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眼里《道德经》99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只是一乡野村夫,不会抚笛吹箫,偶遇《道德经》,边读边想并记录遂成《牧童眼里【道德经】》实为牧童读书笔记。借平台以求交流以矫正认识偏颇不足!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赏析

——————牧童对二十四章的认知

帛版与通行版区别,《》内为通行版

炊者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视(示)不章,《自是者,不彰》

【自】见者不明,《自见者,不明》

自伐者,《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曰:《其在道也,曰》

“(余)食、赘行。《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物或恶之》

故有欲者【弗】居。《故有道者不处》

不论是“企”还是“跨”都没有可持续性,炊更说明独立的物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须借助它物。坊间俚语中的一个大石头须小石垫衬才会稳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均是这个理儿。锅须柴火或电或煤油汽油柴油或液化气才能成为灶(炊)具,否则可能只是一件工艺品没实用价值。

不论是矜持(矜)是自夸(伐)是自满(视)是外露(见)这都是不谦虚的表现,这种不谦虚的表现只会存在于某个时段,这个时段以后会迎来不谦虚所带来的“灾祸”。这或许是人性中的劣性部分(由欲产生的不合同类或万物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坊间的“枪打出头鸟、财不外露、忍字心头刀、傲骨不可无傲气不可有、……”正是对此的总结。

好好地生活着必须夹紧了尾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那不谦虚的行为只会影响自己的可持续的生活质量(余食赘行)。

若坚持不谦虚的行为姿意妄为则会成为孤(孤寂)家成为寡(孤独)人最后成为亡(死亡)者或是哀(悲哀)家。先前因利益因素围在身边的最终不落井下石业己难能可贵了。造成这种必然因果关系的仍是因为“余食赘行”不合乎同类或它物可持续的行为。(物或恶之)!

所以(故),应积极向上(有欲者)地生活(居)。应谨慎谦虚地生活。当然“有道者不处”也是这个意思。至于“有欲者弗居”中的弗也是先贤大儒所加。牧童认为有画蛇添足之嫌,何不再添两笔在头上呢?如有欲者弗居之又或有欲者弗居此!

欲本意指盼望向往,原本有积极意义。只是应了“余食赘行”显得有部分欲是不可取的,依如造成“余食赘行”的有悖可持续发展的不谦虚不谨慎且姿意妄为的欲(行为)。


或许,儒家的“修身养性之余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渊源于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牧童眼里《道德经》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