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潘老师带领的案例督导第三次活动如期进行,天很冷,但大家学习分享的劲头和热情不减,这就是充满魅力的动力学心理治疗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动力。
主要的学习收获归纳如下:
一、什么是阻抗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患者对改变很矛盾,通过多年运用特定的防御机制,让痛苦的情感远离自己,患者的内心已经取得平衡,进入治疗威胁到了这种平衡,因此患者会潜意识的反抗治疗师所做的导致内省和变化的努力,患者特征性的用于处理不愉快情感的防御机制, 以阻抗的形式,被治疗所激活。就如薛伟说过,他不想改变才来找你,要想改变他,早就改变了。说的比较极端化,但才浅显易懂。
患者可能因为一些特定的关于治疗师如何看待他们的幻想而反抗治疗,患者不愿意告诉治疗师他们最为羞耻的秘密,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治疗师,会因为他们暴露这些秘密而羞辱他们,批评他们。
阻抗是在治疗中最大的一个力量,整个治疗过程充满了阻抗,按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阻抗结束,潜意识意识化,治疗也就结束了。阻抗就是不让潜意识东西出来。
二、阻抗分三大类
阻抗分为移情阻抗,原发阻抗和继发阻抗,移情阻抗又可分为正性移情阻抗和负性移情阻抗,用潘老师的归纳总结:阻抗分移情阻抗,行动化阻抗和防御阻抗三大类。
三、解析移情阻抗
咨询前期大都会正性移情而对咨询师理想化。正性移情是对治疗是有一个正性的情感,比如喜欢,崇拜,理想化。当正性移情阻抗出现的时候,他可能会送你些礼物。这时候你要坚守你的位置,而坚守位置的表达方式很多,我们可以去分析,为什么要请我吃饭?正性移情还是比较满足咨询师的自恋的,还是比较舒服的。
但正性移情必然会转移成负性移情,所以精神动力性心理咨询要提前做好心理教育,要让来访者有个心理预期,咨询前期会有好感,慢慢的会理想化破灭,会出现迟到,沉默,失望,甚至愤怒和攻击。当负性移情产生的时候,恰恰是治疗真正开始的关键点。这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这个点一定要抓住,要进行澄清,对质,这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咨询师要接得住,稳稳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但现实是面对负性移情的咨询师,也可能不舒服也可能会行动化,与来访者互怼或不再想给他咨询, 这是咨询师的阻抗一一见诸行动。
无论是正性移情或是负性移情阻抗,来访者针对的不是咨询师,是他心目中的重要的客体移情到治疗师身上,无论来访者把你看成什么人,都是他的投射,他的投射是根据他过去一个重要客体在他脑子里的内部成像。
咨询师要做的就是不为他的正性移情所动,也不为他的负性移情所卷入。
患者阻抗的方式可能是过去关系的再现,这些关系依然影响着患者当前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阻抗不仅仅是一种需要从治疗中去除的障碍,还是一种来自患者过去,转移到此刻与治疗师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在客体关系的呈现。
王老师比喻阻抗:
阻抗就像我们身上的一个伤疤,外面看着是愈合了,但里面可能还有隐隐的疼没长太好。如果有人要给她揭开,我们本能的就会往后躲,心理咨询也是一个揭伤疤的过程,所以人会本能的往后缩,这个比喻很形象贴切。
四、如何处理阻抗
首先要展现阻抗。所有的治疗一定要在关系建立安全以后,你看到对方有阻抗,不一定马上说出来,等到关系建立安全以后,到了一定的时机和度,需要给他澄清阻抗,解释阻抗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展示阻抗,然后澄清阻抗及阻抗背后的原因,然后解释阻抗,修通阻抗。
精神动力学咨询,澄清,面质,对质处理防御,阻抗移情不是一次就可以搞定了,每一个细节我们都需要展示,澄清,解释,修通。这套技术动作反复应用。
五、了解我们自己
心理动力学思考的最后一个原则是我们并不是很了解自己。因为种种冲突限制焦虑及防御为倾向于把自己隐藏起来,而心理动力学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寻找患者真实的自体。如一个小孩寄人篱下,他会学会见风使舵,看大人的脸色,一个小孩子最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被大人喜欢,如果他为了让大人喜欢,他会去学会讨好,发展出一种父母承认和欣赏的虚假的自体,表现为很懂事,很乖巧,很听话,很假的东西都出来了,这其实是一种防御,到社会上会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就会发展假自体。
六、自体与客体的关系
自体心理学 从大的方面属于客体关系,
客体关系关注的是自己以外的(重要的客体)一一爸爸妈妈,侧重点在外在的人对他的影响。孩子内在看中的是爸爸妈妈的客体表征,就是爸爸妈妈在他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他体验到的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孩子体验到的客体表征和客体是不一样的,虽然你可能在社会上公认是个好爸爸,但是在孩子的心目中体验到的可能是个坏爸爸,
而自体心理学是以我为中心,关注的是爸爸妈妈这些早年的重要客体,有没有把一些能力或功能给到我并且吸收到我身上,比如我想夸大时父母有没有镜应到我,父母镜应我,我就有自信,就有雄心,就有探索欲。在我虚弱时父母有没有被我理想化,我可以理想父母,我就会感到安全,平静和抚慰,在虚弱时就会有支撑有力量。父母的这些功能若给到我,慢慢就会内化为我人格的能力的一部分,让我可以独立地不在父母的搀扶下前行,变得更加适应社会。更好地发展自我。若缺失,我就会变得内心空虚 没有目标生活,没有意义,就会缺乏安全感,会变得容易焦虑。
客体是外在人影响我给我的感觉,自体是客体给我功能内化成我的。客体关系是我们受客体的影响比较重
自体与课题最基本的区别点,就是我说了算,离开你也能活。强调我的独立性。
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而他背后的动力也是非常的奇妙而且瞬息万变。而探索奇妙的一个人及其背后瞬息万变的奇妙的心理学动力,常常让我们说不清道不明,还喜欢的放不下,这就是动力心理学给我们带来的神奇和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