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沐浴正念之光


第三章 沐浴正念之光

火边静坐

我们完全可以抵挡外面花花世界中令人上瘾的各种声色光影的诱惑。我们可以培养起别的习惯,使我们的内心重新燃起对温暖、宁静以及内在平静的强烈渴望。


和谐之美

在我们周围、在我们自身中,自然的和谐无时不在。感受到它,我们就能获得巨大的幸福。但是我们往往只会在回忆往事或失去它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它的重要。如果体内一切运转正常,我们就不会注意到它。

试一试: 拨开无意识的迷雾,感知这一刻中的和谐。你能在云中、在天空中、在人身上、在天气中、在洪水中、在自己的体内、在这一次的呼吸中看到和谐吗?看,再看,就在这儿,就在此刻!


黎明即醒

在清晨使自己沐浴在正念中。这样,你等于是在提醒自己,万事万物是不断变化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面临任何真实状况时,心灵都能保持坚定、睿智、宁静,这种前景是可以实现的。每天选择早起练习其实就是在实践这种前景。

试一试,向自己作出早起的承诺,这会改变你的生活。无论是长是短,让早起的这段时间成为心灵独有、意识清醒的时间。除了保持清醒之外,其他什么都不要做。不要思考白天将做之事,不要活在自我之前。这是一段停留在时光之外的时间,是平静的时间,是感悟当下的时间,是与自己静处的时间。

而且,在醒来的那一刻,在起床之前,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身体中的各种感触,注意可能浮现的任何想法和感受,认真感悟此刻。你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吗?你能享受此刻呼吸自由进入体内的感觉吗?问你自己:“我现在苏醒了吗?”


直接接触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自己的思想或他人的思想,而不是呈现在我们眼前或出现在我们心中的事物。我们甚至常常懒得理会自己的感受,因为我们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一切、理解一切,所以我们有时会错过新遇带来的心灵震撼和蓬勃活力。如果再麻木一点,我们甚至会忘记直接接触存在的可能性。我们也许会失去最基本的东西,并甚至对此一无所知。我们会生活在自己设想出来的梦一般的现实里,感受不到失落、隔阂,感受不到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横亘在我们和体验之间的距离。这种无知无觉会使我们成为精神和情感上赤贫的穷人。而当我们直接接触这个世界时,我们自会有奇迹般的、不同寻常的发现。


你还有什么要告诉我的吗

医生在直接接触中,要将病人当作人看待,而不是仅仅看到他们所患的疑难杂症。


做自己的主人

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如果每个人都能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一切的话,那么他就已经主宰了自己,或至少能够主宰自己。

要更全面地参与把握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我们只需更仔细地倾听,需要信任自己听到的事物,需要信任来自自己生命、来自自己身体、心灵和情感的信息。


身在心在

我们其实无法避开任何事情。你不想应对、努力逃避或掩耳盗铃、假装其不存在的事情早晚会找上门来,特别是如果它们与你以往的行为模式、与你的恐惧相关的话。

你去哪儿,你的头脑和心灵也会跟着去哪儿,而你个人的所谓的“气场”也会与你如影随形。你不可能逃避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有时人们会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不断更换老师或者不断更换门派,以期找到特殊的方法、特殊的教义、特殊的关系,找到高超的法宝,好使他们实现自我了解、自我解放。但是这可能会使你产生严重错觉,这种寻找会演变成无休止的探求,你借这种探求逃避自己的内心,逃避内心中最痛之事。由于恐惧,由于渴望寻找高人来帮助自己看清一切,人们有时候会对冥想老师产生不健康的依赖。他们忘了,无论老师有多优秀,最终要去理顺自己心灵的人只能是自己,而且劳作材料只能从你自己的生活选取。

从长远来看,服药也好,冥想也好,酗酒也好,旅游也好,离婚也好,辞职也好,你都不可能成功逃避自己。你只能转变。除非彻底面对现状,清醒地接受现状,任由现实的棱角磨平你自身的棱角,否则你不可能成长。换句话说,你必须主动让生活成为自己的老师。

这是劳作之路,你借在此时此处做出的发现在这条路上发现自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此刻即是——即是此地、即是这段关系、这个困境、这份工作。正念的挑战在于把握自己的境况——无论它多么不尽如人意、多么令人沮丧、多么令人受限、多么没完没了、多么令人无法解脱——在于确信在决定放手止损然后继续向前之前你已竭尽全力设法改变自己。


