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4《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穿越次元壁逛北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繁华热闹的场面,在画作中完好地保存了古都风貌和百姓生活的场景,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称赞,也是帝王权贵争夺的目标,它曾四次被盗,先后五次入宫,是一幅历经磨难的传世名画。

一、诗人与毛驴

你可能想不到,驴子不仅被张择端看重,画在《清明上河图》中,还被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看重。

希梅内斯是西班牙著名诗人,他在195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散文诗《小银和我》,写的是诗人和他的一头名叫小银的毛驴的故事。

小银是一头可爱的小毛驴:

小银个头矮小,毛茸茸的,浑身柔软得像一团棉絮,仿佛没有一根骨头。唯有那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坚硬如两只黑色的水晶甲虫。

诗人解开缰绳,小银就撒了欢儿:

我解开缰绳,它便撒欢儿地跑向草地,一个劲儿地用鼻子嗅触粉色、天蓝、金黄的小花。我若轻声唤它:“小银?”它就仿佛面带笑容,欢快地倒着小碎步奔过来,不知为何竟像是幻梦中一只小小的风铃在摇曳。

小银还是一个有品位的吃货:

我喂它什么,它就吃什么。当然啦,它最喜欢的是黄澄澄的蜜橘,琥珀般的麝香葡萄,紫色的无花果,还有果汁凝成的晶莹剔透的蜜露……

小银吃完东西呢,就和诗人一起散步:

它温柔可爱,如同一个宠儿,也更像是一颗掌上明珠……但是,它的内心却坚如磐石。每个星期天我都骑着它外出,经过小镇的条条小巷时,那些忙完农活、步履缓慢但衣着整洁的人们都会停下来,看着它说:

“真是铁打的呀!”

没错,是铁打的。既是铁,也是水银。

有时候,诗人和小银在夜里行走,真是冷呀:

一轮硕大的明月,浑圆、皎洁,伴着我们前行。睡意蒙眬的草地上,依稀辨得清混杂在黑刺莓丛中的几只陌生的黑山羊。我们经过时,有人悄悄藏了起来……栅栏上方有一株高大的杏树,雪白的杏花和月光相辉映,树梢上一朵白云缭绕,遮挡住洒在小路上的三月的星辰辉光……一阵橘子的清香……湿润,女巫的溪谷……寂静……

“小银,真是……冷啊!”

一人一驴,只好溜之大吉:

不知是因为它自己害怕,还是因为我,小银突然一阵小跑,踏进小河,将水中的月亮踩成碎影。粼粼微波仿佛一丛透明的水晶玫瑰,缠绕着它,想挽回它奔跑的步伐……

小银缩紧臀部,就像后面有人追赶一样,一溜儿小跑上了斜坡,这才感觉到不远处村庄的一丝暖意。

当小银受伤了,诗人为它拔出了蹄子里的刺,人在前,小银在后走着时:

它不时地用头拱我的肩膀,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

日子长了,诗人把小银当作了自己的交心朋友,愿意和小银分享自己的点滴感受:

你从来也没上来过屋顶的平台,小银。所以你也一定不知道那种感觉啊,从漆黑的木楼梯爬上来,一下子整个人被大亮的天照着,满眼一片蔚蓝,好像你就站在天边。砖地面上粉刷的白灰反射的白光耀得眼睛都睁不开,你知道,那是为了让雨水干干净净地流进水槽里去的。

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没有小银,却有和小银一样忠实、可爱的动物朋友。

二、《富春山居图》和《最后的晚餐》

除了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世界上还有哪些著名的绘画作品呢?这些艺术品背后又有哪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呢?

饱经患难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作的山水名画,描绘的是初秋时节富春江的美景,画作中有灵动江水、平沙浅滩、重山复岭……《富春山居图》清远传神,投入了画家的生命精神与深厚情感,它是黄公望耗时七年才完成的绝笔之作。

这一幅《富春山居图》饱经患难。清顺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图》几经波折,辗转传至吴洪裕之手。这年吴洪裕病危,他想要永远占有《富春山居图》,便在生前决定把《富春山居图》投入炉火焚烧,当作自己的陪葬品。他的侄子吴静庵抢出《富春山居图》,把这幅画从此分成了两段,《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开始了它们各自的旅程。前半段今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后来流入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触即发的《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花费四年时间完成的杰作。

这幅画和《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有关:耶稣来到耶路撒冷传教,他遭到犹太教当局及法利赛人的报复。为了捉拿耶稣,他们用30块银钱买通了十二使徒中一个叫作犹大的人,他出卖了耶稣。到了耶稣和十二使徒享用晚餐时,大家知道这一次的晚餐也许是最后的一餐了。耶稣说:“你们中间的一个人会出卖我……”众使徒在听到耶稣的话后,有人惊恐,有人发怒,有人犹疑,有人发誓,有人私语,有人故作镇静……《最后的晚餐》正是抓住了矛盾尖锐集中的一刻,将这个瞬间永远定格在画作上。

三、让画动起来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观众不需要再单调枯燥地看名画,而是能身临其境地观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文化瑰宝。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巨幅动态《清明上河图》,结合了中国古典名画、三维动画技术和巨幕投影技术,把《清明上河图》原作面积放大700倍左右。动态《清明上河图》上的水会流,人会动,就连天色也有变化:每隔4分钟,画卷上天色就会变化,亦有日夜循环,既有北宋城市白天的喧嚣,又有夜间的静谧。

观众只需要边走边看,在10分钟左右的观赏过程中,观众可以遇见画中的上千个能动的人物,他们可能是进城的商贾,可能是追赶小猪的孩童,可能是酒肆商铺的顾客,可能是谁家伸懒腰的家丁……走着走着,还能听到汴河的潺潺流水声,听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喧闹的人声,行走驼队的铃声……还没看够,天黑了……再走一走,天色又亮起来了……

《清明上河图》是怎样“动”起来的呢?这里的核心技术是数字动画技术。在制作视频画面时,第一步,要把电子版图画中的人物、动物以及船只、车辆等全部“抠掉”,留下背景——一幅长卷无人的风景画;第二步,是在画上做经纬线,把上千的人物和动物都编上序号,按照经纬线,明确人物和动物的行动轨迹;第三步,把人物和动物的动态做成平面移动的草稿,形成画稿剧本;第四步,用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和渲染各种人物、动物角色的动态;第五步,运用数字电影投影机放映出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4《一幅名扬中外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