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研究是一门艺术》-文章不靠灵感,靠套路

1

为什么我要在得到APP上听每天听本书?

因为这是抢到的资格,窃喜

记得是17年8月底,当时在郑州,我哥家里

离出国去阿尔及利亚还有半个月,正在办理签证

正好得到在得到2号发布会上只发布了这一款产品

每天听本书

看到发布会上的介绍,里面提到做饭时,下班时,健身室,都可以搞定一本书

整个视频看的热血沸腾,觉得如果不买就是一辈子的损失

发布会上要送出每天听本书的资格,本来没抢到,后来因为网络延迟

得到又加送了500个资格,抢到的那一瞬间,觉得是这辈子最幸运的时刻

感谢罗胖!

2

从开始听书,到现在差不多有有九个月,这九个月听了800本书

有什么收获?

只能耸耸肩,基本上是过耳就忘,知识焦虑诱发不停地来听

听完却什么都记不住

决定来写点儿什么,只有输出才能在输入的时候更用心

今天也是个好日子,520,就从今天开始吧

3

为什么要从《研究是一门艺术》开始?

大家好,我是红盐白发,今天开始,准备写一下读书感受

今天主要聊一下《研究是一门艺术》这本书

从这本书开始的原因很简单,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写作的方法

我还不会写作,决定边写读书感,边写一些东西

最后,既学会了写作,也把整个写作历程能够展现出来

4

这本书的作者是韦恩・布斯,约瑟夫・威廉姆斯,格雷戈里・卡洛姆三位合作写成

坏消息是,前两个作者已经去世

这本书在美国是本神书,很多大学都用这本书来指导学生论文写作

5

开始写作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对象感”

所谓“对象感”,就是你要想象你对面坐着一个人,他有什么知识背景?你的研究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只要你在写作的时候,想到对面坐着一个人,写作自然就带有对象感。

作者通过三个步骤建立对象感:

一,给读者画像

这一步主要是给文章的读者定位:给专业人士看,送给《科学》《自然》这些顶级刊物,使用的单词,句子,乃至于整体的文章结构都要严谨,专业;给普通人看,句子要尽可能短,单词要通俗易懂,这样才能读懂你要表达的观点。

二,确定题目

现在整个互联网的知识都是随意你调用,这就导致在文章的时候,收集到的资料是海量的,导致你无所适从,所以要尽可能的把领域细分

文中举了一个例子,要写“商用飞机的历史”,这个题目开始写后,要收集资料,发现资料太庞大,看都看不完,更不用说消化掉写出来

如果把题目改成“军事对 DC-3 民航飞机,在早期商用飞行发展的重要贡献”,这样你再写文章的时候就缩小了范围,精准定位

三 给读者一个阅读的理由

读者为什么要读你的文章?

要么从中学到东西,运用到工作中,也就是网上称之为干活的东东

要么能够了解外面的最新科技进展,明白其他领域的知识

要么得到爽感,看到一些明星八卦,或者励志鸡汤文等等

总之,你的文章一定要有用

6,有了写作对象,下一步就是准备论证的要素,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的观点

一定要把你的观点鲜明的亮出来,不要含糊不清,人们看你的文章,主要就是看你的观点

即使偏激的观点也比没有观点强

这里有一个忌讳,不要想着兼顾两面,全都照顾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理由和论据

就跟高中时候要写议论文一样,有了观点,就要有证据来支撑

他可以是一句话,金句;也可以是最新的一个新闻,一句歌词,一首诗,一部电影的一句台词,历史上某个著名的事件,等等

三  承认与回应

有论据之后,就是对读者的质疑进行承认,提供的论据里面一定还有一些疑问

不能完全说服读者,这个时候自己要提出来,再用严密的语句,事件等证据进行回应,循环几个周期,文章主题就出来了

论证首先要提出观点,然后把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把理由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这就形成了一个论证。接下来,把这个论证里可能遭到读者质疑的部分拿出来,承认它,并且给出你对这个质疑的看法。

7.

下面四种容易被反驳的论据,在你提供的论据里面全部要避免,这些论据只能说服你自己,说服不了读者

以经验、权威、用普遍的文化、 信念为基础的论据

8

对稿子进行反复修改,仔细打磨

对文章整体架构进行调整,一哥彭小六在文章种说过,写文章就是收集,骨架,贴肉,画皮;骨架就是文章的整体架构,这也是读者,尤其是熟练的读者最先看到的东西

作者认为,要把文章的导言、正文和结尾,这三部分分清楚。

保证主题的连贯性

文章里面的论点不能散成一盘沙,论点就像是珍珠,需要你用一根线它们串起来,这根线就是逻辑,整个文章要层层递进,最终读者才能接受你的观点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喜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听本书-《研究是一门艺术》-文章不靠灵感,靠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