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二)心中有他人
(1)和家人在府谷县
虽然,周瑆家住在北京十年,但是,他本人在北京并没有住上十年。多数在陕西省陕北地区府谷县、神木县,西安,后来又在四川省发展。
他在府谷县发展的时候,把父母亲和他的孩子也接到了府谷县。见解府谷县的风土人情,享受特色的生活,这里的生活水平要高过于周瑆老家里的生活水平,府谷县人民生活的有滋有味。
府谷县由于历史上多民族文化汇聚交融和地域的特点,风土人情、乡俗习惯,既与毗连的神木县相近似,又受晋西北沿河各县和内蒙古伊克昭盟诸旗的影响,东、西、南、北传统习俗差异较大。总的特点是古老纯朴,粗犷憨厚,不拘小节。
府谷人民的习性从整体上讲,眷恋故土,不肯远徙,忠厚善良,勤俭质朴,热情好客,诚恳。府谷的风俗中保存了许多传统文化,反映了一种纯朴的习气。
在衣着方面,建国前多以粗布手工缝制,大襟袄或对襟袄、大档裤、实纳布底鞋。冬季以毛毡、羔皮制帽。建国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化纤、混纺、哔叽、毛呢、皮衣、羽绒服、纯羊绒防寒服,男女西装革履更为善遍,真是衣着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五颜六色、新颖别致。
府谷居民的饮食素来俭省。建国前乡村一般忙时三餐,闲时两食。因地域关系,东西南北的饮食习惯有时不同,东北部群众喜食酸粥或酸捞饭。南部及沿黄河一带群众嗜好早食“游锅窝窝”。西部群众喜食炒米、荞面、豆面拌汤、炖羊肉、猪肉烩酸菜。县境居民喜食风味小吃。
建国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大米、白面、猪羊肉成了家常便饭,有的人天天不离酒,若遇喜庆或贵客临门,更须盛宴款待,以酩酊为酒足,狼藉为饭饱。
居民住宅主要有窑洞和房屋之别,窑洞有土窑、石窑和砖窑。七十年代后,新兴住宅群兴起,薄壳窑、砖混结构平房及楼拔地而起,家用电器进入普通百姓家,高级用品进入居民家。
周瑆看到这里现阶段的生活富裕,就把父母亲接过来享受这里的生活。
府谷人还喜欢过节日,每年的正月初五、正月初十“捞金籽头”、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二十三、二月初二“龙抬头”、三月里的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十五麻谷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大年夜”,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过节日时,只要户外有文艺节目和大型活动,周瑆都帮扶着父母亲去观赏。有些节日户外没有活动,以食品为主,食品为主的节日大部分是在自己家内活动。周瑆要强户内食品也效仿府谷县人民的生活样式去尝试。自己亲自去操作,有些食品做不好就请邻居过来帮忙,吴静娴大姐时常主动为他帮忙。
就从一年最大的节日春节说起。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进入腊月,家家便开始采办年货,缝制新衣,农户还要磨面碾糕,宰猪屠羊,生豆芽做豆腐、炸油饼、摆散子、蒸馒头。
无论城、乡,在除夕前必须将节日所需衣、食、用品等购置齐全,而且尽可能将食物经过炸、煮、蒸、煎制成熟食成品或半熟成品备用。
庭堂、院落也要于节日之前扫除洁净,窗纸、窗花、对联、年画更要焕然一新。除夕夜家人欢聚,酒菜丰盈,院内垛火笼,门前挂红灯。
无论是大人、小孩,是男是女,都要把发型整理好,有句俗语说的好:“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年过花甲的男士一般都把头发理成光头了,年轻人不这么做,他们有他们的发型,以帅气为易,女士们更是对发型有更高的要求,都是新时代的发型,小孩子们不注重形象,只有给他们创造放鞭炮的机会,他们时不时的去燃放爆竹,一声响,二声响,东方响,西方响,这边响,那边响,响声不断,响声连成一片,一片节日气氛!
