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童老师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童语:

0-7岁年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身体的发展,也就是作为一个生命的物质载体的发展。这期间的孩子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感官体”,他透过感官认识世界,极富想象力及模仿能力,意志力等待被激发。

这个阶段的孩子内脏器官、大小肌肉群、四肢等会逐渐发育成熟。所以在给孩子食物的时候,要懂得选择,要给孩子选择天然、纯净、简单的食物。

这个阶段的孩子意志力薄弱,不要以成人的意志力标准去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违背身心发展规律,是很愚蠢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不要给孩子正规的训练和指导,不要进行智力方面的开发,玩耍是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主要方式。尽量不要让孩子看电视与看书。

让孩子做家务、玩家家、角色扮演、看木偶戏、捏橡皮泥、绘画、唱歌、做韵律操、听故事、做游戏以及尽力去探索大自然。

7岁之前的孩子活在梦幻一样的世界里,不要人为的唤醒他们。像学习知识技能、强加思考这一类行为都属于提早唤醒。越早学习知识和技能,孩子就越容易厌学。七岁之前的孩子主要任务是发育器官和身体。他的能量如果被学习占去,就不能成长为一个足够健康的人。就像生病的人不能学习,因为生病时能量要用来恢复身体,道理是一样的。在这个阶段,孩子如果能感知到安全、信任,感知到外在世界的良善,他就能专注于自身的发展。

7-14岁的任务是发展生命体,这一阶段是心灵、感觉、韵律系统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阶段孩子的肢体进一步成长并协调运作,内脏器官进一步成熟,感觉能力、习惯、道德、个性、气质开始形成。

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想像和感觉来学习,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世界是美的,教育和教学应以艺术的方式或通过艺术来进行。并让孩子有体验和感受。这一阶段也是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尊重、界线、信任、自由、爱,这些都是养育的关键词。

14-21岁的任务是发展情感体,也叫精神体,这是精神自我、思想、大脑和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身体继续成熟和成型,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逐步形成。

在这个阶段 ,孩子被称为青少年,他们开始探索真理、体验思考的力量。能够适应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做智力的全面开发。父母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分析、解释、推论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方法来启发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判断力和创造力。

这一阶段要通过孩子具有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考力加强知 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同时做好心灵沟通,帮助孩子寻求真理,让孩子认识世界的真相。

童语:大家看文字理解会更清晰,所以一字一句打下来,大家细细领悟吧!

童语:0-7岁,我不会给我的孩子报任何培训班。也尽量亲自养育,陪孩子玩耍。

为人父母,首先自己要心灵成熟,变成一个完整的、智慧的人,才能引领孩子成长!

如果自己都没有真正成熟,被自身各种未完成的发展任务牵绊、阻碍着,孩子怎么会不摔跤呢!

群友@清清-山东聊城问:0-7岁尽量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和看书?包括看书吗?

童答:@清清-山东聊城 是的,0-7岁不要给孩子看书,因为看书输入的都是名词、概念,只是增加孩子的负担。

周围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都开始有抵触,步入小学都开始厌学!家长却浑然

我经常有跟大家讲教育呢是要基于当下的,那这句话其实不完整,这里基于当下,首先你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要了解一个生命的一个身心发展规律。也就是说我们养育的孩子,他在不同的年龄段呐,他背后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他的养育的特点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 ,再结合教育基于当下,那我们就能够养育眼前的这个孩子,而不是要养一个理想中的孩子。

在零到七岁这个阶段,记住一句话,一定要先野蛮其身体要强壮其体魄,这个阶段就是孩子发展身体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如果你对孩子有很多的说教,说教是来自于头脑恰恰这个阶段的孩子,他是没有脑子的。他完全活在一个梦幻一样的世界里,那你讲道理给孩子听,对孩子来讲是完全无用的。

这个阶段,你也不要着急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因为孩子要的不是智力开发,智力在后面,所以你开发智力完全是拔苗助长,那关于这一点,现在主流社会全部都在开发孩子的智力,不然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早教机构呢?那么多的训练班呢?