上楼

没有什么真正非去不可的地方,没有什么非得以牺牲全面感悟此刻为代价、必须在此刻拿到的东西。

试一试:在你自己的家中,利用各种普通平常、反复发生的事情为契机修习正念。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慢下来更深地感悟此刻的契机。


我在地球上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我在地球上的使命是什么?”,我们最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否则,我们也许会做了别人该做的事情而尚不自知。而且,这个“别人”也许纯粹就是我们的凭空想象之物,是我们想象世界中的囚徒。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年龄开始追问这个问题。无论何时开始,它都会对你的处事观念和各种抉择产生深远影响。

遵从自己的本能,做好个人范围内的一切事情。就这样,因为是作为宇宙的员工为全体人类服务,你会通过自己的本质、自己的状态以及自己所作的事情改变自己周围的一切,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但这已经不再关乎个人,而是宇宙自我表达中的一部分了。

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地在不同层面展开。尽己所能感知这种本质,并学会遵从自己的本性,坚定地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守住自己的本心,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安拉罗格山

心中有山,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山。

人生本身其实就是山,它给我们提供绝好的内俢机会,使我们更坚强睿智。


彼此相连

万物因循相生。无中不生有,事出必有因。

被我们称为生命、健康、生物圈等的事物都是相互勾连形成的复杂系统,没有绝对的起点和终点。

一厢情愿地认为某个事物或某种情况是绝对孤立的存在,而没有意识到其间的相连相通,这种做法是多么的徒劳和危险。每个事物都与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而且,某种程度上而言,万事万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万物都是相互变通的。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更深刻地审视生命、人、事物、观点、时刻,从而认识到每时每刻我们触及的万事万物莫不将我们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认识到各种人事,甚至地方和境况都不过只是暂时的存在,那么我们也许会更加珍惜他们。当下于是变得更耐人寻味。当下于是成为重中之重。

出入息念是一根线,它把我们的经验、想法、感觉、情感、认知、冲动、洞达以及我们的意识等一颗颗珠子串连起来。由是产生的项链是一样新物——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而是一种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新的存在方式、新的体验方式,并由此带来新的处世方式。这种新方式似乎把看似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了。但事实上,没有什么是孤立存在、需要重新连接的。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造成并维持了这种分离。


不伤害——Ahimsa

你可以在任何时刻在自己身上、在生活中与其他人相处时践行这种温和的原则。

你是否有时会苛待自己、羞辱自己?请在这时记住不伤害。意识到这一点,放手。

你是否会在背后议论他人?不伤害。

你是否会不顾自己的身体与幸福对自己要求过高?不伤害。

你是否给他人带来了痛苦和悲伤?不伤害。

我们可以轻易对不会给我们造成威胁的人奉行不伤害原则。真正的考验在于你如何对待让自己感到有威胁的人或局面。

伤害的欲望终极根源是恐惧。不伤害要求你认清自己的恐惧,理解这种恐惧,并掌控它。掌控自己的恐惧意味着为这些恐惧负责。为恐惧负责意味着不要任由恐惧左右你的观点和思想。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坚守什么、摒弃什么,并愿意努力克服这些心灵困境,我们才能从苦海中解脱出来。没有每天脚踏实地的练习,崇高的理想就会屈服于自我的利益。

非暴力主义是灵魂应有的品质,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践行这一品质。如果不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践行的话,它就没有任何切实价值。

——圣雄甘地


因缘

因缘意味着万物因循而生。当我们说到一个人的因缘时,我们指的是由先前的条件、行为、思想、感受、感官印象、欲望等决定的这个人的人生方向以及他周围事物的发展趋势的总和。

人们常常将因缘错误地理解成命中注定或宿命;但其实它更是各种倾向趋势的累积。这种累积将我们禁锢于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中,然后这些行为模式又进一步强化了与其类似的倾向趋势;由是,我们很容易沦为因缘的囚徒,认为根源都在别处,在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他人和环境,而不在于我们自己。但我们不一定非得做旧因缘的囚徒。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因缘。我们可以创造出新的因缘。但改变因缘的时机只有一个。