初一(即春节),启明星刚露面,开门就燃炮,大炮小炮,不拘一格,炮响过之后,大、小人等都穿上新衣服喜欢戴帽子的戴上新帽子,男士们从大人到小孩都要按族内长幼辈份拜年并且长辈给九岁以下的小孩发压岁钱。每到一家主人均以烟、糖、茶水、干鲜果品相待。早饭后亲朋互拜,只要来家里拜年的朋友,以中午饭为准,备好酒炒菜,以扁食(水饺)为主食,热情款待。
主厨还将麻钱(现多以硬币)包裹在扁食内(个别饺子里面包一个钱),叫“揣元宝”,家人们吃饺子的时候,谁要是把包钱的饺子吃着了,说明他这一年的运气比其他人好。
农村中亦有将除夕中午所剩捞饭(有意多做),放到初一中午再次食用,称吃“夹年饭”,取年年有余之意。
旧时春节习俗中的打醋炭、拜神主、迎财神等,现已废止。
周瑆一家人在府谷县过年,减少了许多程序,他和孩子给父亲母亲拜完年,就带孩子去朋友家拜年。按老家里的规矩,给本家长辈拜过年,才带孩子去给本族长辈拜年,最后才去?好朋友家里拜年。
周瑆父母说:“府谷县人民过年是红火,但最红火的日子还是正月十五!每到每年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府谷县比任何地方都热闹。大家聚集在黄河边上,成一整夜放着不同样式的纸炮。”
父亲微笑着说:“老家里的人过大年的时候,大年三十基本上不放炮。初一,放上几个小鞭炮,也是有钱人家才放。其他人想放个鞭炮也没钱买。很多乡俗跟咱们老家基本上是一样的,有两个不一样:
第一,除夕饭吃的不一样,他们吃捞饭,而且把捞饭有意留放到大年初一,加热再吃一遍,还把饭的名字也改了,叫做夹年饭。
咱们老家里除夕下午吃手擀长面,寓意是丰年常有,来年一定是丰收年。这是两个地区第一个不一样;
第二,府谷县人民,除夕夜里给院里垛火龙,不了解是什么意思。咱们老家没有这一项活动。这是两个地区第二个不一样。
不过他们吃的这个加年饭到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寓意深长。跟咱们吃的手擀长面的寓意有所相似。
正月十五,老家里谁家还放炮呀,府谷县人真富裕吗?,过正月十五真比过年红火吗?”
父亲索性等着看府谷县人民过正月十五元宵节。周瑆不但让家里人吃到府谷县的美食美味。而且为了让家里人了解府谷县人民生活文化、节日的艺术。便把钱秘书和李明月请来做讲解员。
钱秘书和李明月他们以前都是教师。是高中老师,而且是语文老师,因此,做旅游的讲解员,那是小菜一碟,李明月当然也不差于钱秘书。
后来,钱秘书被一家企业老总请过来当了秘书。李明月也跟着来到了县城,开了一家饭店。虽然她开饭店,但是文化功底促使着她仍然吸收着当地生活的文化。她的饭店多半是由她的妹妹李明霞主持!周瑆提到找节日旅游解说员时,钱秘书和李明月,可高兴了。这些年来没有露过口诀。终于机会到了。
钱秘书说:“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民间重视程度仅次于春节。”
李明月随和地说:“对,对,如果说过春节那是一年中饮食文化的享受,那么元宵节就是民间艺术的享受。”
钱秘书说:“元宵节从历史到现在,它的活动内容虽然年年雷同,但民间百姓却喜欢,不厌其重复。”
朱明月微笑着说:“元宵节活动的时间是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其序幕从头年腊月就拉开了。元宵节出演节目的组织者,演出者数九寒天,天天操练,真够辛苦的。”
还差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到了元宵节。元宵节那天早晨,李明月把周瑆一家人招呼到明月饭店,大家吃过早餐。有钱秘书带队一行十人。来到了府谷县大街。
