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重启2020,但可以重启自己的生活

自2020年起,截止到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全国确诊人数已经远超2W了,而且这个数字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想想就觉得可怕。你说,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是何等的幸运。看到被感染的人越来越多,态势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即使庆幸在我身边没有感染的,不过也对那些有一定情况的人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心里总是感到不安。

图片发自App

这个春节假期很长、很特别。

人人戴着口罩的归途,众说纷纭的社交网络,困在屋子不能外出,计划被打乱,生活陷入无序,心情时刻被远方的信息牵动,情绪崩溃,愤怒或者难过……

经历了这一切的你,还好吗?

对许多人来说,过去这半个月,可能是这一辈子遇到过最大的事。

但不管是彷徨还是无助,1月过去,2月到来。疫情还未结束,但生活总归要继续。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很多人可能开始反思,自己最在乎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是自己真正想过、值得过的?

我们无法真正地重启 2020,但每个人都有机会重启自己的生活。

怎么继续过好我们的生活?

在今年除夕得到 App 联合深圳卫视、爱奇艺出品的《知识春晚》里,这几位分享者的故事,也许能给你一点启示。

          我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师,
          我只为老年群体服务。

雷啸光是一位建筑师。

他的建筑师生涯,转折点发生在 2012 年。

那一年,雷啸光的外公被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

也在那一年,他所在的建筑设计院接到一个项目,是日本投资方在中国专门为老年痴呆症患者建造养老院的项目。当时设计院觉得项目太小,而且日本方面的要求太复杂,不准备接。

因为这个契机,雷啸光决定自己出来创业,接下这个案子。

回忆起那时候的决心,他说:“我算是有私心吧,想着如果建好了,可以把外公接来。”

刚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雷啸光基本就住在日本的养老院里。因为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比较早,从那里,雷啸光学到了适应老年群体生活习惯的设计方法,也开始了解如何为老人改造居家照护环境。

可惜的是,雷啸光的外公没有等到养老院建成,就去世了。

但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雷啸光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事情,给更多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护环境。

于是,雷啸光就在“养老设计”这条路上一直走了下去。他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只做和养老、老年人相关的设计工作。

中国的老年人,一般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养老。项目越做越多,接触的有老人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他更加确定了一点,其实“养老设计”离我们不遥远,也不复杂,不像那些高大上的建筑设计,普通的家庭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设计思维和家居的改造,实现“养老设计”的目的。

在这次《知识春晚》上的分享主题,也由此而来——《怎样改造家,能让老人过得更舒心》。

雷啸光在《知识春晚》

比如如何防范老年人跌倒。

都说“小孩怕噎,老人怕跌”,跌倒对老人来说是巨大的健康隐患。在我国,平均每一分钟,就有大约 30 多位老人因为家里的环境而跌倒。

许多跌倒,都是因为家里的一点点“没想到”造成的。但其实,居家环境因素造成的跌倒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雷啸光分享了几个小 tips,比如:

•  在床下方、老人放拖鞋的位置安一个感应式夜灯,可以预防老人起夜时跌倒;

•  在马桶边装一个 L 型扶手,可以预防老人在久坐起身时跌倒;

•  在淋浴间放一个专业浴凳,可以更大程度上保护老人的隐私,也可以防止老人在洗浴时跌倒。

夜灯的正确安装位置

这些家居改造,花不了多少钱,立马就能办。

只要细心地体验一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身体行为能力,做一点小改造,就能减少居家环境对老人的安全隐患。

雷啸光希望,这些养老设计,更准确来说是:适老化设计,未来能走向通用设计,给老人积极而非消极暗示。

原因很简单,“人都是会老的。”

          我是一个普通的实习律师,
          我67岁通过司法考试。

吕铁马是《知识春晚 》55 位演讲嘉宾中,年纪最长的一个。

也是他现在的工作经验最短的一个,68 岁的他,2018 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实习律师。

