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打工”初体验

那一年,女儿刚上初一,假期从外婆家回来。

没有给她安排任何的补习班。小镇上,也没有什么比较正规的特长拓展培训机构,纵然是有,她也兴趣索然。曾拔了一阵子的古筝,如今只剩下了一套甲片与拔片,跆拳道服也被她外婆送了朋友的小孙女。

趁着还没有两两相厌,我先下手为强:“去打工吧?也是做一次社会实践。”“好啊!”她也颇有兴趣。

几经探讨,先是否定了服务行业:去饭店或是旅店做服务员、清洁工。颇有自知之明的她怕摔了碟、碗,我也不愿给人添太多麻烦——显然还在童工之列的她总是一个不安全的隐患,肯雇用她的也非熟人不可。

最后,决定去筷子厂去挑选筷子。工作挺简单,将从大大的传送带上下来的筷子重新筛选一遍,将残次品扔出去。因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什么危险,和朋友打了声招呼,她便可以上工了。

那时的她没有自行车,因为还没有到可以骑车上路的年龄,所以就理所当然地走路去了,厂子在小镇的边缘,往返得将近一个小时。

第一天回来后,她的状态还好,只简单地描述了车间里的闷热与潮湿,空气中飘浮着极为细小的灰尘,没一会儿,裤子上就积了一层木屑。邻座的阿姨帮她拖来沉重的一大袋,倒在台面上开始挑拣。一上午,周围的人都在机械的忙碌中,望着自己那矮矮的工作成果,多少有些挫败……

第2天, 她约了一个小伙伴同去,走在路上,那个善解人意的少年禁不住高纬度烈阳的热情,便建议打个车。“出租车费是8元钱,你知道咱们一天能挣多少钱吗?”做为一名相较“资深”的打工人,女儿幽幽地叹了口气,打消了他这个荒唐的念头。最后,男孩还是给她买了冰凉的雪碧,两人美美地喝了一路。

第3天, 男孩便以不想起床为理由,提前结束了这次短暂的“打工”体验。女儿也终于也大致装满了一个丝袋,就此罢工:体力劳动的价值太低了!我还是好好学习吧。

一个月后,女儿收到了她那三天的工资:一张崭新的10元钱。“一定是阿姨帮我了,其实,那个袋子还没有完全装满。”这份收入显然有点出乎她的意料。之前,她发表作品也有收到过稿费,虽然不很多,但远比这丰厚,且过程也更轻松。

那张凝结了三个人汗水的10元钱,如今已去向不明,却深深地印刻在那个夏日的成长记忆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儿的“打工”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