家家户户挂红灯,灯笼样式很讲究,特别是大型商铺挂的灯笼就大,而且花样比较多。小型商铺的灯笼小,但小有小的优点,小巧玲珑,别具一格,没有开商铺的人家,当然门前也挂着相当好的灯笼!有几家比大商铺的灯笼还要华丽,引人注目。整个街道就灯笼的类型就有二、三十种。
大户人家的门前用鞭炮摆着不同的样式,有摆五角星的,有摆桃心的,有摆梅花形的,图案摆好准备到了太阳落山后才开始点放,也有的人门前摆着花炮,无论是哪种炮都要等到太阳落山后放比较好看。
元宵节的饮食也很讲究,府谷人吃糕点、月饼都是象征圆满。元宵节妇女互相串门,品尝谁家的糕点月饼好,香甜者受到众人称赞。
此时,逛街没有打算看花炮,先逛一下市场,今天的市场不但在应该摆放的市场里、小吃街,而且,街道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干果!卖水果和干果的人,在这一天里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制造街道的热烈气氛。
今天的行人也不同于一般,看上去人人都舍得花钱,每到一个摊位上,总要买些东西当场品尝,还让身边的熟人品尝,也让不熟悉的人品尝,显得非常的热情,而且大方!摆摊的人不是为了收入,而是让大家来他的摊位上红火,更让大家尽情的品尝果品,然后以低价销售给对方。看到这种场面让人觉得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街道上的行人一个挨着一个。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一家人找不到一家人了。
小吃一条街更是红火。长豆面,油茶炒米,黄米窝头也是元宵节的主食。当然有道食品是必不可缺的:汤圆。以前不是很盛行吃,家里有吃的东西,街上也有同样的东西,没有人喜欢在家里做,在大街上完全能够买得到,人们多少会买些,小孩比较喜欢吃,至于大人们意思地吃一两个。
周瑆虽然在府谷县有家,但是要做一些吃的东西,还差必须的条件,所以也只好在街上买一些。府谷县人必须做的有当地的特色,不比老家里人做的风味。
朱明月请周瑆一家人在小吃街品尝当地特色食品!
逛完市场,刚好到了文艺演出的时候,街上的主要活动就是文艺演出。元宵节的文艺活动是一年节日中最隆重,最丰富,其中有秧歌、高跷、舞龙、舞狮、旱船、鬼打架、二女子拉碌碡,抬杠转杠等。女子担灯队、鼓乐队、叭音会等。
周瑆和家人们看了一会儿文艺节目,就又到没有吃过的那些果品摊上,再吃一会儿水果。再去看文艺节目,这里的演出不光是府谷县的文艺节目,还有从其他县请来的文艺团队,乡级文艺团队。每个团队都有彩车,有指挥车,装饰的相当美观,彩车满大街都是。
如山西定襄高跷,太原威风锣鼓,陕西安塞腰鼓,咸阳、榆林、绥德、米脂、佳县秧歌等演出阵容十分庞大,近三十多家,极大地丰富了文艺表演,提高了档次,引进了新鲜节目,调适了观众的不同口味。除了在街头表演外,上午集中在体育场,汇演比赛,评比奖励。
来自山西、内蒙的观众云集府谷,车水马龙,水泄不通。商家也抢商机,五花八门的买卖,七十二行艺人齐聚一地,北京商品,上海服装,吴桥马戏,少林武功,安徽杂技……不胜枚举。
从夜幕降临开始。唢呐手,鼓手在前,秧歌队,高跷,旱船,狮子,龙等杂耍在后,在街道宽敞处表演。
有的围绕火笼进行演出。有的被单位拦截演出,演出队伍认真表演非常精彩,让人从开始看到终,也不觉得累。
踩高跷者双腿能放八字,堪称一绝,观众交口称赞。唢呐手都是从河曲,原平,米脂比较多。演出集中在河滨公园进行。
文艺演出下午、晚上都进行。集镇演出以二人台为主,也有小歌剧。以县晋剧团演出为主,也有山西省级剧院来演出。
周瑆和钱秘书夫妇带着家人在小吃店一会儿吃东西,再去看一会儿文艺节目,说实在的吃也没吃好,看也没看个名堂,其实所有的行人都是这个样儿,没有一家人坐下来完整的去看文艺节目,也没有一家人实实在在的去吃上一顿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向往,最终还是想看烟花,因为河滩上烟花摆的阵势特别隆重。
