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时间有多值钱,你就有多值钱。——雪利说
文 | 雪利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想早起,却控制不住熬夜的自己;
想锻炼,却劝不动葛优躺的自己;
早上定好的计划,总不能100%完成;
工作中,时常遭遇被领导催促的尴尬;
每天忙到凌晨才入睡,合上电脑的那一刻,腰疼脖子酸,回想这一天,又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干……
这样的日子苦吗?简直比咖啡还苦。想改变吗?想,那我们一起聊聊改变的策略。
01、睡不着更要早起
前几天读了时间管理和效能管理专家,纪元老师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如获至宝。
他提了很多颠覆常识的观点,比如,晚上睡不着,第二天你更要早起,千万别补觉。
一旦补觉了,晚上该睡时,潜意识就会告诉你,再玩会儿,大不了明早起晚点。
这样一来,你就永远别想跟熬夜、黑眼圈和第二天的精神不振说再见了。
正确的做法是,用早起倒逼早睡。很多人只所以早上起不来,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早睡,而杜绝补觉就是帮你把熬夜扼杀在摇篮里,早起自然就发生了。
具体怎么做才能完成最初的早起呢?这里有几个建议。
心理准备
听过一句话,当你觉得难的时候,那意味着你在往上走。
每个好习惯养成初期,都不会特别轻松。刚开始早起时,你会感到浑身不适、疲惫困倦,你需要经历一番思想斗争才会顺利起来,这很正常。
别怕烂开始,再牛的人在刚开始练习早起时,也要经历这么一段路。
检测记录
如何衡量自己是否在往好的方向走?科学的检测标准是:概率,而不是“我感觉”。
请你准备2张表,一个周表,一个月表。
周表做每周频率记录,观察自己改变的目标,在一周内有几天达成,只要下一周比这周早起多了一天,就意味着你离持续早起更进一步了。月表做每月概率变化记录,用目标行动概率的变化来审视自己。
考虑到生活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比如某些日子,你可能会生病,或者有其他事情,所以不要追求每天都早起,跑赢一半以上的日子,我们就已经赢了。
闹钟准备
这里主要用到纪元老师的“双闹钟法”,你需要准备2个闹钟。一个闹钟的叫醒音乐轻柔缓和,一个闹钟的声音响亮吵闹,会影响到隔壁房间的那种。
接下来是定时,声音轻柔的闹钟时间比声音响亮的提前3分钟,比如你想要5:30起床,那么第一个闹钟就定5:27,第二个定5:30,同时第二个闹钟一定要放到一个远到你必须起床才能把它关掉的位置。
如果不想第二个闹钟“闯下大祸”,第一个闹钟响起时,你就乖乖从床上爬起来吧。
睡前准备
提前一天,定好2个闹钟,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鞋子等;另外你可以在睡前1.5-2小时,洗个热水澡,会有助于进入睡眠。
睡醒动作
为了让自己更快从睡意中清醒,你需要给自己建立一套简单的清醒行为,让睡醒后的行动流程化。比如,纪元老师分享他的习惯一般是,关掉闹钟,爬出被窝,刷牙洗漱,喝水,做早餐,吃早饭。
需要注意的是,早起应该是一个目标驱动的行为,也就是我们要知道自己早起是为了做什么,千万别为了早起而早起。
02、给自己少留点时间
做事时,永远别给自己留太充足的时间。“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时间多了,人就会不自觉地玩起“追求完美”的把戏,简单事情复杂化,2小时的事情能干4小时。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有时,老板突然给了个急活儿,今天必须完成,原本可能要花3、4小时搞定的你,顿时犹如神助,2小时就搞定了——这就是你的时间观念变强了!
时间观念是影响效能的关键因素。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看到自己或他人做事效率低,就以“他做事慢”概括了,这既不科学,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举个例子,小王在某家公司做运营,工作经常要到临下班才做完,他对自己的期待是,可以一天完成数件事,但现实是他每天只能做好一件事。
领导也看出来了,于是什么“快活”都不敢交给他,还逢人就说“小王这个人,哪里都好,就是做事慢。”
小王很苦恼,直到有天,他听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做事效率低,但她的爸爸却说,女儿不是做事慢,而是没时间观念。
为了帮助女儿解决问题,睿智的爸爸帮女孩买了个沙漏。从此,女孩做事情磨蹭的毛病真的改掉了——小王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问题是时间观念差造成的。
我们的时间观念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时间充足时,人就会丧失掉做事的紧迫感,注意力更容易受到干扰,甚至产生拖延,你会想:反正时间还多着呢。
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时期,很多人的寒假作业都是最后一周完成的,甚至有人会完不成寒假作业。
另外,想要提高时间满意度,建议你优先选择做那件“高价值感”的事。如果只选一件事,做好就会让你对今天比较满意、觉得今天没白过,那件事会是什么?
