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追星女子遭短视频冒充靳东诈骗,是人老了糊涂了吗?

近日,一男子向记者求助称自己老婆因为在dy上追星靳东不吃饭瘦了10多斤,还每天跟他吵架,跟他分床睡,心里只有靳东。而该女子向记者解释称靳东向全中国宣布了喜欢她,并给她五六十万买了一套房子,她不相信那是假的。

有人会笑妇女,老了糊涂了。有人看了会说,这是典型的钟情妄想啊,是精神有病。

是脑子糊涂了吗?是神经了吗?

换种角度解释,这位妇女她是清醒了,只是这份清醒来得太晚。

中国典型的中年妇女习惯了为家庭牺牲,习惯了劳心劳力,习惯了忍耐,习惯了被忽视和自我忽视。当一切成为习惯,“自我”早在长年累月的疲倦生活里消逝了,一直费心经营的“平衡”因为一直没有受到外力的冲击,所以还能支撑住。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信息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仅是年轻人,中老年人也是几乎人手一部。信息爆炸、自媒体泛滥,每年有千万中老年人奔向抖音快手。这群网民中“异军突起”的人物每天都在受到各种信息的轰击,甚至狙击。

过去囿于自身狭窄的社交圈、短浅的见识、低文化水平,许多中老年人压抑自我,保持无知甚至愚昧,每天按部就班维持自己平淡的生活,想着自己一辈子就这样熬过去了,所以不做挣扎。然而自从网络惠及中老年群体,他们得以足不出户看世界,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外界的冲击,本就摇摇欲坠的生活瞬时失去了平衡,这根他们一直紧紧崩住、辛苦维系的“弦”崩溃了——“靳东弟弟”的甜言蜜语、暖心问候,就算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好笑,但不得不承认,这的的确确将他们沉睡的“自我”唤醒了。

“我从未体会过爱情,从未。这是我的初恋。”


每天劳作一天回家捧着手机狂点红心的中年妇女,只要一句“姐姐我想你了”就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手机屏幕溢出的光不仅将她们的脸庞照亮,也将她们渴望被爱的“自我”点燃了。


据新闻报道,黄月(视频中的妇女)年轻的时候挺要强的,早年接触过一些上海知青,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所在的小县城,过上更好的生活。可以说,早年的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一直为之努力,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然而结婚后,面对不解风情的丈夫和不争气的孩子,面对一堆放着等自己来做的家务,只得每天任劳任怨,故作坚强,枯燥辛苦的琐事渐渐泯灭了“自我”。她们习惯了被忽视,习惯了妥协,家人似乎也习惯了她们的付出而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关心她们的内心需求。

这则新闻让我想起了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小时候,金智英的爸爸对她说:“你理应管好自己,裙子不能太短,不能对人随便乱笑。”

金智英放弃事业,成了全职主妇,却被冷嘲热讽“衣服是洗衣机洗的、饭是电饭锅煮的、你累什么”。

金智英曾问她妈妈,婚后的你,为什么不继续自己当老师的梦想?金智英母亲回答,现在要赚钱供你们读书啊。

托管所的全职妈妈们一起聊天,毕业于首尔大学的妈妈说:“当初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呢?” 另一位妈妈接话:“当然是为了教你儿子九九乘除法。”

金智英的老公说:“等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我们再偶尔请保姆帮忙顾一下,或者送去幼儿园,然后你就可以读你想读的书,或者找其他工作,趁这机会或许还能转行做点别的事。我会帮你的,放心。”

金智英崩溃了:“可以不要再说‘帮’我了吗?帮我做家事、帮我带小孩、帮我找工作,这难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吗?你让我不要担心,可是生孩子失去的是我的身体健康、工作、睡眠、圈子......你又失去了什么?”

82年生的金智英和新闻里的中年妇女自然不是一个年龄段的,但她们的人生轨迹却有那么多重合的地方。

结婚后不得不隐藏自我,变成他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

生活重心只有丈夫和孩子,忙碌,没有自己的生活。

被传统束缚的两人最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觉醒”。

两人都患上精神疾病。

电影结尾金智英患上了精神分裂,“附身”之后的金智英切换成外婆的角色,对前来探望自己的母亲说孩子啊你不用这样辛苦,大好青春岁月都浪费在了角落里的缝纫机上,为哥哥们上学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

新闻里的妇女最后患上了“钟情妄想”。坚定不移地相信靳东喜欢自己,无法劝服,也不能通过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学者认为,环境应激因素如生活事件极易引发此种症状。


最后,我想对那些拿着手机,刷知乎刷微博刷到这则新闻的年轻人说,或许你会觉得好笑,甚至还会拿这则新闻作为茶余饭后与朋友嬉笑聊天的谈资。

但是,每一个涉老诈骗案件的背后都是年轻人的“缺位”。

首先,老年人缺乏经验和相关的教育,对网络骗局缺乏警惕,这需要年轻人教他们如何安全地使用网络。

其次,根据调查显示,2019年所有涉老骗局中,近一半的受骗老人没有与子女住在一起,而即使住在一起,也可能如新闻里的老人一样,内心依旧空虚。

所以,这则新闻其实是将许多社会问题集合到了一起:性别问题、中老年情感需求问题、年轻人的缺位、短视频行业的监管......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旬追星女子遭短视频冒充靳东诈骗,是人老了糊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