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

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第一章着重表现作者对革命事业生死不渝的坚贞气节。断头今日意如何?诗一开篇就径直将死亡问题提了出来,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自问,这充分显示出陈毅勇于面对死亡的英雄无畏气概。生命对于人生只有一次,面临 断头 的时刻,任是谁也会有一些想法即 意 涌入头脑之中的。此时此刻,陈毅想到了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创业艰难百战多。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了开创革命大业,我已经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的战斗生活,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今日断头也是死得其所,实在没什么可顾虑的。这一问一答,问得率直明快,答得慷慨豪壮,一下子就将陈毅视死如归,甘于为革命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矗立在我们的面前,令人怦然为之心动。面对死亡的危险,诗人想到了革命大业尚未完成,理想未遂,今日断头实在是死不瞑目。陈毅以泉台比喻蒋介石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以阎罗喻指祸国殃民的罪魁蒋介石,表示自已一旦牺牲,就要到黄泉之下去招集先前死难的战友,组织起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捣阴间地府,去斩下阎罗的首级。这两句诗壮怀激烈,笔墨酣畅,惊天地,泣鬼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斗志,豪迈的英雄气概。

第二章着重写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为人民解放的未竞事业继续奋斗下去。南国烽烟正十年,是诗人参加革命武装斗争历程的概括。从1926年8月离北京回四川做北伐兵运工作到1936年冬,十年中陈毅一直战斗在烽火连天的南国。为工农红军的创立、苏区根据地的建立和赣粤边游击区的创立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此句可与第一章中创业艰难百战多 结合起来读解。创业句着重写斗争的艰难,南国句着重点出斗争的时间地点。而今,在中央苏区已失,南国大地处于反动派更加凶残统治、蹂躏之下的时候,自己却有可能告别这片十几年为之浴血奋战的南国大地,这不能不使诗人感慨万端,深以为憾。于是,诗人将满腔激情喷涌笔端,借用伍子胥头悬国门的典故,表现了不亲眼看到敌人彻底灭亡而死不瞑目的精神。一个“须”字,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殉难的光荣感跃然纸上,撞人心扉。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是前一句诗的自然引申。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诗人将活着的战友称为后死诸君,意在提醒战友们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希望他们能够像先行赴难的十万旧部及行将断头的自己一样,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战斗下去。

第三章进一步正面抒发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为之献身的人生理想。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这是说自己从参加革命之日起就把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家,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虽然一直处于艰难创业之中,眼前祖国大地还处于反动派的血腥残暴之中,但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必会到来。中国古代积极的人生观素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国家和家国恨等词也说明家与国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无家不能有国,国破亦难有幸福完美的家。将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家,这是一个年轻时代即怀忧国忧民之情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人生观的生动写照,显示出诗人高尚广阔的胸襟。为了人类解放的美好未来早一天到来,诗人甘愿将自己和无数烈士的鲜血流入一道,在祖国的大地上浇灌开自由之花。在这里,诗人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共产主义理想注入中华民族取义成仁的传统美德之中。在这雄沉重泰岱,绚烂比彩霞的回答中,凸现出一个革命家崇高博大的胸怀和精神境界,这样的境界是那些蝇营狗苟之徒、苟且偷生之辈永远连想也想不到的。革命为生不为死,但勇于向死而在,正是生命光辉的另一种闪耀。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作者对革命之胜利未来的美好畅想,也是作者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生命追求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梅岭三章》是陈毅临危之际不假雕饰、一气呵成的一组足以流芳千古的黄钟大吕之作。诗作雄浑豪放,格调高昂,句句璀璨,字字珠玑,情文并茂,铮铮有声是诗人崇高情怀的抒发,也是诗人伟大人格的写照。

今天,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重读革命先烈的革命诗章,感慨万千,当今社会已经有许多人在怀疑历史,甚至怀疑革命者的革命动机和意志,那么革命者陈毅的《梅岭三章》就是铁的证明:当年的革命者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们有无比坚强的意志,有时刻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他们的革命动机就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的解放,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中国。

烟火纷飞的时代早已过去,《梅岭三章》的写作年代距今已经八十多年了,革命的先辈们已经含笑九泉了,但是当年的“党的儿子”“无产者的后代”在做什么呢?值得我们深思!

曾经有一篇课文,是陈毅写给其后人的,记得有这样几句:

“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陈小鲁赫然在谆谆教诲之列。陈毅教导孩子们:“汝是党之子”,“汝是无产者”,“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等等。

“党之子”,“无产者”,“一切为人民”,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其下一代人的谆谆教诲,寄托了无限的希望。他们是希望革命者的后代永远是清清白白地做人。

对于陈小鲁,我只是近几年才关注,源于两件事,其一是“迟来的道歉”,对此我无可厚非,这是他个人的思想的结果,他可以用这种方式去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但是第二件事就不那么令人痛快了,网上有篇《起底陈小鲁》,提到,“看了《南方周末》的相关报道,才知道在2014年风头无两的资本巨鳄——安邦保险集团,其实际控制人原来就是著名的‘红二代’陈小鲁。以安邦集团高达万亿的资产,陈小鲁实际控制的财富,应已远非马云、王健林之流可比。事实上,可能他才是无名有实的真正‘中国首富’——怪不得坊间流传,“因为种种原因”,中国真正的巨富都是隐形的;浮在面上的那些“首富”什么,只是笑话而已。要知道,安邦还只是陈小鲁手上实际控制的众多产业之一。”

真相如何,具体不详。但陈小鲁富可敌国大致是可信的。毫无疑问,陈毅的第二个预期“无产者”完全落空,究其原因,是第一个预期“党之子”的身份,成就了某一类人的泼天富贵,成就了无产阶级的天敌。

这里其实有个很严重的道义问题、历史逻辑问题和革命伦理问题。一,官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是新民主主义的对象。二,推翻老的官僚资产阶级之后呢?革命者及其儿子们应该干什么?在道义和逻辑上,只能是按照陈毅定位办事!

在道义上,谁都可以成为新的官僚资产阶级,唯独革命者及其儿子不能!想当年,陈毅为了推翻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不惜“此头须向国门悬”,何惧“创业艰难百战多”!豪迈地号召“后死诸君多努力”,坚信“血雨腥风应有涯”。有的人抛头颅洒热血,死了!有的人没死,封妻荫子,儿子成了巧取豪夺的新的官僚资产阶级!这叫啥事?

尽管陈小鲁曾经在媒体面前否认了自己是安邦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是他已经无法否认他在帮陈小晖站台,而陈小晖已经出事了,作为“党之子”的陈小鲁能够全身而退吗。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只是他如何去泉台向他的父亲告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梅岭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