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提问: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请问这是谁的错?

正常来说,不管是站在道德仁义的角度,还是站在法律的角度,我们通常会认为是A的错。实际上,这个判断没有问题,但是,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另外两种角度的对错观,他们各有其独立的评价系统

法学家的对错观:谁证据确凿,谁的错

站在法学家的角度来看,是A蓄意谋杀,所以是A的错

经济学家的对错观:谁社会总成本低,谁的错

站在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C把工地的门锁上,比A诱骗B进入工地并造成死亡,成本更低,所以是C的错

商人的对错观:谁损失大,谁的错

站在商人的角度来看,不管是A的错还是C的错,B都死了;从个体利益最大化来说,B的损失最大,B只能怪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考虑?
  • 如果是评论家,可以选择法学家的立场
  • 如果是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
  • 而如果即将摔死的是自己,应该选择商人的立场
如果我的损失最大,那么就是“我的错,这都是我的错”。因为责怪、埋怨和懊悔都是无用功,只有自己变得足够强,才有可能不把那个有巨大损失的人变成自己

从小的教育都是教我们如何为他人着想,可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需要学会“自私”,只有真正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才能有更纯粹的给予

人性、道德和法律

# 人性

人性的本质只涉及到两点:生存和繁衍,无善恶之分
  • 母性是人性,母亲牺牲自己保护孩子,是为了繁衍
  • 爱美和炫富也是人性,都是通过表现来争取异性,获取繁衍的机会

# 道德

道德的本质,是为了约束个体的人性,达成群体的繁荣;而群体的繁荣最终会使个人受益
  • 感恩是道德,感恩的本质是“预付费制的交换”,“你先帮我,我必将帮你”;这将润滑群体的协作关系
  • 宽容是道德,宽容的本质是“允许犯错的协作体系”,以协作为目的带来的意外伤害,可以被原谅;这将鼓励群体拥有协作的勇气
人性和道德的关系在于:

人性是一种本能,不受约束时便会产生相互伤害;而道德是反人性的,是用来约束人性的,需要引导和约束

引导通常是通过文化教育、舆论、价值观宣传等方式;约束通常是通过社会结构、利益结构、法律手段等方式

# 法律

而法律的本质,是为了维护群体而存在的道德底线,是道德的子集
  • 假如一个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属于没有人性,而不是没有道德,因为繁衍属于人性
  • 假如有一个人插队,属于没有道德,而不是没有人性,因为群体利益属于道德
  • 假如一个人因口角之争而杀了一个人,杀人的行为属于触犯法律,而不是说没道德,因为杀人者的举动造成的结果极大地影响了群体的不道德

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如何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学习,能拥有智慧;但在这个时代,想要活得很好,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识

是否拥有智慧,以及拥有什么层次的智慧,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层智慧,定力是第二层智慧,选择是第一层智慧

# 博弈的智慧

博弈,本质是共赢和感激,并采取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策略
  • 什么是共赢?共赢是合作双方都可以获得价值

    共赢与非共赢的心态,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鸡的心态:我一定要赢,你一定要输,为此我愿意费尽心机,不择手段
    雀的心态:我一定要赢,如果你输了,请别怪我,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鹰的心态:我一定要赢,你也一定得赢,如果一方的胜利建立在另一方的失败上,那就不做了

  • 什么是感激?每到一个新阶段,我们都要感激上一个阶段帮助过我们的人,尤其是那些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愿意信任我们的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雪中送炭,永比锦上添花难得多

  • 什么是策略?就是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总是当老好人就容易被欺负,善良也应该有点锋芒;最明智的处世之术,是即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浮沉

# 定力的智慧

定力,本质是一切围绕长期价值展开的一种长期主义

世界上有太多东西在抢夺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失去目标,偏离方向

有三条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入口,突然有一只兔子钻出了树洞,飞快地奔跑,然后爬上了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没站稳,掉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逃跑了

听完后,你想说什么?

有人说,兔子不会爬树。有人说,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三条猎狗。他们说的都对,但是,怎么没人问土拨鼠到哪里去了?

我们常常会跟丢了土拨鼠,就像丢了自己的目标

在生活中,最容易迷失的往往就是金钱

在一份工作中,自己最想得到什么?最想学习什么、收获什么?它们才是目标;而跳槽就为了涨工资,是最没有意义的目标,它只会让人们最终放弃了长远目标

# 选择的智慧

选择,本质是知道自己有的选,并有勇气放弃

人生的轨迹,通常是由几次关键的选择决定的。选择上什么大学、选择在哪个城市打拼、选择做什么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人当伴侣...而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没得选,也没勇气选择

有些人,工作只是在固定的时间做着固定的事,重复重复再重复

有些人,“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个工作日:2个小时地铁通勤,8个小时坐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朝九晚六,日复一日...还或者,过着“996”和“007”的生活,几乎没有私人空间

有些人很幸运,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了意义,愿意为此付出一生的时间“燃烧”自己

有时候我们即使意识到了自己可以选择,但却又患上了选择困难症,不知道怎么选择,更不敢选。实际上,小孩子才往往能全都要,成年人只能做选择
毕竟,一昧的朝着现在的方向努力,永远比起看到眼前的选择并做出选择来的简单

公理体系和逻辑推演

# 公理体系

在公理体系的世界里,只有能证明和不能证明的

比如数学属于公理体系

你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请证明给我看,能证明,则甘拜下风,不能证明,你就输了

# 逻辑推演

在逻辑推演的世界里,想要得出不容置疑的结论是不可能的

比如,经济学属于逻辑推演

他们总是在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模型,但只要举出支持的例子,就总会有人举出反对的例子(“文人相近”)

在逻辑推演的世界里,没有标准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不同的声音,然后做出选择,最关键的有基础认知有以下三点:
  • 认知建设:既要学李白,又要学杜甫

首先,要建立一个基础的认知就是,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在选择站队之前,最好提前了解了解,到底有对少个队伍,以及分别都是什么

  • 理解升级: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

其次,想要验证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一个观点,不仅要看是否能认同证明的论证,还要看是否能举出一个能推翻的例子

  • 不可忽视的潜在条件:每个理论都有前提

最后,就像没有场景的需求是伪需求,没有前提的观点就是伪观点;如果没有前提,到底是“天道酬勤”重要,还是“选择大于努力”重要

如果真正理解了查理芒格说的:“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那么每当我们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提出一个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时,意味着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观点的持有方分别是什么,并充分考虑了现有的环境作为前提,自己所提出的这个观点将会变得更有底气、更有力量,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如果真正理解了菲兹杰德拉说的:“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点,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那么这意味着这个人是真正有态度、有想法的人,而不是随波逐流,误打误撞的站队了


了解了三种对错观视角,才知道对不是对,错不是错;了解了人性、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才看得到欲望的底线;了解人生的三层智慧,才知道原来做选择这么难;了解了公理体系和逻辑推演的区别,才知道数据从来不骗人,大多时候环境变了,标准答案也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底层逻辑》: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