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专业人士沟通,我们该怎么做?


【R·阅读原文】

如何说服比自己更专业的人

用感受评价专业,用命令逼迫服从 在这个高度分工的社会里,人人都需要与专业人士合作。但因为专业性的差距,往往使这种交流困难重重,尤其是当你要说服一个比你更专业的人接受你的意见时,则更是如此。

经常会犯这三个错误:一是评价作品时只说主观感受,让人不服;二是提出修改建议时纠缠细节,且矛盾重重;三是用下命令的方式逼人服从。后果可想而知。但是甲方也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方案的确不符合要求,不改甲方也没法交差。

〈小诀窍〉 尊重专业,达成共识 就拿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仰仗创意的职业,让他们带着痛苦的情绪或受迫的感觉去工作,就会影响工作品质。所以,我们要学会“无痛”劝导设计师修改方案的方法。

克制直接表达主观感受的冲动 什么叫主观感受呢?它有标志性的“三个字”特征——“我觉得”。 “我觉得不好看。” “我觉得不大气。” “我觉得不够有内涵。” …… 通常设计师心中的反弹会是:“你觉得不好看,但别人可能觉得好看啊!你觉得不大气,你又不是专业设计人士,你的审美靠谱吗?” 讨论一旦落到主观判断领域,我们和设计师就很容易陷入各说各话的争执。

提出抽象需求,而不是具体要求需求和要求的区别在于,需求是整个设计项目应该达到的总体目标,比如,塑造有亲和力的品牌形象、提升某个链接的点击率,或者是吸引用户在页面停留等。要求则是指对设计方案中某个细节的具体安排,比如,背景颜色要是白色,标题要使用宋体,或者logo要大等。

不要下命令,要尝试在探讨中达成共识 作为甲方或合作方的上游,面对设计师或其他合作方,最终的话语权其实是在我们手里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把一部分话语权交给设计师,设计师不仅会对我们心存感激,而且更倾向于做出对我们有利的决定。如果我们希望设计师不是推一下、动一下的做事风格,那就把权力交给他,这样,才可能激活设计师的创意和潜力。

所有和专业人士的沟通交流都建立在前期明确传达需求的基础上,掌握说服技巧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在前期沟通上多付出一些努力,将方案需求描述得更清楚,甚至通过提前熟悉对方领域或找类似风格作品等方式向对方传达需求,避免后期反复修改的麻烦。

【I·讲解引导】

这个技巧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克制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一般而言,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每个人都不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样样精通,什么都懂,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在与专业人士沟通时,我们肯定是不如对方懂得多,要不然我们也就不用请他来为自己做事了。那么我们的主观感受,绝大部分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自我体验得到的,这肯定是不专业,甚至是幼稚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克制自己的主观感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吧,当你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专业人士的技能知识去辩论,就好像一个小孩子在和一个成年人胡搅蛮缠,在旁人看来谁是谁非一目了然哈!

而且我们都知道解决一个问题,细节越具体,那么解决的速度也就越快,这也就是所谓的就事论事。但是主观感受就不一样了,它们大都是你的一个内心感觉,是你的感觉怎么样。比如,老板对你说:“我觉得这个PPT做得不好看,内容也很枯燥,你去改一下。”这样的指令会让你内心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甚至不知道该怎么修改。也就是说,感受永远没有一个具体化的表现,只是一些没有实际含义的语言,“不好,难看,枯燥,没有内涵”。这种话语会让对方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回复你。小结:克制自己的主观感受,很多时候主观感受等同于指责对方。

那么你的确对专业人士的方案不满,想要让对方按你的想法来修改,该如何正确的表达呢?提出抽象的需求。也就是把你内心的想法或者说核心的观点告诉对方,让他从自己专业的角度,自由的发挥。还是那句话,专业人士的经验丰富,一定是比我们懂得多,那么当你把自己的需求想法告诉他之后,让他在你的需求点上,设计出专业又符合你想法的作品,从而让双方达成一致。再举一个我们童年时期的例子,比如,我们上小学语文课写作文,老师给我们一个作文题目,然后我们自由的发挥,写出100字、200字、500字的作文。老师在布置作文题目之后,一般除了要求达到多少字数以外,是不会再给你提出任何具体的要求,如一定要用多少成语啊,分成多少段落啊。

