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阶层现存的五大现象,值得反思!

中国企业家阶层现存的五大现象,值得反思!

现象一:

在物质财富上,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家显然已进阶或超越中产阶级。但是,他们当中一部分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并未同步晋级。

报复性花钱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企业家的第一个特征或现象。大约是过去太穷了,没有过大把花钱的经历。“有朝一日老子有钱了”的憧憬一旦实现,自然容易产生发泄式花钱的冲动。挣到钱的企业家想用钱去买下一切——豪宅、名车和奢侈品。

中国人出国旅游见到发亮的东西就想买,以至于外国人惊呼“中国人太有钱了”,而客观的事实是,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不到4200美元。企业家企图用钱买到的还包括地位和虚荣、爱情和婚姻、学识和修养、自信和尊严。

毫不讳言,这与当今时代的价值观“变异”有关,与企业家的真正社会地位低下有关。除了放开手脚花钱,似乎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能凸显出优越感。

现象二:

所谓身体消费是区别于精神消费而言的,更强调物欲层面和感官层面。中国的洗脚城、桑拿房、歌舞厅、麻将桌、大型宴席包房、宴饮用酒和高级香烟等,这些内容的消费量可能是全球最高的。养小三、包二奶层出不穷,一夫多妻甚至多妻共处在企业家群体中已不是新闻。

我在此无意讨论消费引出的道德问题,只是议论消费层次本身。有一个与西方完全相反的现象:中国人无论有钱没钱,家庭装修一定是托付给别人的,个人极少去工具商店购买装修工具。而恰恰相反,欧美人却认为装修是一种成人的游戏,这样的快乐不会拱手让人。因此,中国流行“葛优瘫”是必然的。

现象三:

企业家自己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挣扎获得了一定成就,就开始琢磨子女的成龙成凤。于是,伪贵族化的子女教育成为企业家新的特征。企业家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刻意培养自己心目中的“贵族”,无非是为了与平民阶层拉开距离,所以根本不思考和审视贵族的标准,不关注随着人类文明推进,如今贵族精神的含义。

不少企业家按照这样的“贵族标准”行事: 穿着选名牌,吃喝讲排场,交往要门当户对,美名其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中国自商周起确有贵族阶层,也逐渐形成了公侯伯子男五等,但几经朝代变迁和革命,并没有沿袭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恰恰是重视文化教养,鄙视物欲主义,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强调社会担当,珍惜荣誉,维护自由的灵魂和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不为强权或多数派的倾向所左右。

分享一段经典的话,帮助我们理解贵族精神: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现象四:

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很少去思考责任和担当,似乎企业家唯一的使命就是挣钱,至于企业竞争力、行业前景、民族实力、国家后劲、企业家境界、历史责任、人类贡献等等,似乎与企业家关系不是很大。

这或许与国家治理模式有关,中国的大事一直都是政府在操心,尽管也有一部分企业家进入了各级政协和其他社会组织,但更多是去接受思想改造和吸收能量的。企业家能表现的空间最后只局限于扶贫助困,回乡给父老乡亲修公路、建祠堂、发钞票,格局再大一点的就投资建所希望小学。

现象五:

康泰克的创始人吉永良先生曾经沉重地指出,中国企业家“重商不重工”

我们不是要否定商业本身,更无意去否定商业文明,而是要反思一种社会现象:将所有的事情都看作是一笔生意、一种买卖,没有性质的不同,只有大小的差异。做一瓶口服液,并不需要研究其功能和价值,而是努力宣传,有人购买就行;盖一栋房子,绝无要做百年基业的想法,只要核心价值的土地能得到充分利用就行;就算提出要建“百年老店”,也并非真的存在千秋功业的理想,只是为了实现更多利润且子子孙孙都能挣钱而已。

法国曾这样简化自己的历史:30个诗人和作家,25个经济学家,15个科学家,3个政治家,2个将军,1个商人。举目尽是商人的中国,不知有几人能看懂这段话?

结束语:

1804年出版的词典《法兰西即兴诗人》曾为“资本家”下定义:“资本家是一个只有巴黎人才知道的词语,它描述的是一个富有的怪物,它除了对金钱的热爱外什么情感也没有。”具有本文罗列的五大现象的中国企业家,算不算这本词典定义的“资本家”呢?

印度“圣雄”甘地有句经典名言:就物质生活而言,这个村庄就是我的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这个世界就是我的村庄。

商业过甚时代,中国企业家的追求明显出现精神与物质的严重不同步,作为推动社会进化中坚力量的企业家群体,如果没有物质追求以外的信念、理想和抱负,这是个很可怕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企业家阶层现存的五大现象,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