎。现在家里有三只老虎,怎么办?那首先要有边界,一山不容二虎嘛!我们一般会问家长,为什么会吵啊,为什么她不听你的,因为都是老虎啊!一只老虎和兔子能吵起来吗?两只兔子也吵不起来,你愿意把你的孩子由老虎变成猫吗?家长都不会同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建立边界。

在处理家长与孩子关系问题上有很经典的四句话:把自己当孩子,把孩子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把孩子当孩子。一切问题来源于把孩子当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你怎么不上学呢?你怎么不写作业呢?”解决问题关键是应该把自己当孩子,即换位思考,俄狄浦斯期以后才有的。共情能力需要终身培养,感同身受很难,有句话说:“不要给穷人讲理想,给穷人讲理想就是耍流氓。”

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喝粥型,喝酒型和喝茶型。一个人不优秀不是因为不勤奋,是阶层固化。人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拿学习心理学这件事来说,有的人为了拿证,有的为了玩玩,有的人为了显摆。

家长最终要把把自己当自己,建立好的家庭氛围。每天买一只花,每天要进入一些人,注入新的生命力。把自己当自己是自尊,孩子有问题是家庭成长的机会。

4、发展观的观点:孩子的问题是成长的问题。

我们把大家熟知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变成“天天学习,好好向上”,再加个主语变成“父母天天学习,孩子好好向上”。父母天天学习可以明白归因方式,会积极赋义。

做心理咨询的幸福指数比较高,因为天天遇到好多悲惨的事情。心理的成长总是在挫折中前行。度过来叫挫折,度不过来叫创伤。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226 68/90 第六讲:与“孩子的问题”相关的咨询思路与应对策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