吕铁马的备考资料

他的故事跟一部著名电影《实习生》很像,但他可不像电影里的德尼罗一样,退休后因为对忙碌又充实的工作状态无比怀念才重回职场。当一名律师是吕铁马的多年夙愿。

1973 年从下放的农村回城,吕铁马做过三年铁路工人才等到机会参加高考,大学毕业再进入机关,后来下海创业,办过合资企业,做过培训、留学,直到退休。

1994 年,吕铁马第一次参加当时还叫“律考”的司法考试,没有考过,自己又要抓紧时间工作、挣钱,就没有再接着考下去。

转眼大半生已经过去,吕铁马才终于有机会开始追寻多年前的律师梦。

做梦很容易,实现很难,司法考试每年平均通过率不到 10% 。

这不是电影,60 岁才开始学习法律的吕铁马也并非天赋异禀。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 2013 年开始第一次考试,连续考了 6 年,才最终通过。

吕铁马自嘲说,为了避免辅导老师年年见同一个学生尴尬,他每两年就换一所培训学校。考试太难,越准备越多焦虑。越失败越焦虑,如何消除焦虑?用吕铁马的说法是,他在法律中发现了美,把对法律的兴趣变成了对美的追求,就如同这个中文系毕业生对古典诗词的痴迷一样。

为了考试,吕铁马整整六年没有出门旅行。

通过考试后,女儿特意组织全家坐邮轮去了一趟日本,庆祝吕铁马进入人生新阶段,那也是吕铁马退休后,第一次全家出游。

全家人带着 94 岁的爷爷一起出游

以 60 岁高龄参加司考已经令人吃惊,很多人都以为他只是想通过考试,圆一个年轻时候的梦。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是真心想从事这份职业。拿到考试合格证之后,吕铁马去了律所应聘,开始为期一年的实习律师生涯。

“ 90 岁还能出庭的律师都有,我转正以后也才 68 岁,路还长着呢。”他说。

如果实习顺利,吕铁马会在今年 4 月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律师。

他现在已经有了转正后的计划,接案子、打官司,“我还想做普法的工作,就给老百姓讲讲法律是怎么回事,让他们知道法律没那么难、也没那么神秘。法律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帮他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参加实习律师培训

在吕铁马这个年纪,许多人围着子女、孙辈转,让他们骄傲的可能是自己的晚辈学业有成、事业优秀。

但在吕铁马家,女儿女婿都以这位老爸为荣,也受到老爸鼓舞。

两年前,吕铁马的女儿吕盈盈准备放弃外企的工作,去另一个领域从头开始。犹豫的时候,是吕铁马点醒了她:“你看,老爸我都 60 多了,上午读的法条,下午就忘了。但我为了能学点儿东西,什么都不怕。你怕什么呢?”

《知识春晚》内容负责人鹿宇明说到邀请吕铁马上台背后的故事时提及,“始终保持对人生的掌控感,才是人对抗衰老的关键。在家里头,大事小情家人愿意跟你商量,希望听听你的意见,这是一个人,尤其一个老人,到老了,很重要的一个幸福来源。”

这也是吕铁马《知识春晚》上分享《怎样越老越成为家里主心骨》,带给人们最大的感动。

人生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对人生的掌控感。

        我是一个普通的设计师,
        我最著名的作品是‘公共厕所’

唐勇大学是油画专业,毕业之后,做了老师,但是没做多久,就自己出来创业了,开过平面设计公司,做过室内设计,干过卫浴销售推广,还投过一批物联网企业。做装修设计,然后跳到空间设计,最后到了建筑设计。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下图这个。

在绿树掩映之下,这个建筑由几段镜面玻璃钢弧形拼成,镜面巧妙地将建筑融入周边环境,远远看去就像消失了一样。这个作品获得了亚洲建筑师协会奖,平时还有人在那里拍婚纱照。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无界之厕”

但其实这个建筑,是一座公共厕所,名叫“无界之厕”。

他怎么会跟公共厕所杠上了呢?唐勇改行的经历,要从他的女儿说起。

2016 年,唐勇的女儿刚上一年级,他去接女儿放学的时候发现,早上满满的一壶水,下午又几乎原样带了回来。

女儿告诉她,学校的厕所不仅脏,还要排队,上百个小学生只有四个位置。为了不上厕所,她就不喝水。

不喝水怎么行?唐勇着急了。

光着急没什么用,唐勇静下心来想,这个事,是不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自己是设计师,是不是能把这个厕所设计得很好看,又干净?他之前做过卫浴产品市场推广,对厕所里的产品很了解,是不是能找到让人使用起来更舒服的产品?

