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有钱的人越容易“招恨”?

前两天看了个新闻,刷新了我的三观。


事情是这样的,安徽合肥的小程因迟到被扣3000块钱,向媒体爆料,当记者采访企业老板时,老板竟然让记者“滚蛋”。随后,在派出所,这位许总更是开始对记者开始了一系列的灵魂拷问:“你是哪个电视台?哪个栏目?哪个频道?有备案吗?领导是谁?”


双手插着裤兜,梳着小油头,抽着烟,一副“我怕你是咋地”的样子,就这样被直播镜头传遍全网。


首先,我们应该说,要采访的人出示记者证等证明是对的,被采访者有权利这么做。但是,为何一上来看见拿采访话筒的人就骂人呢?面对着已经拿出记者证的记者,和询问的民警,还颐指气使的灵魂拷问,俨然让我们忘了这位是“因员工迟到一次就罚1000元”的本来面貌。


视频一播,自然引起了全网民众的讨伐,当然,大家看法不一,大部分还是谴责这位老板的。


在日常生活中,为何看起来越有钱的人,做错了事情,越容易“招恨”呢?



我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前段时间,下班回家,高峰期自然拥堵,这时候有些耐不住性子的司机就加塞。其中有一位奔驰车主,加塞一辆普通车,加塞成功后,还从车内指着被加塞车的车主骂骂咧咧,从车窗,我看见这位开豪华车的车主,带着眼镜,西装革履,像模像样的,可是素质为何那么低呢?自然,加塞的车不止豪车,也不止他一人,但是这种加塞了还自认为有理的样子,着实让人觉得世间还有没有王法。


同样是开奔驰的,下面这位车主表现出来的品质则截然不同。


这是去年3月1日,一场大雪再次将滨城覆盖,在甘井子区明珠公园附近的银杏大道上,一个2周岁的婴童被冻得嗷嗷直哭,妈妈将宝宝紧紧裹在怀里,姥爷又紧紧搂住她们,三人在寒风中艰难行走。就在这时,一辆奔驰车慢慢开到他们附近,司机摇下车窗说“我顺便捎你一段路吧”……“当了妈妈的人,自己挨冻能扛得住,孩子被冻得哭真心疼,所以我真的特别感谢那位热心的司机,内心里也非常感动。”申女士说。


一样的豪车,开出了不一样的“温度”。

为何某些有钱人看起来“占足了理”呢?


其实不难理解。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在追求利益面前,道德的补位难免会出现偏差。

前不久,某娅偷税漏税引起的主播税收自查风波,让我们不禁唏嘘,偷漏税竟达十几亿,这是一个普通收入的人几千年才能赚的够的呢。


同样是身价百万,有的人却不是能以金钱来衡量的,而是得用敬重来定义。


2021年11月3日,王大中院士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对此,王大中院士、高祖瑛教授伉俪决定将国家和清华的全部奖励金捐赠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王大中奖学金”,以鼓励后学奋进努力、成才报国。感恩母校,热情助人,王院士为我们诠释了“金钱到底如何花”的强大命题。


说到底,不是有钱人容易“招恨”,而是同样的错误,有钱人犯,引起的公愤会更大,因为他们掌握着财富,如果还要掌握道德制高点的话,那公平怎能体现?


我们也不能片面的,一味的批评有钱人,凡事就事而论。


你想,如果真正等到“先富带动后富“全面实现的那一天,我们该多高兴,也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实现这一天。当相处不是以金钱多少而衡量的时候,幸福感会变得更容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越有钱的人越容易“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