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嘘者和追捧者自导自演了一场戏,叫神迹

动笔的这一刻,实际上已经离我看完这本书有一月之久。然而,读完书之后感慨良多,情绪复杂,三言两语恐难以表达,于是搁笔至今。

《神迹》是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Emma Donoghue)。她于1969年出生于都柏林,父亲是文学评论家,在剑桥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在浓厚的文学氛围熏陶下,爱玛于23岁开始写作,擅长写不同题材,这是绝大多数作家都做不到的地方,足见她的惊人才华。成名作《房间》荣获2010年《纽约时报》佳图书奖,并入围了布克奖、英联邦作家奖和橘子文学奖等奖项。

《神迹》是她的又一部力作,上市后便受到多方的高度关注,甚至还入围了2016年杰克逊文学奖,媒体评论为“比《房间》更治愈,更直指人性深处”。

震人发聩的作品,总是让人不敢再细细反刍,阅读时总升起一股怯意,像是直视人心。

《神迹》像我们描绘了一个听起来非常荒唐却又令人趋之若鹜的奇迹——一个小女孩,自过了自己11岁生日后,声称不再进食,已有4个月之久。寻常人哪有在绝食的情况下能活到四个月?更何况,这个叫安娜的小女孩如今仍然活得好好的,“她很健康。”——她的医生如是说,带着一丝自豪地意味。

于是,她被当成上帝的旨意,被奉为神的使者,络绎不绝的外来人不断来朝拜,仿佛这样就能获得某种神秘的庇护,像是上帝莅临人世间。

莉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受了监管她是否秘密进食的任务,这位从战场回来的护士对此嗤之以鼻,自然是不相信的。我猜,这也正是她为什么会被雇佣过来监管的原因。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莉比没有放过一丝一毫身边人可能替安娜“作弊”的机会,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她中间偷偷进食。而安娜的身体却渐渐失去活力,“像是暮年女子的身体”——文中这样描述。形势发生了变化,就连莉比本人心态也已经悄然改变:这一切难道是真的?

图片来自花瓣网

这当然不是真相,人不进食是会死的,安娜心里也清楚。然而教甫让她相信,身体越苦,灵魂越能得到升华。这样她就能净化她那在炼狱受炼火煅烧灵魂的哥哥,并且毫无怨言。

她为什么会觉得死去的哥哥在地狱?又为什么觉得他们是一体的,自己身体受苦哥哥就能早日逃离地狱炼火之苦?

看到最后,真相大白。原来,哥哥曾以爱为名侵犯过她,不止一次。所以她才如此坚定自己与哥哥是一体的,等她死后他们就不再分离。

可又是谁告诉她这样可以帮助她哥哥的呢?只靠神甫的力量她能够坚持四个月吗?她的父母在这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最重要的是,为什么?

越深究,就陷入了更深的黑暗。人性就像正午的太阳不可试探,像不可直视太阳光明般,我们最好也不要直视人性的黑暗,因为这样受伤的只有我们自己。

最终,莉比伙同正义的伯恩谋划,带着安娜离开了。连灌了几碗黄连熬成的汤之后,才终于补上了一颗糖。

几个吹嘘者和一群无知的追捧者编织的巨大谎言,就这样被他们甩在了身后,而这一切,竟然被世人称之为“神迹”。

书中提到的信仰的力量,第一次让我意识到,当力量的磅礴被运用于错误的方向时,它所能产生的影响力,也足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可是,世人多久才能幡然醒悟。

让我感到震颤的细节在于,在莉比开始监管之前,安娜其实是有进食的,只是当事人并未知晓,是其母亲以非常巧妙地方式让她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进食了,以保证其身体正常运行。

可这一切,就在莉比来来之后结束。安娜意识到了,并且自己决定拒绝了母亲的“关爱”,也就是停止了唯一的进食渠道。她的生命之杯,仿佛渐渐皲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渐渐消失。

而母亲最后悔悟了吗?我希望是。

这编造的神迹,只能安慰人一时。若世间真有奇迹,我相信那就是爱,只有爱,才能改变一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吹嘘者和追捧者自导自演了一场戏,叫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