如果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得从整个空间上面,把它重新装修一次,打乱、重新设计,这正是他擅长的领域。

唐勇之前人生走过的每一步好像在这里都交汇了。

认真思考之后,他觉得自己能解决女儿的问题。解决好女儿面对的问题,其实也就能解决大众的问题。

这件事,成为唐勇创业的起点。他把前半辈子跨过的界都串了起来,成了一位“公厕设计师”。

扎进这一行之后,他发现了更多可以用设计解决的问题。

比如,给小学建厕所,一个常见问题是小男孩小便的时候像浇花一样,不好清洁,但是厉害的设计师用一个小改动,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在小便器中间画一只苍蝇,这样男孩子们都会努力要瞄准它。

唐勇说,类似的细节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在这个没什么人关注的领域,他的发挥空间太大了。

“公厕设计师“听起来,并不是什么特别响亮的名头,但唐勇说,其实公共厕所没那么简单,它是个小东西,但是现在市场上能够把它设计好的人很少,能把整个厕所研究透、综合起来的人,还真没几个。

四年过去,唐勇设计改造了超过 200 多个市政公厕和学校厕所。今年等着他们团队的,还有 30 个项目。

在《知识春晚》上,他分享的题目叫做《怎样让城市变得更好看》。他说,设计师既然有让一个城市变好看的能力,就不能只把眼睛盯着那些高大上的地标建筑,也要把那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却不起眼的地方也变好看,比如说,公共厕所。

这就是设计的温度。

    我是一个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
    我们这儿有超过 22 万老年人学习

程玉芳 2002 年毕业之后,就进了嘉兴图书馆,今年是她工作的第 18 年。

过去一年,她和嘉兴市图书馆 的另外 157 名工作人员一起举办了不下 5000 场的读者活动,算下来平均每天就要举办十多场。

但嘉兴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不太一样,其中很大一部分活动是专门办给老年人的,帮他们学习新事物。

怎么安装手机 App、怎么收藏微信图片、怎么用淘宝买东西、怎么使用视频聊天、怎么预约挂号就医、怎么用滴滴打车等等。很多人看到这里,觉得这些我也能教,可爸妈就是不愿意跟我学啊。

为什么老年人不爱在家学,非要跑到嘉兴图书馆去学呢?看看程玉芳他们是怎么做的。

程玉芳在《知识春晚》

老年人学东西,第一怕的是教的人不耐烦。同一个知识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同一个老人反反复复教上一百遍,直到学会为止。这一点,许多子女做不到,或者没时间做。

第二怕的是把东西弄坏了,对高科技产品尤其有恐惧心理,许多时候这不敢摸、那不敢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把电脑、手机都拆开来,给老人们看里面的构造。

“我们鼓励来学习的老人,随便用、尽管玩、不怕坏,学得就快了”,程玉芳说。

老年人最怕的,其实是没有社会存在感

随着年纪增长,老年人会有一种逐渐从社会生活中淡出的感觉。但年纪越大,就越是害怕被社会抛弃。在图书馆学习还能填补老人社交的需求,这也是在家不能比的。大家来了就是同学,仿佛又回到年轻的时候,一起学习交流,开心热闹。

这才是他们能帮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的秘诀,营造共同的学习环境。

程玉芳还和同事们一起,为老年人的学习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仪式,比如开学典礼、结业典礼。这都是为了来学习的老年人,在这里找到“社会存在感”。

而现在,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想尽各种办法去各地请名师来图书馆开讲座。因为,“学生一直在这里,我们不想让他们失望。”

嘉兴图书馆“南湖讲坛”现场

在图书馆工作,听起来和“改变世界”相去甚远,但是程玉芳和她的同事们,在过去十年中服务了 22 万老年人。一点一点地改变着他们的世界。

在《知识春晚》,程玉芳将这些经验《如何帮父母接受新事物》分享了出来,也希望更多老年人的学习,会因此而改变。

2005 年,程玉芳还拿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平时的工作之外也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和研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也计划做一些疫情相关的心理援助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身边的人。

