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拖延症、焦虑、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到底什么叫做时间管理?
首先要了解时间的价值。
假设:你的月收入是5000元,一个月工作21天,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一下你的一小时值多少钱?
大约30块钱。每个人的月收入不一样,你可以计算你自己的。如果每月1万的话,每小时就是60块钱。
记住这个数字:30块。这就是你每小时的“时间成本”。
懂得计算时间成本,能帮你决策更理性,好好衡量到底是花时间做,还是花钱买。
时间管理原来不是一个细节的概念,而是非常宏观的概念。不仅和你这一小时的规划相关,还跟你的这一生的规划相关。
所以说,时间管理,不是从17分钟节省出17秒,而是从17分钟里怎样才能省出17小时。
你必须得去用这17分钟的时间去想一想,这17小时的事,我到底值不值得来做?
做这件事,对我这500万,是多了少了赚了还是赔了?我将来这一辈子的前途跟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关系?
这才叫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不仅要讲效率,更要讲效果。为什么很多高效率的人士,他最后没有变成一个成功的人士?
高效率不一定等于成功,因为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
《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这本书里,既强调“效率”,也强调“效果”。整个七个习惯,才是时间管理的正解。
一、习惯1: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就是要按照优先级来做事情。把“紧急、不紧急”作为横轴,“重要、不重要”作为竖轴,画一个二维四象限图。
这样你就得到了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
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
你可能都听过,但不一定能熟练且正确地运用。
我们来讲讲具体应用。
在这本书里,Stephen Covey举过一个例子。
问:“这个世界上最想救火的人是谁?”
答:“是救火队员。”
有一段视频,记录的是一个美国小镇的救火队。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救火是什么事?
既重要又紧急。
救火不能等你度完假回来,那是不行的。马上就得去,这叫既重要又紧急。
但是,哪来这么多火要救?
于是这个小镇的那些救火队员平常救火,除了救火以外的时间,他们干什么?
他去小商场逛,去检查一些防火设施,去检查记录A这个地方是木质结构,B处防火通道没有,C处没有灭火器。他做这些事。
这些是什么事儿?
重要但是不紧急。
你今天不查,明天就会出事吗?不一定。所以重要,但显然感觉没那么的紧急。
但你检查做多了之后,你慢慢发现,你在既重要又紧急这一栏清单里的事情就变少了。这个小镇上没有以前那么多的火要救了。
这带来一个什么结果?
救火队员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防火的措施了。
最后慢慢发现,当你既重要又紧急的事变成20%,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才可以做到80%。
我在5分钟商学院里讲过一堂课,叫做“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
什么意思?
一个人有两种状态。每天晚上你是不是能睡个好觉,这件事跟你忙不忙、时间是不是被充分用掉了,没关系。
和什么有关呢?
跟你当时是不是有些重要且很紧急的事情还没被完成,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你在晚上睡觉之前,有很多重要且很紧急事还没有完成,你晚上估计睡不好。你会很焦虑。
但是如果你发现清单上没有这些,而有一大堆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你的状态会是什么?
今天做到哪儿,都可以停下来。明天再开始。
因为它不紧急,你有一个“正冗余”的空间。可以在里边腾挪。
所以你慢慢就会变成一种状态,叫做“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
我今天没这个时间,可以明天再做啊。
而通常你为什么觉得忙,为什么觉得焦虑?
就是因为重要又紧急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这是第一和第二象限。
再来看看第三象限,有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儿吗?
对这类事,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就不做了。因为它不重要。
如果你说不行,这个项目一定要做,那说明什么?它重要。
比如,你正在看书,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突然电话来了,你也不知道是谁。这时,是个什么事?紧急,但有可能不重要。
这个人如果你真的不认识,你又不是救火队员,你电话就应该挂了。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就不应该在你的清单上面。
最后一个象限叫做什么?
不重要不紧急。
这种事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我举个例子,看电影看韩剧,请问是什么事?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且紧急?
这就看个人了,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如果看韩剧对你来说是获得平衡、放松的方式,这是什么事?
重要,但是不紧急。
如果你发现你陷进去了,你不是通过它来获得平衡,而是你每天就是无聊,就想看看韩剧,那这事就是既不重要又不紧急。
中国人很有智慧,老祖宗过去用4个字就把这事总结了,叫:“轻重缓急”。
第一象限的必须得做吗?那是因为你在第二象限的事儿做的不够。
但是,你做事的优先级,依然是要把第一象限先干掉,然后尽量腾出时间做第二象限(像救火队员一样),最后,慢慢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第一象限。
这样才能拥有“冗余”的空间,不焦虑。
二、习惯2:以终为始
这条是关于效果的。
看看你人生的目标。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愿景的规划,你才知道时间到底应该怎么来花。
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你这一生到底要干什么?
这需要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王石在攀登珠峰时,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帐篷里,积蓄体力。
队友说:出来看看,景色真美!
