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及思维导图

依旧是清晨5点30分,在校长充满力量的问候中迎来了今天的课程,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读完一本书后并画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对我来说几乎是空白,在一年前看到妹妹在宇宙公民学习后画出的思维导图让我惊叹,虽然看不大懂内容,但她画的思维导图看起来像大脑的脉络一样,那一条条线路延伸出来,像大树般在空中飞扬,那时心里想着,再枯燥的知识内容经过这样艺术地表达,知识点应该也会变得有趣吧.好在一年后的今天,我也开始了这趟学习之旅,很感恩在我的人生中能遇见宇宙公民!

每天的开场是当天的三个感恩人物,那么我的感恩人物是:妈妈,校长,珍桔,感恩他们给我爱和力量!同时也感恩我的赋能伙伴Gina,丰盛蓉姐,孔雀石小姐,Judy,Alina,钻石哥,感恩他们对我的每一个交流与鼓励。

今日目标:

学习目标:今日完成所有作业,今日事今日毕,每一秒有每一秒的使命。

情绪目标:平和,丰盛,喜悦。

回顾第一天的内容:第一天我们学习了打破认知,调动潜意识,设定目标,第二课:冥想改变生活,调动潜意识。今天学习思维导图的基本原理与画法。

很多人的改变是从思维导图开始的,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心智导图,是一项全方位的视觉图解思考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拓展思维,提高效率,从而搭建超级大脑,是一套革命性思维的方法。思维导图分为电子版和手绘版两种,电子版便于方便传播,清晰明了。手绘版更艺术性,手绘过程中可以加深巩固知识体系,大脑选择正确的工具后,记忆的过程会变得截然不同。

思维导图的三个秘密:1、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完全模拟了大脑神经元,它像一棵树,更像大脑的脉络,是彼此维系而不是割裂的,一张图就是一本书,条理清晰,分阶梳理书本的知识点。2、提取关键词(高频率出现的词就是关键词) 3、理解高于记忆,知识理解后就是一个结果,而不是目标。

课堂中边讲《被讨厌的勇气》边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我很感兴趣的课程,满怀热情却被孩子打断,起身做了早餐后回来接着听课,有点吃力,知识点衔接不上让我有点着急了,调整情绪后自己梳理了下这边书的内容,还好之前看过一遍,静下心来先听课,课后按校长的方法逼自己,两小时输出了思维导图,总体来说我不是特别满意,先完成在完美,不和生态里的精英们比,只和昨天的自己比,每天精进一点,就是进步!

《被讨厌的勇气》一个月前校长直播中推荐时我立马买来看了,一周才看完,书中以青年和哲人对话的形式进行的,不像常规的哲学类书籍那样枯燥乏味,问答的对话很有带入感,加上阿德勒的论点,一个接一个的让我惊叹!完全颠覆认知, 阿德勒否定原因论,否定精神创伤,主张目的论,反对因为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才导致现在的结果这一话题,所有原因论都是借口 ,是为自己找的之所以我会如此的借口,他认为,你现在之所以这样行为,完全出自于当下的你的意识,是由你选择和掌控的。

  自由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获得自由?真正束缚我的究竟是什么?

我想,这是我想了解的同时也是大多数人想弄清的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提到过: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但不等于自由就是货币,坦率地说,货币能解决我们衣食住行,但并非拥有巨额财富就能获得自由!说到此又要回到之前的: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的论点了,找不到知己,没有称心的爱人,甚至被大家所厌恶等,这些都不是能通过财害可以解决的。任何人处于社会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被他人包围着,都是活在与他人关系中的社会性的个人,为了证明自身价值,人们所有行为,语言都会被羁绊,被束缚,害怕得不到他人认可的恐惧,这种认可欲求才是真正让我们无法自由的根源(包括财富值),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认可欲求其实是一种赏罚教育,比如:在公司你将地面的垃圾捡进垃圾桶,第一次你捡了,如果没人表扬你,下次你可能就不会捡了。阿德勒严厉批判这种赏罚式教育,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人生是自己的,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只有具有被人讨厌的勇气才能一直勇往直前,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课题篇

      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那么首先要分清自己的和别人的课题,怎样分㦚是谁的课题?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同样用孩子的学习来说,学习的好与坏,最终是由孩子来承担结果,那么无疑,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一点父母要告诉孩子,作为父母并不是要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在孩子想学习时随时准备给予帮助,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指手划脚,做一个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的人。越是关系紧密的家人,更有必要有意识地做到课题分离。包括信任,信任别人是你的课题,别人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放下别人的课不去干涉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认可欲求会扼杀我们的自由,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才能获得自由。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干涉,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不被外界干扰,才能获得幸福的勇气。

     人际关系的王牌在自己手里,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人在社会中生活,最小的社会个体是我和你,只要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共同体的起点是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共同体感觉是把他人看着伙伴,不是对立面或敌人,我们生活在伙伴中间,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贡献,这种在伙伴中间感到自己位置的状态叫共同体感觉。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意思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会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旦产生这种意识,就会成为自我欲求得不到满足,活在对他人的期待中,一旦期待落空,就会产生极大的屈辱和愤慨,抱着这种信念的人得不到幸福和自由。

     分离课题带来界限感,但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呢?这里要说的两种关系: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纵向关系是彼此间不在同一高度的关系,比如:上下级关系,亲子关系,雇佣关系等,纵向关系之间的交流方式一般会有命令,批评或表扬,其背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操纵。阿德勒心理学强烈谴责这种交流方式,他认为纵向关系之间没有从尊重,只有操纵,为了操纵而表扬,为了操纵而批评,为了操纵而命令。也正式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才会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干涉。横向关系是把对方放在和自己同一个水平线来交流,虽不同但平等的原则,横向关系中没有表扬或批评,只有鼓励,有鼓励才会有勇气,同样有价值就会有勇气,这里说的价值不是他人认可的价值,而是接纳自我的认定。人只有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时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当下的每一刻: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大部分人会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出生在这头,结束在那头,两点之间连成的一条线,阿德勒对此态度截然相反,他认为,人生是由每一个当下的点连续的,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刹那间,认专注于每一个此时此刻,不辜负每个当下,你的人生才会清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3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