很多的家长,你不给孩子报个两个班三个班就觉得好像亏欠孩子一样,因为身边大部分的家长都在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程。比如说像什么幼小衔接的,还有一些根据孩子所谓的兴趣爱好去报的那些班。但这是真的吗?有多少其实都是出于家长的焦虑。

还有现在电子化太普及了,零到七岁的孩子,因为他自我管理的能力还比较弱,他很依赖父母,但我们呢,常常被我们自己成人世界里面的那些追求带走,被那些所谓的很重要的事情带走。所以为了能够平复的孩子,我们就丢一个手机给孩子,丢了个ipad给孩子 丢一个电视给孩子,要让我们的孩子保持安静。我们在那个当下完全负担不起一个养育的责任,等到孩子进入小学,进入中学,又陷入到游戏的世界里的时候,这个时候又开始着急。

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干净,可塑性都非常强,但是千千万万的家长都有毛病,神经。自己不好好的静下心来把自己的人生,过好,自己不愿意深入系统的来学习育儿之道,只会在这个表面上,在孩子的行为上,凭这个好坏对错贴各种各样的标签,然后各种焦虑,各种担心,这是神经病。

零到七岁的孩子,你让他看书也好,给他讲道理也好 给他看电视也好,那所有的这些的话呢,都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阻碍,一种干扰,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让他去玩,让他更多的去接触大自然,那你都不用讲什么,因为大自然他就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大自然里面有各种清新的画面, 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想象一下那种风吹过来的感觉,那种感觉你你用语言能够把它描述出来吗?你的语言描述出来,都会是对这份感觉的限制。

那么这个阶段我们做家长最重要的真的就是帮助孩子去建立起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很安全的,他能够被信任的,然后让孩子感受到很良善。我们都说,我们要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吗?那真善美的世界,这三个关键词,落实到孩子身心发展的三个阶段,那么零到七岁,这个关键词就是善。

当我们创造出了这么一个良善的成长的环境,这个孩子他自然的就能够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了,所以在这里大家要反思一下,我们很多时候是三岁五岁,如果能认多少字啊,能看多少书啊,把这个当作是一个骄傲的资本,就觉得我的孩子很棒。

所以不要骄傲的太早,你要把这个孩子放到一生来看,有多少孩子小学的时候,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是父母的骄傲,但是到了中学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崩溃的。有多少的孩子在念书的时候他都是父母的骄傲,但是一进入社会他就崩溃了。

所以重要的事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被自己的那一份教育的欲望带走? 我们那么渴望教育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我们要去看到这个部分。那零到七岁的话,作为父母,如果说是有一个检视的标准,那你就要去问一问自己,你每天陪孩子玩耍的时间有多少?那你玩耍的质量有多少?

你有没有跟孩子一起画过画 ?你有没有跟孩子一起捏过橡皮泥呀?你有没有带孩子做一些很有韵律的操啊?你有给孩子讲故事吗?你每天有跟孩子做游戏吗?你有没有带领孩子做家务?

我们可以这样子来反观一下,在零到七岁的时候,你对孩子的教育是怎样子的。

那第二个七岁呢?落实,也就是真善美,这三个字落实下来就是一个美字。所以它是需要非常艺术性的让我们的孩子去生活,去学习,要美美的。那现在第二个阶段的孩子都在读小学,然后我们的孩子已经被小学那种标准化的学习,还有无休无止的作业已经数到塑造的非常的刻板和僵硬了,那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当下的教育体制,那么至少孩子回到家里面,你能不能够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艺术之美呢?

十四到二十一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发展智力的好时机,那这个时候孩子们要去探索真理了,他开始来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谁,他开始对于这个世界真相的一种探索。这里就非常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呢,给到孩子一些就是你的那些对话,对话的这个质量能不能够令到孩子, 引发孩子的一些思考或者引发孩子的一些求知的欲望,这里教练式的对话就会非常的有帮助。

还有就是你对于一些现象,或者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你的解读跟孩子去分享。这些对于孩子来讲,他会很有共鸣,或者说这些会吸引到他。那这个阶段重要的就是你能不能够做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孩子他已经跟当下产生一个非常紧密的连接,他不是那个你随便说两句就能哄他的小孩儿了,这些已经完全不管用了,因为他知道真相是什么,他有能力去探索,所以你首先在孩子们面前能不能呈现出你能够很真实的活着,能够很身心一致的做孩子的表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童老师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