如何用正念改变命运:在静坐的时候,不要任由自己的冲动转变成行为。至少暂时地,只静静观察它们。通过观察,你很快会发现,这各种冲动有起有灭,它们有自己的生命,它们与你并不等同,它们只不过是一些念头而已,你并不必受它们的摆布。不再给它们提供给养,不再对它们做出反应,你就会渐渐开始直接将它们当成想法来理解。你会感知那些创造性洞见和冲动,你会清醒地意识到它们,从而为它们提供给养。于是正念就改造了行和果之间的联系,并由是解放了我们,还我们以自由,并为我们开启了新的人生方向。

追根究底,囚禁我们的是我们的混沌蒙昧。我们越来越不能全面了解自身潜能,在终生培养起来的不明不悟中,在被动反应和指责的惯性中越陷越深。我们都有可能被禁锢在无穷无尽的欲望中,被禁锢在被心灵当成真理固守的各种观点和念头中。

如果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就得屏蔽掉那些蒙蔽我们身心、影响我们每个行动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做好事,而意味着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无论此刻命运如何,你并不是自己的命运,意味着使自己顺应事物本质,意味着要看得更真切。

内心才是将你所有的思想与感受、冲动和认知转换成行动的工具。当你停下外部的活动,就在此处此刻决定坐下静思冥想,那么你就等于已经在破除旧有命运,而在开创一个崭新的、更有活力的命运。改变就由此而来,人生就此转向。


整体性和个别性

当我们感受自己的整体的时候,我们感觉与每个事物合二为一;当我们与每样事物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就感受到了自己的整体。

静静坐着或者躺着,任何时刻我们都能与自己的身体再次建立联系,超越身体,与呼吸融为一体,与宇宙融为一体,从整体上感受自己,将自己融入更大的整体中。体会这种相互联系,它会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归属感,会使我们感到自己是万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会使我们无论在哪里都从容自在。我们也许会体味到一种超越生死的亘古永恒,并为之惊叹不已;同时,我们会在人生旅程中体验到生命的转瞬即逝,体验到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与当下、与彼此之间的联结并非永恒。如果能在冥想修习中直接感悟到自身的完整,我们也许就能发现自己能顺应事物本性与万物和谐相处,我们也许就能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悲悯的情怀,也许会少一份痛苦和绝望。


每一个和这一个

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一个整体,但是它存在于各个独一无二、受时光局限的躯体中,有的微小到肉眼看不到,有些则肉眼可观,有些是植物,有些是动物,有些已经灭绝,有些依然存活。所以,修炼之地、存在方式、练习方式、学习方式、爱的方式、成长或疗伤的方式、生存方式、感觉方式、欲了解或不了解之事都有千条万种。独特性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什么

要想清醒地活着,追问精神是其根本

我是谁?我去往何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身为一个男人、女人、孩子、父/母、学生、工人、老板、生命体或流浪者,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的命运如何?我现在何处?我的路在哪里?我在这个星球上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追问并不是为了寻找答案,尤其不是为了从肤浅的思考中快速找到答案;而意味着问而不期望得到答案,只是思考这个问题而已,带着这种疑问任由它渗透、沸腾、烹煮、熟透,在意识中进出,就像进出我们意识的其他一切事物一样。

追问的目的并不在于找到答案。它只关乎倾听你的追问激发出来的思考,就好像你坐在思想的河畔,倾听水声淙淙,倾听水流漫过岩石,倾听,倾听,偶尔见几片叶子或树枝漂过。


自我化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是由他的自我解放程度和自我解放意识决定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眼中的世界》

“我”以及“我的”都是思想的产物,是“自我化”,指不可避免的、根深蒂固的倾向,恨不能从一切事一切局面中勾画出一个“我”和“我的”来,然后就从这狭隘受限、既虚幻又防卫意识浓厚的视角出发行走世界。

几乎在每时每刻、每种体验中,我们那思考着的心灵都能构造出“我的”时刻、“我的”体验、“我的”孩子、“我的”饥饿、“我的”欲望、“我的”看法、“我的”方式、“我的”权威、“我的”未来、“我的”知识、“我的”身体、“我的”心灵、“我的”房子、“我的”土地、“我的”主意、“我的”感受、“我的”车、“我的”问题。

