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学语文

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学语文?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学的人”。自学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种能力,它是其他任何一种能力所无法代替的。鉴于以上原因,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几点思考介绍如下:

语文学习,学生普遍感到受益慢,学不学成绩无明显进退。何哉?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起来费时大收效微。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改换教学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学语文,这样老师就会摆脱一课一教,学生也会摆脱无从下手的现状。 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各种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方法后,学生便会无师自通,下面谈几种常见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方法一:快速浏览,提纲挈领,形神兼顾。

如果所读的文章是博览之列,只需了解,无须研究,那么就可以采用快速浏览法。浏览法关键在于胸中有目标,学会提纲挈领。如何才能做到一下抓住关键呢?若读散文要特别注意作者反复吟诵的语句,如读《白杨礼赞》,作者反复吟诵的是“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抓住了此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情感点,咬定它不放,思考赞美的原因,很快就会找到文章的行文思路: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大笔描画高原黄色的地壳与无边的麦田,无边无垠,与天空相接;微风动麦浪生,活的画)——白杨树自身的形态不平凡(力争上游:干、枝、叶、皮,层次清晰)——白杨树所包含的精神不平凡(好女子?伟丈夫!想到,远一点想,连续反问?深化主旨)。这样就会从文章的形式到内容,再到情感一下提挈起来。若读议论文,就要特别关注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如果抓住它不放,顺藤摸瓜就会弄清文章的逻辑顺序,以及所用材料的作用。如读《谈骨气》如果找到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寻找理由,就会发现作者运用孟子的话是从三个角度阐释观点,三个典型事例是从三个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如果读小说,就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学会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分析,并注意情节变化,人物性格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把握读小说的一般规律,迅速照准坐标,提炼出有效信息。如读说明文,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这样读书既能够做到博览,又能够篇篇有收获,时时有提高。

方法二:边读边思,圈点评画,虚心涵咏。

阅读文章要想真正有大的收获,还要有独立思考和筛选的习惯。读书时除了要按照文体特点有针对性的筛选外,还要学会边读边思,有所发现要及时作出圈点,有了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有了思维的火花及时提笔记录,读过的书要在旁边留下自己思维的轨迹。这样筛选过的文章,抓住关键处细细品味,就能够把薄书读厚。如果自己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就会领悟他的思想。如可以圈点自己认为好的精彩的地方,可以评价作者的思想,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写出自己发现的值得肯定的点。

方法三:反复阅读,品诵结合,不断升华。

以上说的两种读书方法都是就一次性阅读而言,其实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往往是采用多遍读书法。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快速阅读,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第二遍,采用评点读书法。即找出文章中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细细揣摩,发现其中的奥妙,以便读出味道。第三遍,品味朗读。在理解了文章的妙处之后,再通过包含真情的朗读、品味,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妙出。如此由粗到细,逐步升华,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各种读法,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实现开卷有益。

方法四:筛选精要,分类梳理,日积月累。

学生所读之书若是借来的便不能在上面圈画,我们便提倡学生用摘抄读书法,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自己读到精彩处时,便指导他们筛选精华部分,按照类别积入自己的知识宝库。或妙词佳句,或成语格言,或精彩片段,或独特构思,或巧妙写法……这样学生的知识财富会越集越多,梳理的能力,积累的习惯自然养成。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便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习练,学生就会形成自学语文的能力,获得终身收益的本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