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自由

家中藏书有三百多本,陆陆续续积累了从高中至大学至现在所购买的,其中不乏一些盗版书籍。今晚和清大书店老板谈到我的这些书,他对我收藏一些盗版书颇有意见,觉得一个爱书之人是不会收藏盗版书的。他一直说,我一直听,说了半个小时,直到我借口去店外吸烟才得以解脱。我在想,爱书,什么叫爱书?书指的是什么书?是指正版书还是盗版书,还是通指?如果只是指正版书,那么爱正版书的人肯定是不会收藏盗版书的。如果是通指,那么爱书者肯定也爱盗版书,那又何尝不可以收藏呢?爱书,到底是爱什么书?

我并非在狡辩,我是在诡辩,但我的的确确辩的有理,让人无话可说。因为搬了新家,家中那三百本书被我搬了过去,家里人说我是孔夫子搬家,搞得卧室都放不下了,嘲讽我没有把这些书看多少,还扬言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书扔掉。当时我一气之下,说,衣服这么多怎么不扔掉去?父母说衣服是要穿的,我正要说书是要读的,没说出口,把话咽了下去。当时有种想哭的感觉,眼泪在眼睛里打了个转,正要涌出,被我一个紧急的闭眼挡了回去。

曾经,高中,家里没钱,想看书,就去新华书店买,但买了一阵子感觉心有余而钱不足。后来发现了一家专门卖盗版书的店,那时那个激动啊,像是在地狱中的人见到了阳光。内心万分感谢老板让我们重回知识的海洋,扬帆启航。虽然盗版书错字多,但不会阻碍我前行的步伐。

后来,接触到当当网,发现正版书也可以很便宜,于是购书的矛头直指当当,以至于和当当送货员阿姨隔三差五见次面,就差没去她家坐客吃饭了。现在我才明白,不会有人希望买盗版书,关键问题在于钱的问题。名牌包动辄上万我买不起,这包可以不挎,可以免去买了假名牌让人说闲话的顾虑,但书不可以不读,即便买盗版有人说三到四,也只好由他。

我眼中的书,无论它装裱的多么华丽,无论它的纸张有多么清香,无论它来自多高大上的出版社,摆在那里,不去看,就像是装饰品,花架子,漂亮的乌龟壳。倘若你有天蹲厕于乡下茅坑,一张粘满屎的报纸粘在坑前,你从中看到了一句受用的话,那么这张粘屎的报纸,也值得用香花供养,高香膜拜。

老板说如果我爱好文学,应该试图进入赣州的文学爱好者的圈子,交流沟通。由此,我想到了自由,心灵的自由。他提到一个人,因为找不到一本书,哭了一晚。亦提到一个人,为了一个问题,买了五千元的书,还说自己只是初有了解。他说他很欣赏这样的人。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两个人,一个情商低一个智商低。什么问题需要买那么多书来研究考证?窃以为,这就是一种沉迷过度的典型体现。执着,钻研,用在好处,当受益无限,若是用在不该用处,则是自导自演、耗费心血。痴迷于书,和痴迷于游戏,痴迷于情色,痴迷于赌博,本质都源于内心的贪婪,不安,和迷茫。佛陀曾比喻,一个人坐竹筏过河,过河之后,竹筏便不需要背在身上了。我觉得,书,亦是如此。当一个人,以贪求之心去读一本书的时候,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种误倒和阻碍。有人睡前不读几页书睡不着觉,习惯貌似很好,可我却不敢恭维。

我于朋友前这样说到,我说一朵花,有多少个人在描述它,就会产生多少本书,如果我再加入进去,又会产生新的一本书。然而这朵花的真实面貌,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描述,人们都是以自身的经历,价值观,思想所构造的有色眼睛去看这朵花,都没有看到这朵花的真相。有个词叫精神食量,可见精神也要吃东西,不吃就空虚,可既然要吃,必然会吃出病来。可是这种病,往往披着学识渊博的外衣。

我所追求的,所向往的,就是那朵花的真相,我读书的目的,也是为了那朵花的真相。我不太喜欢把书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谈的再多都是闲话,于自身人格的构建,于宇宙实相的探求,无有是处。书的作用,有且只有一个,就是让人的内心获得自由。只要一个人内心自由了,他就不会再沉迷于那些可以填补心灵的言论,因为他的内心就是饱满的,充实的,这种饱满与充实,绝不是靠多少的书去填满的,因为人的心好比无底洞,再多的知识都不要想填满,你用知识去填那颗似无底洞的心,那心只能获得暂时的满足,不久又会陷入新的需求之中。那种饱满充实的内心状态,来源于人内心的反思与自省,高度的敏感与觉悟,以及对万事万物冷静而不带成见的观察。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