周瑆决定到职工餐馆吃完饭,跟所有的员工一起去看。因为晚上所有的人早早的吃完晚饭准备去河滩上看烟花爆竹。所以茶水店里没有人再去喝茶,此时,周瑆他们各茶店里的员工和职工餐馆里的员工一起在职工餐馆里吃过晚饭,大家集中在一起,准备去河滩上。
放烟花的时间定为。黄昏时分,也就是六点钟。周瑆一行人按点儿,来到了黄河岸边的黄河滩上。
黄河滩上早已布置好了放炮的阵势。并且很有讲究。把所有的炮点设为两行,有科学道理。甲行的甲号炮点着后,最后一炷炮不是放着去响,而是让它去点燃乙行的甲号炮;当乙行的甲号炮点响了,燃到最后一柱炮,最后那一柱炮,也不是为了听响声,而是为了点燃甲行的二号炮;甲行的2号炮点燃后,到了最后一柱炮,仍然完成点燃乙行的第2号炮。就这样以此类推,一直点完最后一组炮。其实炮手的技术不在燃炮上,而是在布局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工程,如果误差在一厘米或者两厘米,那么下一组跑就不会再燃着了。这种现象出现的话,就没有连贯性的炮声,也就形成不了爆竹的花海景象。
烟花种类相当多。麻雷炮、双红炮。将麻炮,双红炮,鞭炮用火药捻子串到一起,堆砌成方型,外面做个图案,点燃后能连响很长时间,也很热闹。各种各样的花炮琳琅满目,火树银花、礼花,声声巨响,天空五光十色,蔚为壮观。黄河上空顿时被烟花笼罩了,根本看不到天上的月亮,当然星星就更看不到了。
集体放的烟花结束了,个体放的烟花就不定时,随心所欲,没有吸引住众人的重视,更有趣的是游灯城,烟花结束紧接着就是游灯城。
府谷人将九曲游灯城叫灯游会,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项目。它受到人们青睐,除了它的趣味性,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游了它可以免灾去病,四季通顺,平安。周瑆一行人也跟着众人一起转灯游会。
灯游会妇女偷灯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说已婚的不孕不育妇女,偷走灯当年就会怀孕生子,是否真有其事,人们宁信其真,而且年年如此,辈辈如此。
周瑆一行,只是跟着游也没有拿灯。估计员工们走在一起也不好意思去拿灯。大家伙儿都是未婚,也没有必要凑那个红火。
活动结束后河滩上还有好多行人,在品尝着元宵节的余味,这时候还有个体放烟花的人,他们的活动吸引住了小部分众人。大部分人都去小吃摊上要些吃的东西。
周瑆一行人多,河滩上的小吃店坐不下,继续来到小吃一条街,他做东,请大家吃个人最爱吃的食品、果品。大家伙儿边吃边聊。
王宇轩认真地说 :“瑆哥,元宵节在府谷境内,除县城外,还有麻镇、黄甫、清水、木瓜、新民等镇,同时举办文艺活动,演戏、放电影等。明年咱们可以改换个位置,去别的地方过元宵节,虽然是同一个县,但是各有各的特色!”
吴静娴问周瑆妈妈:“周阿姨,你们那里过元宵节有府谷县的元宵节隆重吗?”
周瑆妈妈说:“我家离县城比较远,农村里人过元宵节的时候多做一些食品,也有地方上的文艺演出,没有咱们府谷县这么隆重。”
吴静娴解释道:“府谷县城年年元宵节,都这么隆重,文艺戏剧演出结束了,观众还不离开会场,总觉得还有新鲜的节目要出场。府谷元宵节文艺活动富有地方特色,表达出了人民的欢快心声!”
周瑆妈妈笑着说:“听你女儿的,明年咱们换个位置到其他地方,再欣赏府谷县人民的元宵节!”
晚上三点钟了,周瑆一行人才离开了小吃一条街。
(2)周瑆陪父母去三道沟庙会
正月十五的三天灯会,钱秘书和朱明月给周瑆的家人当了三天解说员,节日过后他们的心情还没有平定下来,第四天,又去找周瑆,想为他们再做解说员。
钱秘书对周瑆说:“在有半个月时间就到了二月二,这天这里的庙会特别隆重,你准备带家人去吗?”
