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夜漫谈

现在要说节日有没有气氛,也就俩衡量标准,一减价,二放假。只要沾上一点,就算之前只是普通的一天,还是会记住。比如那些购物狂欢,双十一、双十二、520、521、3月7、黑色星期五(反正记得有这么天了,具体时间不清楚);反而一个什么也不占的节,真的让人很难有感觉,像什么感恩节、复活节,还有昨天那个圣诞节。

圣诞夜里,翻着朋友圈一条条的祝福,全是在庆贺圣诞快乐。晒蛋糕、拍装饰、围着圣诞树卖萌,就算偶尔两个微商的也要在广告里插句“圣诞快乐,节日大促”!可圣诞哪有什么促销,淘宝、天猫连个大规模圣诞活动的影都没见到。烦啊,那购物车里等着结算的日用品,算是白等了。前些天一个“禁止过洋节”的谣言在朋友圈传,看这架势还真有点这意思。

好像也不对,圣诞也有活动,不过都在实体,前几天口碑跟美团有过类似的促销。毕竟圣诞现如今最大的意义也就剩虐狗了。三大不减价不休假的虐狗日,情人、七夕、圣诞,反正这三个日子服装店、餐厅、旅馆生意都会非常好,搞不好真会圣诞一下。其实圣诞的中国化挺不错的,原本的西方元素也被剥离的差不多了。不知何时起,平安夜要吃苹果,圣诞节要去圣诞,都成了通俗常识;西方那种圣诞全家团聚,平安夜给孩子送礼物的习惯却是没有。那标志性的圣诞老人更是没有,到处都是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戴着艳红的麋鹿小角在抖音上推销自己;不过这也是当然的,毕竟连肯德基老爷爷都变成鹿晗了。现在的圣诞也就变成了一个情侣的狂欢节,欢乐的气氛留下,宗教意义消失,取其神而去其形。

以前国内圣诞还不是这样,那会全年就仨假——春节、五一、国企,都是实惠的一整周长假,没现在这种到底是“小”还是“长”搞不清的情况。不过依旧是假长节少,各种洋节也就比较重视。圣诞要送礼,商场会提供彩纸包装,有促销也有圣诞老人,商场的布置也多是西方元素,麋鹿、雪橇,中间配上一副老外的全家福。电影频道会在这几天特意播放一些有“圣诞精神的影片”。但依旧形似而神不似,毕竟没有法定假日亲人没法团聚,像火鸡、甜菜、姜饼等食品那会也没有普及,而且家长也不喜欢给孩子买玩具。

小时的自己可是深有体会,那会的自己总是盼望一穿着红棉袄的白胡子老头一边“吼吼吼”,一边找到小朋友,然后从自己的口袋里掏棒棒糖。可惜家里既没有愿意扮演圣诞老人的父母亲,也没有让圣诞老人进来的烟囱,所以自小对圣诞的概念一直停留在一个西方的节日,不管周围如何渲染都感觉只是拙劣的模仿。

现在如果有时间,在平安夜钟声敲响时,手挽着手一起走在彩灯下。找找过年的新衣,互相开开玩笑,也是感觉不错的。可惜不管怎么样都跟我关系不大了……太忙了,圣诞是年底,年底就加班一周6天,连着好几周都是。现在家里的圣诞画风其实是……

“今天平安夜。”我收拾着碗筷说到。

“那削个苹果吧。”媳妇躺床上看着电视剧说道。

“嗯……”

然后两个人啃着上周减价买来的苹果,盯着手机播放的斗罗大陆。随时准备等十点钟就去睡觉,因为明早还要早起上班呢。

圣诞大概就是这样,其他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圣诞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