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之三

       日暮黄昏,时间流逝到1490年,当初的小孩子已经成长到了大小伙了,年龄也已经19岁了。这一年,祖父去世,父亲带着阳明回到余姚治丧。在守丧期间,父亲吩咐王阳明和家族同龄人一起学习科考书籍,大家一起为考试做准备。在此期间,王阳明在待人接物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初的王阳明很喜欢开玩笑,不知怎么的突然之间,王阳明幡然悔悟了一般,他开始反思后悔自己之前的行为方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去开玩笑,也不再不成正型,变得端坐醒言。家族的小伙伴们看到王阳明的这种变化,纷纷奇怪不已,变化太大以至于他们都不敢去相信,但是王阳明郑重的说:“我以前太放纵自己了,我现在知道错了(吾昔放逸,今知过矣!)”从此家族小伙伴们看着王阳明的举止,深深受到了启发,更受到了感化,也开始变得谨言慎行。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王阳明的心路历程,可能突发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不知道,也可能王阳明突然顿悟,发现了以前的行事荒诞,深受拷问灵魂质问自己,所以在突然的顿悟中突然发现了很多情况,于是决定要和以前不一样了,关键的是,他真的做到了。

       并且问题更关键的是,王阳明不仅仅自己做到,而且也带着家族的小伙伴们一起改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不仅仅有着超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而且也有着超人的魅力,是大家依仗和信任的挚友。之前看到过一句话,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起另一个灵魂。这个是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的,在王阳明的身上我们充分看到了这一点,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已经展现出来了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气质,并且这种气质深深的影响着同龄人,并为同龄人所模仿。

       两年之后,将近21岁的王阳明参加了浙江省乡试,中了举人,于是有了去北京参加会试的门票。当时,浙江还有同王阳明一起中举的孙燧和胡世宁。在王阳明参加乡试的前夜,巡场的人在巡视考场时候,发现了两个巨人,一个穿着红衣服,一个穿着绿衣服,两人相向而立,大声谈论到:“三人一起做好事”,话音刚落,人都已经不见了。到了放榜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同时中榜了。这个传说当时没什么,可是后来三人都和宸濠之乱有着很深的渊源,让人惊叹世间事情的奇妙。宁王宸濠叛乱,胡世宁坚其奸,孙燧死其难,王阳明则平其乱。

       22岁的王阳明参加会试,结果以失败告终。身边的朋友纷纷前来劝慰王阳明,宰相李西涯鼓励王阳明,对他说:“这次没有考中,来年考试必定为状元,所以下一年加油努力称为状元”。王阳明的父亲龙山公就是状元,因为会试是每三年举办一次,第二次参加会试已经是25岁了,这一年也是非常遗憾,他又失败了。有人说原因就是当年第一次失败后宰相鼓励他之后王阳明写的文章得到了宰相的称赞,所以很多人在私下嘀咕说如果王阳明他日高中,肯定目中没有人了。但是,王阳明虽然两次落败,王阳明没有一点点的介意,仍然是继续有志于圣人之学。如何处理圣人之学和科举之业的关系呢?宋代程颢见到周敦颐之后,放弃了科举之业,专注于圣人之学。所以当世很多人都认为,如果有志于圣人之学,就应该放弃科举之业。王阳明既然有志于圣人之学,为什么还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