        我是一个普通的快递员,
        我参加了国庆 70 周年联欢晚会

快递员杨勇第一次穿西服,是四年前自己的婚礼,第二次,就是今年大年三十的《知识春晚》现场。

平时,杨勇一年四季除了工服,还是工服,有时候走在路上,还会被人喊住寄件,因为人人都认得他这身衣服。

杨勇在《知识春晚》的舞台上

杨勇在山西长治的农村长大,高中毕业之后就来了北京。最初来北京,是想着来北京见见世面。

和很多刚来北京的人一样,他觉得北京“真的太大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跟着一位老乡去了快递员招聘会,那时候,他对快递还完全不了解,以为寄东西只能去邮局。

但是他运气不错,招聘的经理和他聊了几句,觉得他能干这活儿,就让他去上班了。

就这样,他成为了顺丰一名快递小哥。

同一批招进去的很多兄弟没干多久就不干了,但杨勇一干就是六年多。

他被分在北京电视台附近的片区。取件的时候,他会习惯性地主动跟对方聊一聊,有些易碎品,他会提前沟通一下,东西先怎么包,箱子怎么放,让对方安心。

他还会通过聊天多掌握一些信息,来判断客户是想更快、还是想省点钱,从而为对方推荐更适合的产品。

“这次可能只是替他省下半天的时间,或是十几块钱,下次寄快递的时候,他一定会先想起我,”杨勇说。

除了主动聊天,他还特别干了挺多“份外”的事儿。有时候夜里 11 点接到客户的微信,让他第二天一早先送他的快件。他想到人家大晚上发微信,肯定是着急,所以早晨六点起床就给人送过去。

“我不希望客户面对的只是一个快递员,更是一个有人情味儿的‘我’。而我服务的也不是包裹,而是寄包裹的人。”他说。

没什么高深的诀窍,就靠着主动一点、多观察一点、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杨勇在一个个客户那里攒下了口碑,也攒下了“交情”。

《知识春晚》的出品方得到,公司正是在北京电视台附近的片区。刚起步的时候,人手少,经常忙得兵荒马乱,那时候做电商,发货多,杨勇下班以后还主动去帮着打包、封装。自然而然地,寄送跨年演讲门票的活儿也交给了杨勇。这一干也是五年。

后来得到公司搬了家,不在杨勇的片区了,但是每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要寄近万张门票,还是特意请杨勇上门收件。杨勇自豪地说,这就叫“交情”。

杨勇在收件

这是杨勇来北京的第七年,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在北京真正立足下来。2018 年底他的故事和照片上了《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2019 年他受邀代表快递小哥参加了国庆 70 周年联欢晚会。

但杨勇说,上跨年演讲上春晚这种事不是天天都有的,日子还要一天一天过,下了舞台,终归要靠自己。

这一天一天的日子怎么过,怎么过好?

杨勇用自己的行动交出的答案:

我们普通人,自己靠谱了,脚踏实地去奋斗,日子就过得好了。

杨勇在知识春晚现场

这注定是一个不太好过的冬天,每天都有太多无能为力的难题和挑战向我们涌来。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暂时解决不了那些“远方的哭声”,咱就解决好一个个眼前的问题。

在当下的环境里,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就是最大的支持和最有力的战斗。

坚持做对的事,相信好的结果自然会来。

每个春晚都有零点环节,陪《知识春晚》的观众们度过零点的是外交学院教授施展的一席演讲。

他的结语朴实,但有力。放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中国有前途吗?当然有!中国最根本的力量在于每一个勤劳奋斗的中国人。正是无数这样的人,他们在我们怀疑的时候,在困境之中,仍然有力量去奋起。他们是中国最庞大的、最无法撼动的力量。”

每一个在当下仍在努力的你我,就是中国的前途。

相信科学相信知识的力量,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手头的每一件小事。对自己靠谱,对他人靠谱,就是对社会靠谱。

努力发光,照亮他人,即使微小。

因为微光会吸引微光,让世界被照亮。




来留言说说疫情结束之后,你最想做的事、最想见的人吧。

等到春暖花开,希望你的愿望都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无法重启2020,但可以重启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