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注释】

▲季氏:季孙氏。

▲旅:祭祀。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之说。因为泰山文化的特殊意义,所以泰山只有天子能祭祀。

▲冉有: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当时为季氏家臣。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女:同“汝”。

▲救: 终止,阻止。《说文》:“救,止也。”

▲曾[zēng]:岂,难道。

▲泰山不如林放乎:林放都知道问礼的根本,何况是泰山之神呢?

【译文】

季孙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吗?”

【学而思】

泰山只有周天子才能祭祀,诸侯国境内的山川之神只有诸侯才能祭祀,季孙氏只是鲁国卿大夫,根据礼法只能祭户神、灶神等五祀,去祭祀泰山,属于僭越礼法。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季孙氏祭祀泰山,私心过重,德不配位,不但无福,反而遭祸。

【知识扩展】

《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天子祭天神地祇,祭四方五岳四渎之神,祭山川之神,祭户神、灶神、中霤[liù]神、门神、行神,每年祭一遍。诸侯祭所在地方之神,祭其境内的山川,祭户神、灶神、中霤神、门神、行神,每年祭一遍。大夫祭户神、灶神、中霤神、门神、行神,每年祭一遍。士人只祭其祖先。)

四渎:我国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的称呼,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由君王来祭祀。

五祀:郑玄注“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也。”户指内室的单扇房门,灶指主饮食的灶火,中霤指室的中央,门是外室的门,行指行路。孔颖达疏:“祭五祀者,春祭户,夏祭灶,季夏祭中霤,秋祭门,冬祭行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佾篇》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