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挂科的大学不完整?”–最无力的自我安慰罢了

图片来自微博

上学期期末,距离回家只剩几天的时候,最早考试的高数课程成绩出来了,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登进教务系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不及格课程栏上有了数字角标1,瞬间,瘫软在椅子上。

这个结果,其实在考完试的当天自己已经预料到,但心里有个声音还在默默安慰自己,“别担心,感觉不好就证明考的挺好,会及格的”。直到看到成绩那一刻,我才知道,对挂科的漫不经心,最终让它在我身上实现。

初进大学,接触到更有难度更系统的知识,并且在老师跳跃式思维的教导下,毫无疑问,我的高数从第一节课就处于云里雾里。那时候有一个和我关系不错的老乡,临近期末,我俩相互安慰,“我们又不保研,只求成绩及格就行”,“老师批卷手都挺松的,很容易过的”,这种话说多了,我也潜移默化的把这些话当做事实接受。

结果就是,挂科了,下学期补考。但这个时候我还在对自己说,“挂科而已,不是说不挂科的大学不完整嘛,没什么大不了,再考一次就是了”。下学期开学后的我,在补考前一周突袭了几张卷子,又坦然自若的走上考场,几周后成绩下来,没过,这次必须要重修。

图片发自App


大二了,一切都开始进入了正轨,才开始发现当初的不以为然为自己今后的前进埋下了多大的隐患。由于挂科,我没有勇气和门门课程优秀的舍友一起上课、吃饭;我失去了申请各种奖学金的机会;我不能和优秀的同学一起打比赛,因为我的平均成绩差人家一大截;不管后几年的成绩多好,我还是彻底的失去了保研资格,并且我的毕业成绩单上的某一栏,永远都会留有一个特殊的标记符号。这个时候,我开始尝到当初的因而酿的苦果。

这次经历与我而言,不能说成长,但却让我发现了某些事情的本来面目。前有因,后必果,你对一件事的态度如何,这件事也同样会用这样的态度对待你,除去运气的成分,世间万物好像皆般如此。于高数而言,刚开始我总把及格当做目标,当发现及格不了时,我又把补考作为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我总是一次一次的为自己设定最低下线,我用所谓的前人的经验,把自己当做实验品,让这些经历在我身上重演,最后再用这些泛泛之谈进行自我安慰。简单点说,我在一天天的自欺欺人,活在别人的谎话和自我安慰堆砌的堡垒里,并颇为自得。

这学期,重修课程开始了,走进那间教室前,给自己做了无数的思想工作,说实话,我还不能坦然接受这一彻底失败的事实,从小尽管不是尖子生,但成绩也算名列前茅,考试不及格的次数也仅仅是几次例外而已。曾经身份的优越感让我低估了自己对重修这一结果的承受能力。进入班级后,看到同学之间互相打量的眼神,那略带猜忌与同情的目光,让我悔不当初。

在能努力的时候就抓紧时间好好努力吧,别给自己留后路的努力吧,别在想着还有下次,下次的结果可能会更糟糕,更出人意料。

最后,别挂科了,代价太大,我怕你承受不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挂科的大学不完整?”–最无力的自我安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