意识本身可以抵消自我化的力量,并减轻它的影响。也请注意,自我不是永恒不变的。你想要牢牢抓住的、与你自身有关系的任何东西都会离你而去。你抓不住它,因为它持续变化、消亡并被不断重建,不同环境不同时刻中,它总会以略微不同的面目出现。这就是自我意识变成了人们在混沌理论里所称的“奇异吸引体”,变成了一种既象征秩序又代表莫测的无序的模式。自我从不重复自己。无论你何时去看,它总是有所变化。

真实具体、永恒不变的自我很难获得。这并非坏事。这意味着你可以别再太把自己当回事,别再竭力要把个人生活细节变成宇宙运行中心。认识到自己的自我化冲动,放弃这种冲动,这样,我们才能给宇宙多一点空间,任由事情发展。因为我们都是宇宙的一分子,并参与了它的发展,所以如果我们个个都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放纵、自我批评、自我怀疑、自我焦虑,那么宇宙会顺应我们,按我们的自我设想给我们设计一个梦幻般的看起来貌似真实可及的世界。


生气

如果执着于狭隘地理解“正确”,那么我们肯定会付出代价。

我们给别人以及自己带来的痛苦使我们的灵魂滴血。虽然很难,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也许我们沉溺于这种个人化的怒中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也许我们对之屈服的次数太多了。


猫食的教训

试一试:在遇到令你恼火、使你生气的情况时,观察自己的反应。注意,哪怕只是将这些令你生气的事物诉诸于口,都会使你陷入受人摆布的境地。这些时候都是用正念做实验的好时机,将正念看成一口锅,把你所有的感受都放进去,感受它们,任由它们慢慢熬煮,提醒自己不必立刻对它们采取任何行动;提醒自己,只需用正念之锅盛放它们,它们自会在这口锅里被煮得烂熟,更容易被消化和理解。

观察,看看你的感觉如何成了你的心灵看待事物时的产物,而这种对事物的看法也许并不全面、完整。你能否容许这种事情发生,而不要非去辨出是非曲直?你能否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去探索,把愈来愈强烈的情感放进“锅”里慢慢熬煮,而不是将之向外发泄出去,强迫世界变成你设想中的样子?你能否明白,这种练习也许会使你以全新的方式了解自我,将你自己从陈旧而令人受限的窠臼中解放出来?


做父母也是一种修习

你可以将每个婴儿看成一个小佛陀或小禅师,看作空投到你生活中的私人正念老师。他们的存在和行为一定会惹毛你、挑战你的所有信仰和极限,会不断给你机会让你看清自己对哪些事物心存执念,从而学会放手。每抚养一个孩子,至少就是为期18年的静修,而且不会因为你干得好就奖励你几个假期。这种静修的时间安排严苛无情,需要你不断地无私奉献,充满爱心。

孩子不断变化的需求给了父母绝佳机会,使你全身心地清醒地体悟当下,而不是要你机械地惯性运作,使你有机会从每个孩子身上感受生命,让他们的蓬勃生气和纯真无邪唤起我们的活力和纯真。

养育如一面镜子,它迫使你审视自己。如果你能从中学习,那么你自身也会有所成长。

试着将孩子看作你的老师。不时地静静观察他们,仔细听他们说话,揣摩他们的肢体语言。通过他们的仪态姿势、所见所闻、行为举止评估他们的自尊心。他们此刻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在一天中的这个时候需要什么?他们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又有何需要?问你自己,“此时我当如何帮助他们?”然后追随自己内心的答案。而且要记住,在很多情况下,最没用的可能就是建议了,除非在确实需要建议的时候。而这个时机是需要你好好把握的,而且你还得注意说话的方式。只需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绝对清醒,包容、陪伴,这就是给予他们的最好礼物了。再者,清醒的拥抱也有益无害。


再谈做父母

为人父母是一种长期但又并非永恒的守护。

无论你喜欢与否,孩子们现在以及将来都只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他们需要关爱和引导才能充分发展。正确的监护人或引导者需要具备极大的智慧和耐心,这样才能在监护或指导的过程中将人生至理传递给下一代。为了圆满完成这份工作,有些人,包括我在内,不仅需要有养育孩子、关爱孩子的基本本能,而且需要持续不断的正念。要在孩子发展个人优势、培养个人观点、培养个人技能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保护,以便他们在人生路上行走。而这条路,他们以后只能完全靠自己去探索。

