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岸边康王村史话

我是淮阴市洪泽县黄集乡康王村康姓一平民,虽然撤县变区,改乡为镇,并村联组,硬把我变成了淮安市洪泽区高良涧街道清涧村人,但我在骨子里仍然记着我出生时的那个地名--洪泽县黄集乡康王村。

洪泽地名,始于隋朝,隋唐元明清,洪泽浦、洪泽镇不绝于史。洪泽是这些朝代中的繁华一镇。洪泽地处淮河之滨,历来也是我大汉民族南北人口交融之处,淮河岸边城镇更是南北兵家必争之地,我祖居住的康王村便是在这民族大交融中建立的一个淮河岸边的普通村落。

洪泽康王村这一门康家现有康氏人众1000余口,这是我在去年春节期间因疫情无事编纂本族家谱时统计得来的,在这次修纂本族家谱时,已经无人能够准确说出我们这一门康家何时来此古淮河(废黄河)之畔安家立业的了。

虽无准考,但问我族人和当地百姓,却亦有一些关于我淮河岸边康家的传说。

相传,我族始于西安康门。我始祖原不姓康,且是关外异族,因始祖带兵助大唐开国皇帝攻占长安有功,赐予康姓,并在长安(后为西安)封将建府,传下我们这门康姓子孙,门中唐宋数代世袭,多出行伍将才。

后唐有这门名将康志忠,其子康再遇又跟随赵匡胤开建了北宋,康再遇之子康保裔更是北宋名将。康保裔便是我们江浙一带道家庙宇供奉的仁圣元帅---康王真君。

据我省文化厅某考古名人考证,北宋末年“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就发生在我族居住的康王村一带,并与康王真君和康王村名出处有关。

据传,北宋末年金兵追杀宋庭康王赵构,康王赵构由北一路逃到了淮河岸边,这时夜色已晚,赵构又累又饿,便倒在一处庙宇里休息。就在赵构睡得朦朦胧胧之际,有一声音在他耳边响起:“陛下快起!陛下快起!金兵追来了!金兵追来了!臣康保裔已备下北龙驹,快快骑上渡过河去!”

赵构一惊醒来,只听不远处辽兵举着火把已经追来,他急忙爬起,跑出庙宇,见庙宇外面果然有一匹白马,但观四周却无一人。赵构也不待细想,急忙骑上白马向淮河岸边跑去。

一路追来的金兵,见到骑在白马上的赵构,便一起举刀喊杀向他追了过来。赵构慌不择路,随大白马直窜入滔滔淮水之中。白马在滔滔淮水中劈波直行,让康王衣衫竟然滴水不沾。就连追到淮河岸边的金兵射向康王的剑雨也被白马劈出的浪波隔阻在外,伤不得康王分毫。

康王到了淮河南岸,见那些追兵对他已经无可奈何,他便下了马,整理起衣衫。待康王整理好衣衫,再看自己身边,哪里还有刚才的白马?站在他身边的原是一匹涂上白色颜料的泥马。

康王于是对此泥马拜了又拜后,向不远处的一座闪着灯火的村庄走去。康王到了一户亮着灯火的人家,他这时腹中饥饿,便顾不得脸面向村民讨要吃物,顺便也打听一下这里是否有金兵来过。

康王来到的这个村庄便是康家庄,他去的正是一户门头书着"康宅"的康姓人家。康王心知这家姓康,他便借着自己分封的名号称自己也姓康。这户康家夫妇见同宗上门寻食,他们便给康王下了一碗鸡蛋挂面,予以殷勤接待,并告诉康王,在个把时辰前有几十个金兵骑马来过,还向他们打听被追捕的大宋康王的下落。康庄村民被金兵祸害已久,他们知道被金兵追捕的人一定是好人,于是他们便哄骗那些金兵说康王已经骑马跑过去很久了,那些金兵听了后,便掉转马头向北折走了。

康王赵构逃到临安后,做了皇帝,建立了南宋。康王安顿下来后,他想起了助他渡河的泥马,想起了梦中叫醒他的康保裔,以及饥肠碌碌时供他一碗鸡蛋面的那户康姓人家,他便寻找并重用了康保裔的后人康继英、康继彬,还专门派人重修了淮河岸边的那座庙宇---康王庙,并赐那个供过他面食的村叫康王村。

据我省这位专家对“泥马渡康王”传说的考证,也许这是我族淮河岸边康王村最早的来历了。

过了隋唐,到了明清,我族村落也许历经淮河一带战火摧残,古老村舍已难见分毫。现在唯有“猪(朱)吃糠(康)”的传说和一个方圆数万平方米的朱家毫宅遗墩--"大恶庆",还在告知我们族人已经过去的那些史话……

泥马渡康王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淮河岸边康王村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