周瑆和钱秘书、朱明月的交往,不同于一般人,真是知交,当周瑆听到钱秘书的问话,就知道他又要免费当解说员。
“我打算让家里人享受府谷县所有的节日。就是有点连累钱秘书和李大姐”周瑆会意地说。
“看,老弟把话说到哪里去了,你跟我的交往,你、我心知肚明,我就喜欢帮助既有事业心,又有孝心的人,况且给家里人解说几句话,费什么事儿呀,每到节日里你就别再操心了,我会主动出马的!”钱秘书情愿而又兴奋的说。
正月十五过完后,15天时间刚好是二月二。因为正月十五要过三天,包括正月十六,正月十七。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也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虽然科学发达,但是对于一些沟沟洼洼的农田,还没有做到彻底用水灌溉,年长者还以老的传统庆祝龙头节,总盼望着老天爷多下几滴雨,让那些田也发挥效益。其实,现在的组织者没有那个意思,想让生活更加有节奏,让大家过得更欢乐!
二月二到了,活动不在县城,因为是庙会,所以县城里没有庙,大家只能到府谷县三道沟镇。
人潮人涌、热闹非凡,展示民间习俗文化与节日庆祝活动。
二月初一下午,钱秘书从十五楼下到三楼,三楼是周瑆的住地,高原红是三楼的配茶师,高原红的茶配的也不错,可是钱秘书喜欢喝周瑆配的茶水,钱秘书经常来这里和周瑆聊天喝茶,今天下午不是专门来喝茶的,而是提醒周瑆做好明天去三道沟镇跟庙会的准备,决定每人开一辆车。
一年一度的三道沟镇“二月二”传统庙会如期而至。
二月初二早晨,周瑆一家人去职工餐馆吃完早饭。他开着小红车,车上坐着父亲母亲还有他的儿子和周珍。钱秘书开自己的车,车上只坐着李明月。钱秘书在前,周瑆在后,两辆车一前一后来到了三道沟镇。
三道沟街上人潮拥挤,节目精彩纷呈。锣鼓敲响,秧歌扭起来,浓浓的节日气氛弥漫在整个大街小巷,华丽装饰的游车、大秧歌、骑毛驴、腰鼓、转灯油会更有马车和汗血宝马!
原来的九曲黄河阵演化为现在的九曲黄河灯,由灯摆成阵营,名为“灯营会”,人在其间游转,又叫“灯游会”,“转九曲”,“灯会”。人们在此祭祀、游绕、求神祈福是为驱邪避凶、消灾免难,得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通顺平安。
首先观看了 九曲黄河阵,简称九曲,又叫九宫八卦阵,这一传统习俗活动。此证摆在干涸的沟边上有一块平地中间,占地面积不大,约有个两亩大的面积。用石灰粉勾勒出来的阵像。是用两条线勾出来的,这两条线的距离约有八十公分宽,三米远立一根木杆,特别在线条拐弯处立上比较粗的木杆,上面都拴着绳子,线路有多长,用的麻绳与线条相等。
不是随心所欲的去设,摆阵专门有谱,用三百六十一根端正的木棍或竹竿,在一块平地上栽成纵横十九排的大城,再用绳索分隔成九个小城,四周和中央各竖一高杆,以中间杆为轴心,表示走向致富的农民以党为核心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象征。又体现了国泰民安,民心所向的凝聚力。
三百六十一根木桩顶端放红绿彩灯碗,碗内放瓷灯盏或蜡烛。正南方中间设入口和出口。在出入口对面设聊天室,也叫休息厅。
凡是来的游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都可以到这个镇里面游转。游转的时候不允许一个人单个去,必须凑够一定数量的人,然后有民间高工带领。大家一字形排成长队,高工走在队伍的前面,高工前面有音乐队。唢呐排在最前面,长号排在第二,长笛排在第三,大鼓排在第四,大锣排在第五,大铙排在第六,齐钹排在第七,镲钹排在第八,小钹排在第九,铰子排在第十,碰钟排在第十一。不能排更多的乐器,因为这里有生、老、病、死、苦五行所决定。最多排十二种乐器,当然十一这个数字最吉利,十一除以五余一,读上两遍生老病死苦,读第三遍生老病死苦的时候,没有再多的数字去读,只有一个“生”字,这个位置正好被“生”字占了。为什么吉利呢?这个不难理解,一是首位数字,在这里又被生占了,人都希望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力或者是存在。从现象上来说,每个人都愿意得到第一,不愿意做第二。
高工后面是副高工,副高工的人数大约有十来个人。副高工后面排着游客。来到这里的游客,要跟着高工去转这个九曲城。不是强迫让谁去转,而是自愿去转转,好奇的人都去。一般过了六十岁的老年人都不去那里转,因为动作慢跟不上队伍,那是不行的,会吃亏的,为了安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自觉不去。转的时候还有一定的规矩,不允许乱转,一定要跟着高工的后面,高工怎么走,游客们就跟着怎么走,千万不能单个儿去走,行人之间距离不能太远,如果远了跟不上队伍,转不出来就不吉利,跟高工转出九曲城来,这一年就很吉利,生意之人财源滚滚,农家人有好庄稼可收,未婚的男女青年,很顺利的就能找到对象,老年人长命百岁。求得儿女如心遂意。读书之人考取功名,紫气东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去的游客都愿意跟着去玩玩。
周瑆一行人也跟着队伍的后面,转完这个九曲城,大约需要四十分钟时间。围观的人看不出来什么名堂,只看到乱作一团,轻音乐又多,人的声音很多,乐器声,围观的贺彩生,加油声,声声交汇,热闹之极!
