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士是如何产生的

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宗法制和封建世袭制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两种基本制度。其中宗法制又称嫡长子继承制。

由于西周贵族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贵族男子事实上只与正妻有婚姻关系,和妾则只是两性关系,因而妻和妾生的儿子是不平等的,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其它儿子叫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其中,妻生的大儿子叫嫡长子,他拥有家族所有资产的唯一合法继承权。

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两级封建制,周天子将一部分土地封给自己嫡系弟弟和部分庶系兄弟,在领地周围挖上沟,再在两边种上树,这就叫“封”,最后再指定一名国君来管理这块土地,这就叫“建”合起来就叫封邦建国。

国君再把他的土地划出一部分封给他的弟弟们,这就叫封土建家,这一级的封建领主被统称为大夫,第一次分封的领地称为“国”,第二次分封的领地称为“家”,合起来就叫国家。

由于土地有限,很多“弟弟”们根本没机会得到土地,因而他们只好给自己的哥哥打工,所以,给大夫打工就叫“齐家”,给国君打工就叫“治国”,为天子打工就叫“平天下”。

随着弟弟们日渐增多,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便应运而生,它便是被称之为“士”的阶层,构成这一阶层的人都是和那些国君大夫有血缘关系的贵族。

这些贵族的特点是,相对于平民而言他们有参政议政权,而且他们拥用自由迁徙的权利,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相对于国君大夫来讲,他们没有统治权,更没有不动产,是一群完全靠俸禄生活的人,因此他们是最低等的贵族。

由于他们自己没有财产,所以可以任我自由,可以终日游走于列国之间,孔子和孟子就是他们的代表,由于他们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又没有事实上的统治权,因而他们有了视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并且自觉充当百姓的代言人,如墨子,庄子就是这样的人。

由于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因而他们入仕则能立大功,如管仲乐毅,出世则能立德立言,著书立说,如孔孟老庄,另外,许多军事家也出自于这一阶层,比如,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廉颇,李牧,白起和王剪。

随着秦汉的统一,法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的打击下,“士”这一阶层开始一路衰退,虽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过一次高潮,但其不过是对先秦诸子的一次模仿而已,并无实质上的创新。

到了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创立,真正意义上的“士”从此不复在,因为他们不但己经失去了思想的自由,而且失去了人格的独立。时至今日,各种博士,硕士和学士多如牛毛,又有几人可以称得上“士”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秦时期的士是如何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