比如,我今天高价值感,也是优先做的就是写好这篇文章。那么你呢?
03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一个好的时间规划,要考虑这6大要素: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
环境是否嘈杂、是否会常有人打扰,自己当下的状态更适合做哪件事等等,都应当被考虑到你的时间规划当中。
什么时间就安排什么事,就像找对象一样,合适才是最好的。
讲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个自由撰稿人,出过2本书,有自己的亲子育儿群,还会经常接些大号的约稿,同时她也是2个女孩的妈妈,丈夫心中的好妻子。
她怎么能同时做好这么多事情呢?
原来,丈夫不在家时,她通常会早晨4点起床写作,录课分享到社群。到了8、9点钟,孩子们起床后,她也基本忙完了,这时就能轻松愉悦地带娃了。
孩子午睡时,她会快速浏览社群,回复群消息。每天晚上刚9点多,她便和孩子一起入睡了,无意中还帮孩子建立了一套良好的休息习惯。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不要求自己时刻处在战斗力峰值——我们又不是超人,要允许自己有疲惫、注意力分散的时刻。
明明人已经不在状态了,还强撑着干下去,那才是真傻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效时间和低效时间,高效时间做高挑战、注意力要求高的事;低效时间,只安排些低难度、无须那么专注也能做好的事,才能让时间价值最大化。
04 观念不对,努力白费
你会读书吗?也许有人会说,读书谁不会,但我要说的是,不仅读了,还要能把自己从阅读中学到的东西拿来改善自己生活的这种。
事实上,很多人是不会读书的,包括我以前都是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百无聊赖中的一丝慰藉。看着别人都一个个在飞速进步,我会说“我爱读书、读了XX本书”。
读书,一度成了我们用来回避现实问题的手段,而不是解决人生的路径。很多人对读书的纠结和痛苦点在于:
别人都是一年读完50本、100本书,我怎么20本还读不到?
别人读完,好像都能记住,我怎么读完就忘了?
这就是典型的“为了读书而读书”,后来我看了纪元老师的一段话:
学习,学指信息获取,习是行动实践,习才是重点。而大多数人把“学”看成目标,把“习”看成了辅助。
而会读书人,他们是在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现实状态和认知结构,在生活中产生有效行动,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连接,这才是系统地学习。
商业社群大牛“剽悍一只猫”更是提出:
高效读书,光写读书笔记是不够的,还要写践行清单:
1-书中哪些内容是我能拿来用的?
2-针对每条,我该如何如何去做?
我恍然大悟:原来读了多少、记住了没,不是最重要的。读了有没有拿去用,改造现实现状,才是关键。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也提到,读书不该是个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读者要像投球手一样主动,你的目标有多明确,就有多受益。
一定要这么功利吗,连读个书都要带着明确的目的?
是的,这么功利、有好处拿(解决实际问题),你都不努力,没有目的呢,你读书时,得对自己要求低到啥样?
只有功利一点,带着解决具体问题的心思去读书,我们才不会为了读书去读书,读给别人看,也唯有如此,我们才会真正享受阅读——阅读给你带来了实际的好处。
再分享一个高效读书的小方法,那就是每次读完立马把自己的感悟、心得,学到的经验和技巧分享出去(写出来、跟人聊天、做社群分享均可),把自己掏空。
一来,你完成了一次“教”的动作,也重新梳理了这块内容;二来,你的学习渴望会更强烈,为了再次分享,你必须继续输入,这就是正向循环。
05 出发前,先确定好你想对了
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说:人因为痛苦而改变,因为受益而坚持。
但改变是什么?纪元老师是这么定义的:
改变的过程就是原来不产生或很少产生这个行为的你,变成经常、大量产生这个行为的你。当这个行为形成了自动化的习惯时,改变就完成了。
改变最大的障碍就是对自己行为的错误认知,而什么认知,就会产生什么行为。
出发前,先确定自己想对了,做好目标切分,减少行动的心理门槛,用记录概率的方式衡量进步与否,不断根据实践调整方式方法,持续渐进,就没有不成的道理。
最后,关于改变我想说:
无论你现在生活地怎么样,快乐与否,有无爱人,能否掌控自己的人生——你的天不会一直黑,你的世界不会一直苦,想改变,现在就刚刚好!
《秘密:吸引力法则》说: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和反映。只要我们改变现在的思想,就能够改写,甚至得到一个我们想要的未来。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
不管过去你经历了什么,现在的你都可以重新翻牌,追求你想要一切。
你是谁,要活成什么样,只有你说得才算——权利就在你手上,别把它交给别人。
你好,我是雪利,长期专注于个人成长和亲密关系。欢迎【关注:雪利说】,一起读书践行,用认知迭代完成个人蜕变。
本文原创:雪利说,欢迎转发、评论,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