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新解

佛教的五戒,传统的解释为:

杀——不故意伤害任何生命。

盗——不偷别人的东西。

淫——不乱搞男女关系。

妄——不说谎、不八卦、不挑拨离间、不搬弄是非。

酒——不饮用任何含有酒精的饮品。

然而,从禅修的角度,

我们不妨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诠释五戒:

杀——毋杀戒定慧

不要破坏自身的美德与善行,

不要破坏自心的安宁与专注,

不要破坏善巧的分别与取舍。

用心呵护培育自心的美德、善行、安宁、智慧。

盗——毋复制解脱

不要复制他人的禅修经验与成就,然后当成自己的。

不要复制书本的知识,然后未经消化就当成自己的。

自修自证、自觉自悟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淫——毋乱搞万物一体

不要动不动看见任何人事物,就要与其合而为一,搞一体不二。

一体,是感觉,是禅相,不是实相。

不二,是态度,是方法,不是目的。

一体,

是消除自我感的边界后,与天地万物的和谐,

是民胞物与的慈悲,

是天地不仁的博爱。

不二,

是不以好恶而分别,不以贪嗔而反应。

是了了分明,如如不动。

妄——毋意淫境界

不要自欺欺人地意淫出各种所谓的境界,

例如:鬼神、禅相、神通、开悟……

佛法修行的核心,

不是体验到各种特殊的境界,而是:

如实观照:当下的身心现象的实相——身行与心行的集灭味患。

诚实面对:身语意中的贪嗔、无明、烦恼、利害、苦乐。

如实了知:行为与苦乐之间的因果关系?当下的行为善巧与否?孰利孰害?

酒——毋沉迷于境界

不要追求或沉迷于各种鬼神、禅相、神通、开悟的境界。

要时刻依循四圣谛,坚守八正道,不走极端,行于中道。

佛法的目标:

了解此心之苦,实现苦的彻底止息。

禅修的目标

用一颗安住且中立的心,如实观照身心现象的实相。

了知行为(身行与心行)与苦乐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于心行和苦乐的觉知,越来越敏锐,越来越精确。

善于分别善巧的行为与不善巧的行为。

培养善巧的行为,断除不善巧的行为。

趋利避害,离苦得乐。

戒律,

不是枷锁,而是保护,

保护我们不被恶行之果所伤害。

戒律,

不是牢笼,而是沃土,

帮助我们培育那些通往解脱之路所需要的品质。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言,淡无味。

世间之人,皆好新奇,皆爱享乐。

在那些善以欲勾牵,善于怪力乱神的大师门下,

往往是门庭若市,香火不断。

然而佛法的修行,

不是为了满足饮食男女的欲望,

也不是为了满足贪夫愚妇的愿望,

更不是为了追求超常的现象或特殊的经验,

然后以怪力乱神的方式,

哗众取宠,自娱娱他,博取名闻利养。

佛陀,至人只是常。

佛法,淡中知真味。

于熟悉中发现新鲜,

于本有中挖掘未有,

于平凡中洞见不凡,

于火宅中享受清凉,

于无常中达至永恒,

于轮回中获得涅槃。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戒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