王石说:外面的景色很美,但我更想到达山顶。
这就是以终为始。
你得先想盖一栋大楼,才能开始设计。主体、外墙、景观、室内。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一切设计都完成之后,再开干。
你心中一定要有那个“终”,你才知道应该怎么“始”。
如果没有,把你画出的设计图一次次推倒重来,最后结果就是来回消耗,浪费时间。
三、习惯3:积极主动
在生活中,也许你会感叹:“他把我气疯了,我只能这样做......”、“这个时间我抽不出来,我没有选择......”、“我要照顾孩子、我要工作,我没空......”
可问题是,这真的是事实吗?你真的抽不出时间?真的没空吗?
这些话,其实都是在推卸责任。
它们都很消极。
消极,就是把苦难的责任,推给命运、基因、环境,然后怨天尤人,它就像一块巨石一样,把你,和你周围的人一直往下拉,一直往下拉,直到沉入海底。
除了怨天尤人、消耗精力、浪费时间以外,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
积极主动,才能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
尝试用积极替代消极,减小那些你无法影响的事(关注圈)对你的时间占用,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影响圈)上,这也是对时间的管理。
四、习惯4:双赢思维
假设现在要你参与讨论一个问题,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你怎么想?
你会想:“这有用吗?不是浪费时间吗?”
确实。
交易的本质,就是价值的交换。必须双赢。结果不好,干脆就不干。
但这是真事,有一回马云就发现,阿里的销售培训老师居然在讲,如何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梳子卖给和尚。
他听了5分钟后,非常生气,立刻把这个培训老师给开除了。
为什么?
马云说:把产品卖给那些不需要这个产品的客户,我认为这就是骗术,而不是销售之术。
我们回想一下,现实中,我们有没有不顾别人的损失而一味营销自己。
任何一次合作,如果不考虑双赢,可能最终都达不到你真正想要的效果。
五、习惯5:知彼解己
这条也是关于“效果”的。
开会达不成共识,同事之间争的面红耳赤,夫妻为了育儿问题吵架......
我们特别希望别人能理解我们,却往往忽略要先去理解别人。
我们每个人都在犯这样的错误:在聆听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表达。
知彼解己,就是先去理解别人,然后再寻求被别人理解。
具体怎么做?
戒掉“自传式回应”,别把自己放在沟通的中心。
然后,移情聆听。
先感受他人的快乐、痛苦、愤怒、激动,然后聆听。
先理解别人,再寻求被理解。
六、习惯6: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通过创造性合作,实现1+1>2的结果。
最差的“合作”是“报仇”。我宁愿重伤,也要让你死;或者我宁愿死,也要让你重伤。报仇,是1+1=0.5。
妥协,就是“好吧好吧,我们各让一步”,总比没有好。妥协,是1+1=1.5。
合作,就是我帮你,你也帮我。我是做冰箱的,你是卖冰箱的,我们一起赚钱。合作,是1+1=2。
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我们一起合作,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统合综效,是1+1>2。
从合作,到创造性合作的秘诀是:找到共享的目标。
线上和线下,一定要你死我活吗?
不。他们共享的目标是“更多流量”。于是,线上成功的淘品牌,也在线下开展着千城万店计划了。
瞎子和瘸子,不用彼此嘲笑,完全可以共享走路的目标,用瘸子的眼睛,指挥瞎子的腿,一起大步向前。
这就是统合综效,也就是创造性合作。
尽可能多地让你的时间,发挥出1+1>2的结果。
七、习惯7:不断更新
最后,还有一个提升时间管理效果的习惯,是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等方面,对自己不断更新。
第一,身体。
身体训练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最底层的工作者靠体力,中高级管理者靠智力,但最顶级的企业家,又回过头来靠体力。
吃营养的食物,充分休息,定期运动,有规律的作息,都是保持好身体的必要条件。
第二,精神。
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做好时间管理的基础。
而这种能力也是需要不断训练的。怎么做呢?
2009年,我参加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在荒无人烟的盐碱地里,4天,徒步120公里。
单调的景色,疼痛的双腿,理想、行动、坚持,冲过终点那一刻,我不是豪情万丈,而是平静如水。
2015年,我和10位朋友一起,远赴非洲,用7天时间,攀登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在大雨、极寒、高原反应等等恶劣环境下,最后我们登顶的那一刻,所有人抱头痛哭。
快乐是奖赏,痛苦是成长。经过这样的精神训练,你几乎可以面对任何商业世界的挑战。
第三,智力。
提高智力,可以靠多读书、听书和写作。
多获取书籍精华,仔细阅读。并且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真正消化吸收知识。
第四,社会/情感。
还有一项必须不断训练,持续积累的,是社会关系和情感连接。
有时候,通过持续地给予价值,去更新、积累人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帮助你取得“效果”。
不断更新,不断训练自己的身体、智力、精神、和社会/情感等,同时,磨砺前面六个习惯,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来源:价值网,作者:刘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