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有个词挺流行的,叫“凡尔赛文学”。这里不说词源,先聊聊凡尔赛宫和它的建造者。
凡尔赛宫始建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
这个路易十四呢,是个“光彩照人、奇怪矫情”的国王,建造宫殿是此王的一个爱好。宫殿里有“枝形吊灯,无数个镜子,线条动感的家具,天鹅绒和丝绸的装饰,光彩夺目的油画”,还有被规划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园林。路易十四还是个非常“讲究”,天生爱表演的人。身为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国王(在位72年),他掀起的这股奢华之风一直持续到后世。
“欧洲的王公们在一切方面都模仿他。每一个公爵都希望有一个像凡尔赛那样金碧辉煌的宫殿,园林里有修剪齐整的林荫道,里面走着穿着华贵长袍、戴着大大假发的男人和扑着粉的女人,以及谄媚和善于言辞的巧言令色之徒。”
对了,高跟鞋就是这位国王的发明。
虽然如此,但其实路易十四本人比外在的样子有内涵多了,他在给动身去西班牙做国王的孙子信中写道,
“永远不要宠信最能谄媚你的人,而是要看重那些出于好意敢于让你不高兴的人。从来不要因为享乐而忽视正事,设计出一种生活的秩序来规划你的时间,休息与消闲也应该是其中的一部分。将你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国家治理事务。在作决定之前,一开始要尽量多地听取情况。尽你最大的努力去深入了解那些出色的人,以便在你需要的时候能够用上他们。对每个人都要友好,不要对任何人说出伤人心的话”。
上面所讲来自今天要介绍的一本书,《世界小史》,作者是恩斯特·贡布里希。相较于这本书,他的另外一本《艺术的故事》更出名,可以作为艺术史入门书籍来读。
《世界小史》的写作目的是为儿童创作一本有趣、浅显易懂的书。它亲切平和,没有那么浓的学术气息,恰似在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那些风云变幻的故事。
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样,对于世界史的了解不多。尤其是作为理科生,欧洲史在我脑海中完全没什么概念。
这本书所说的世界史,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周边。一大优点是没有完全按照年代来陈述,而是以个别民族或者国家的演化、发展为主要主题,同时穿插了部分宗教、思想史。每一章内容独立,作为睡前读物,非常适合。
在阅读之前,推荐你先看一下欧洲、中亚、北非的地图,对这片产生历史的土地上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
这半个世界史,欧洲史是在不同民族间的征服与被征服,同化与对抗的混战中发展起来的。由于没有统一的文字和语言,这里一直也没有创立长久大一统国家的基础(这里对比一下古代中国就知道了)。
这本书开篇用“很久很久以前”,从史前史、新旧石器时代讲起,照例绕不过古埃及、巴比伦,之后是古希腊,波斯,与此同时还有遥远东方的古印度、中国。
你能在这里看到马其顿帝国的逐渐强大,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的战争,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小亚细亚的分裂,罗马帝国的兴衰。
还有我们完全不熟悉的族群大迁徙时代,迦太基人、腓尼基人、日耳曼人、哥特人、伦巴第人……还有我们熟知的匈奴人也来插了一脚。
在书里,贡布里希也描写了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兴起。
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渡,对自由的追求,摆脱依附民的身份,工商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演变。
基督教的演化,强盛时期渐渐统治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教皇可以给罗马皇帝加冕。国王通过分封领主,建立封建等级,通过采邑制获取财富,养活骑士和依附民的军队。当财富积累足够多想与教皇抗争时,皇帝与教皇展开了权力争夺战。
除此之外,还有的后期天主教与新教之争。
通过航海业的发展,欧洲各大国为了瓜分世界,对亚、非、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大量的移民去这些地区寻找新机会……
欧洲三十年混战中科学研究的发展。
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带来了法国革命……
那些在教科书上搞不懂的战争在贡布里希的笔下渐渐清晰起来。
历史的魅力在于提供了背景,教人不再孤立地看待问题。
不了解法、德之间相爱相杀历史的人,可能无法体会《最后一课》里老师为何要饱含深情地用法语讲课。
这本不到20万字的书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书中内容一直写到进入工业时代,以及之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者身为犹太人,有幸没有遭到纳粹的迫害,并于二战期间作为谍报人员亲身经历了与德国的对抗。
我最喜欢的章节在最后几章,贡布里希在描写近代史时尽量客观,
”人们不但开飞机在空中作战,将炮弹扔向和平的城市,将和平的船只击沉,还在海上和水下打了起来……”
“在征服大自然方面,人类走得很远……人们建造了高楼大厦,比金字塔和罗马彼得大教堂还要高;人们建造了大飞机,每一架都比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无敌舰队杀伤更多人;人们找到了对付可怕疾病的办法……每天人们对大自然和人的了解都会多一点。但是人类的困苦也依然巨大”……
“我原本还是想对我们这个世纪发生的大暴行保持沉默,因为毕竟这本书是给小读者的,人们不愿让他们看到这些令人愤怒的事情。但是,孩子也有一天会长大成人,因此他们必须从历史中学会,通过煽动和不宽容,人是多么容易变成‘非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小小星球的人应该学会的是,尊重与相互容忍变得越来越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