回到与专业人士的沟通时,你提出的要求越具体,对于专业设计师来说,这就会变成一种限制,无法发挥自己的经验与专业特长。或者说设计师变成了操作工,只是按照你的要求在执行而已。其实这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你去美发院,如果你对发型师说:“我想做个时尚点的发型,要潮一点!”这样发型师就会按照自己的经验与当下的流行趋势,自由的为你设计发型。而如果你一进去就对发型师说:“你给我右边的头发剪短,头发刘海剪到什么位置,要什么颜色的染发水”。这时,发型师就变成了一个剃头小工,他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就变得一无用处,完全按照你的要求来操作,这样做头的效果真的会很好吗?未必吧,可能是如你所愿了,但在旁人看来,或许真的不咋地啦!

最后,在于专业人士的沟通中,要追求彼此的认同感,因为你和设计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真的不是在同一级别上的,如果你和他懂得一样多,就自己动手了,也不需要付钱找他给你做了哈!所以当你认同对方的专业能力,这会让他对你产生很大的好感,正所谓:知音难寻。那么他就会全心全意的为你服务。而认同感的具体表现就是给予设计师一定的自由选择,让他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意。因此,你事先做一些功课,查阅相类似的资料,因为只有你心里有底,才能精准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又或者去了解一些设计师的背景资料,这样会让你对他的认同感,更准确细致,最终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给予专业人士自由发挥的空间,克制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精准的需求。

适用边界:书中是讲,与专业人士的沟通方式。但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比如,你要授权给对方,让他给你做事,那就把自己的需求想法告诉对方就行了,给对方一定的选择权。除非是命令式的下指令,必须按照流程一步步得来,不能有任何的纰漏。那么这个技巧就非常的不适用了。

what:主观感受和具体要求会限制专业人士的发挥,无法施展自己的专长,而认同对方的能力,同时精准地说出自己的需求,但要抽象,会提高沟通的效果。

why:在创意类的工作中,说出感受,会让对方感觉像是在指责;而说出具体要求,又会限制设计师的自由发挥。唯有彼此认同,才会达成一致,获得好的结果。

how:第一步,先明确自己的需求点,了解设计师的背景与风格。(先做功课)

           第二步,精准的说出自己的需求,但不要过于具体与细化,让专业人士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

           第三步,在修改时,切忌说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是再次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对方确认。


【A1·联系经验】

记得前些日子,在公司定制工衣的时候,制衣师傅为我量尺寸时,对我说:“你人偏瘦长,我给你的工衣做得修身一点,这样看上去,人会更精神。”虽然师傅是好心而且非常的专业,但与我的需求点却是背道而驰的,我马上对他说:“师傅,我天生怕冷,到了冬天,不用妈妈觉得冷,我就会自觉穿上秋裤,甚至是绒裤,所以工衣里面会穿很多的厚衣服,不能做得太小了。”制衣师傅听完后,立马就说:“这样啊,那我把你的尺寸放大,包的太紧,反而更难看。”这就是把自己的需求点明确的说出来,让专业的师傅用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来做出专业的判断。


【A2·规划应用】

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比自己懂得多的人,都可以视为专业人士。还有当你以自我感受或体验为基准,而不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是需要谨慎的。比如,在商店里买衣服,对于面料,大部分人只是摸上去感觉舒服,又或者说手感不好,而对于到底含多少棉、多少涤、多少又是腈纶的,如果你不是纺织专业毕业的话,那么你肯定不如售货员知道的多,至少他在上岗之前肯定是受过培训的。那么此时售货员相对于你而言,他就是专业人士。所以,以后在买东西的时候,尽量少说自我感受,多询问对方关于商品的信息,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才是基于专业知识做出判断,而非感受。(讨价还价的时候,除外,你懂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专业人士沟通,我们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