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家庭教育热点与难点剖析与对策
一、根本性问题
1.父母角色:
①母亲角色的功能,安全感来源,三年的抚育,打不打胎,内在定力,力量源泉,妈的功能丢失,妈是老母鸡却像教导主任,当监工的妈孩子却没有妈了,做娘要知道感同身受,很多孩子有监工没有妈,“我一切都是你呀,孩子”,娘是孩子最后的一道防线,娘不同,家庭教育先要讲娘,是滋养,包容。
②父亲是保护生理安全,护家角色,麦家的故事,他没有父亲,没有勇气,被别人欺负,青春期16~17岁的宏观的引领者,丧偶式教育,男人的角色是女人给的,父亲道德,规则。
2.家庭结构:
单亲家庭的母子是缠绕,离不开母亲;若是母女,女孩要不断换男朋友,渴望男性。组合家庭,带过来的孩子认为自己是多余的,让后爸对待孩子。后妈做到:不要讲亲妈的坏话,孩做不好不让爸知道,爸打孩后妈拦护。组合家庭,没有朋友的爷奶专注孙子身上,幼稚且易发火。爷奶看孩子,儿女回家要离开,给儿女一家人相处。两个孩子的问题,竞争关系,对情感要求高,至少一个不开心,独生子创造力强。12岁以前看的多,见识广,两个孩子上男下女比较好一点。两个孩上女下男,母以子为贵,女孩谦让弟弟,敏感,不敢要,手心手背都是肉,财产都一样,女孩让出自己的情感。同性别的两孩竞争力特别大,不能在对方面前表扬对方,两个人独特不同,让两孩子“待遇”一样。三个孩子关系好搞但见识少。把孩子送到他人家里,认为自己多余,没有“动力”,两个孩子万万不能送去一个。
3.夫妻关系:
成人人抑郁症治疗,原因父母的打吵。一个人得抑郁症恨她的妈妈,她父母吵架,她爸外遇,她妈气死,为什么不离婚,她妈想得到什么呢?用指责和讽刺,你妈向你爸要关系。父母关系不好打架,小学生恐惧,中学是学习不好的,父母要学习成长,父母有秘密,孩子是上不好学的,不如向孩子坦白。夫妻吵架说离婚,孩子考不进大学。
4.父母情绪:
父亲情绪失控,他们家孩子要出心理问题,妈做不好就出精神病,女人要离婚,离不了婚要保护好孩子,很多母亲把孩子推到父亲面前,母亲要报喜不报忧,一定要保护好孩子。孩子天生知道母亲情绪的,女人是家里的魂,女人情绪不好就会扰动家里人的情绪。举孩子写字不好的例子。带着负面情绪出去会“闯祸”。男女的大脑不同,女子爱说话,爱说感觉的话。男人不讲感觉。女人爱哭,情绪释放。男人不哭,情绪不释放,积压在心理。夫妻关系磨合,磨合情绪,女人掌握情绪开关密码,磨合情绪的零界点。男人女人情绪排解不同。母亲情绪稳定很重要,女人报喜不报忧,定海神针,一家人心安。不和谐的家庭,家人精力集中不起来。
二、面对高焦虑的教育者
孩子宇宙观,生命活着的意义,灵魂生活。父母从无产阶级到有产阶级,生活的空间不同。
(一)教育者生存状态
1.市场经济中生存选择。
2.进取没退路。
3.竞争赢得机会。
4.常常不择手段。
(二)教育者心理状态
1.怕失去拥有。
2.怕别人优于自己。
3.紧张不安担忧。
4.无可安神的生命洞见。
三、面对高焦虑的学习环境
1.考试竞争搞到极致。
2.教师焦虑外投射。
3.校园弥漫着紧张的空气。
4.表彰一定针对学业成绩。
老师要“诱导”孩子对学科感兴趣。你见过“鬼”吗?量子物理学找到答案。初三一年都在讲考试,老师焦虑无法排解,按分排座,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占四分之一,认为制造焦虑,两个班比较,心态有问题。
四、青少年反应
1.领受任务——机械转动——完成任务(大多数)
2.接受任务,急速转动,怕完不成任务,焦虑不堪,形成焦虑症。
3.接受任务,不动,怕完不成任务,辍学,神经症,假装无能。
五:高竞争的同伴关系。
1.早就种下一棵观念树:学校是竞争场。
2.无法从同伴友谊中汲取成长力量。
3.关系:超越,防范,算计。
外面的环境压力够大了,父母不要给孩子施压。
六、缺乏群体游戏的成长养分
1.群体游戏功能。
2.群处困难
3.创伤积压
惩罚是要“预告”的,不是随机的,教育需要惩罚。惩罚后老师要事后打招呼解释,小孩子从小就伤痕累累。从小和父母容易建立依恋关系。笼子里的猫发狂,孩子自伤。
七、网络生活中情感体验。
1.婴儿期看视频。
2.幼儿期玩平板。
3.童年期熟练操作电子产品。
4.青春期一切活动在线上,情感体验从线上得到,不愿与师长沟通。
孩子线上充钱,人机不能分离。青春期孩子人机大战,学习量过度吗?青少年可以娱乐吗?娱乐手机怎会难受呢?学习和娱乐时间合理分配。举初二学生例子:运动,饮食,学习,十点半前睡眠,初二学生和家长“签约”,家长常常违约,孩子是比较讲道理的,他们很不容易了。
八,被高聚焦的生活着。
1.两代人的目光。
2.两代人的需求。
3.反抗:硬/软。
4.太阳光下,放大镜下的蚂蚁。
父母要求高,聚焦高,什么事都管,被烧焦了。
九,缺乏处理实务机会。
1.家长强烈保护欲。
2.学习以外无实务。
3.无担当,不能抗挫折。
4.自大,自卑,自恋,自卑。
不做家务,没有伙伴,空心病,没有能力融入群体,内心很自卑,他希望别人在乎,重视,没有心理力量和他人交往。安全环境让孩子多锻炼。
十,与教育者隐性冲突
1.养育观念。
2.道德判断。
3.功力与反功利。
父母与孩子相互感恩,观念上不要冲突。孩子可以让父母成长成熟。现在孩子善良,理性,道德感标准高。不公平的老师班里没有凝聚力,对同事的孩子要严厉一些。大人功力性,孩子没有功力心,
两个思维不同的脑袋,怎么训练出来的?
十一,平视权威
1.知识结构完备。
2.信息渠道广泛。
3.话语权要求高。
4.谁也不是权威。
不平等的对话,不要总说“你”,孩子顶嘴,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前是向有经验的学习,现在是向孩子,年轻人学习的时代。父母和孩子是合作关系。
追求个性的孩子:做游戏:学校主任,要有条例,为学生安全负责。人要学会换位思考。
十二、他们的心理需求
1.个性化表现。
2.个体化,别来烦我。
3.较早指向终极问题。
4.孤独,莫名伤感,抑郁。
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孤独会让人伤感 ,以后形成抑郁。
感悟:
陈默老师特别厉害,他做了很多的咨询,对家庭的生活,父母的关系,孩子的教育状况,了解的非常的深刻。
陈默老师对待问题能一下子看到他的本质,欣赏他的敏锐,欣赏他的激情,欣赏他的犀利。
陈默老师像一个深入内心世界的一个探险者,他发现每个人内心,每个家庭都有着丰富的世界。
陈默老师的课件内容简短,不复杂,她做的个案太多了,每个个案都如同神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