向孩子,尤其年龄尚小的孩子,传授智慧、冥想以及其他任何东西的最佳方式是以身示范、现身说法,以行动表现你最想传递的东西,同时把嘴闭上。

大音希声。真正的教育应如春雨般润物无声。


修习中易犯的错误

如果你一生都在修习正念,那么在前进路上你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无疑是你那思考着的心。

你得提醒自己,所有的“我”以及“我的”都是思想之流,它们会使你偏离自己的内心,使你体验不到直接体验中蕴含的纯粹。在我们最需要冥想、最容易背叛冥想的时候,这种提醒会使我们的修习更有活力,使我们的审视更加深刻,使我们带着质疑和与生俱来的好奇精神不断追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试一试:无论何时你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或者觉得自己没有达到该达到的境界,你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也许会有所帮助:“我应该达到哪种境界?”“谁应该达到那种境界?”“为什么相对某些心境而言,有些心境得不到认可,被认为没有全心全意?”“我是在用正念感受每一刻,还是仅沉迷于空有修习之壳而无冥想之实的修习中?”“我是否把冥想当成了一种手段?”

其实冥想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不求去往他处(达到某种境界),只求身心俱在此处。


正念是精神性的吗

如果你在字典里查“spirit”(精神),你会发现这个词源于拉丁语的“spirare”,其意为“呼吸”。纳气为吸,吐气为呼。一吸一呼、一纳一吐之间,精神与生命之呼吸、生命力、意识、灵魂就都联系在一起了。

从深层意义上来看,呼吸本身就是精神对我们的终极恩赐。

超脱之念有时是一种逃避,可以使人愚妄。这就是为什么佛教文化,尤其是禅宗,强调要回到原点,要回归平常生活、日常生活,他们将之称为“大隐隐于市”。这意思是,无论身在何处、身处何境,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落魄潦倒,只需活在当下,充分感悟当下。

灵魂感悟植根于多样性而非单一性中,它以复杂和模糊、个别性和真如为基础。灵魂的故事是传奇,是要追求不止,是要冒生命危险,要忍受黑暗,会遭遇阴影,要被埋于地下或水下,有时会迷失,有时会困惑,但又始终要坚持下去的。在坚持中,当我们从黑暗中、从我们非常惧怕但却选择勇敢面对的地下的阴森中浮现出来时,我们最终会看到自身的闪光之处。这种闪光一直都在,但是只有历经黑暗和痛苦之后我们才能重新发现它们。它们始终属于我们,虽然它常常不为他人所见,甚至连我们自己也常常看不到它。

“灵魂”“精神”这样的词都是我们在了解自己、在这个陌生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的过程中,努力尝试描述人类内心体验的产物。灵魂中不能没有真正精神性的工作,精神中也不能缺少真正灵魂性的工作。

也许我们每个人所能做的最“精神性”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带着万物合一的眼光去观察,带着正直善良的心去行动。


后记

无论我们境况如何,生命体验始终只能在当下、此处展开,也只存在于当下、此处中。

正念是保持清醒的能力,是全身心的存在和澄澈视物的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对我们来说,它从未如此重要。

正念修习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它能使我们蜕变,使世界发生转变,它能帮我们疗伤,能治愈世界,尤其如果你把它理解成一种存在方式,一种关乎重大、一刻一刻地清醒生活的方式,而不是将它当成一种技巧,当成你在已经极为繁忙的日间必须做的又一件事的话。因为正念修习是我们进入永恒的途径,所以它的影响超越了时间,在时间之下、在时间之内,因此你无须达到某种境界即可实现转变,也不需要因为自己的冥想修习不够充分、不够完美而苛责自己。

我们的人生,里面充满各种可能,时时都在实况转播,但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注意不到它,将之丢在一旁,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充分重新拥有它。这才是最重要的。反正要么是“无论你在哪里,你就在那里”,要么是“无论你在哪里,你不在那里”。而无论身在何时,这两种描述都是事实——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但我们有时会对“这个程度”弄虚作假,我们改造自己的本原样子,并总在此处此时暂时忘了自己的本原样子。

愿我们持续不断地、一遍又一遍地致力于体悟我们身心中最深刻、最美好的东西;愿我们呵护我们最真实的本性,使之发芽、开花;为了离我们或远或近的人,为了我们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使之每时、每天为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世界提供滋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沐浴正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