朱明月微笑着解说:“摆九曲黄河阵在全县十分普遍,正月十五过会的地方都有灯游会,如府谷:麻镇、黄甫、清水、木瓜、新民等地。二月二过庙会摆灯城的有哈镇、孤山、庙沟门、沙梁等地。还有高石崖二月二过会也摆九曲灯城,只是简单一些。只有三道沟摆的比较隆重”
周瑆抬眸看了一眼朱明月说:“这是他第一次见过的游戏,也是第一次参加的游戏。”
周瑆的爸爸说:“老家里也摆这种灯城,阵势也大,不过比较简单乐器也少,没有这么隆重!”
钱秘书解释道:“现在摆的九曲黄河阵比以前简单的多了,内容跟以前大不相同,有些迷信色彩的东西已经在人们心目中不放在重点,只是以热闹的气氛为宜!”
周瑆笑着说:“我们就是为了热闹而去,无论是哪个地区的人民,对迷信都有了新的认识,不像以前那样真的被迷住了。”
周瑆一家人在前秘书和朱明月夫妇以及员工们的陪同下,没有放过庙会活动精彩的每一幕!
二月二的庙会中蕴藏着大家互相交流各项行业的劳作经验。农民们交流着如何去农耕?该种什么粮食比较有收益的把握度。生意人,交流着该去哪一方做生意,哪项生意比较兴隆!也有老年人交谈着福禄寿喜,安康祥顺的瑞气,只要瑞气受身,而终身受益!因此,二月二庙会,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传承。二月二庙会现在不是讲迷信的会场,而是交流经验的据点,是欢乐的海洋,幸福的天地!
早些年府谷县人民把每个小节气都重视,例如: 每年的正月初五、正月初十“捞金籽头”,正月二十三等节日。随着时代文明前进的步伐,有些节日也就淡化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日子不会忘记,主要原因是地处干旱地带,想望雨的欲望特别强烈,因此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求雨的节气人们始终没有放弃。
三月份的一个节气,那就是清明节。清明节不同于二月二这个节日。与人们求富裕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就是祭奠古曲的前辈们。简洁的关系还是有,过了清明农民就要行动了,为种田开始打基础了。
清明节是传统的扫墓节,谁也不会忘记前人的。在我国北方来说,清明节扫墓大致都一样。清明这天府谷县人也没有户外活动。清明那天的早晨,每家都买些纸用人民币铺在纸上面,用手拍一下就打印成了纸钱。
钱秘书和朱明月每人打印了纸钱,准备了果品、食品,撒上米的水,白酒,香,分成两份。每人拿了一份,各去各故去的前辈们的墓地。
周瑆陪着朱明月去。到了墓地首先点着香,插到坟墓的最上边,然后给坟地的四角压上纸,剩下的纸点着,算是给故去的人发钱了。
所谓节气,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做一阐述:是人们对天文、气象、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如初霜、解冻等)与季节的科学总结,它将一年内太阳运行的位置变化并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演变秩序,按十五天多一点时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分配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首为“节气”,如:立春、惊蛰……等十二个节,月中为“中气”,如:雨水、春风……等十二个气。合称二十四节气。
早在春秋时期黄河流域,发展到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文献《淮南子·天文训》。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气法”(即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
“平气法”用立杆测影确定黄河流域的日短至作为冬至日,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人类生存发展中,吃饭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因此劳动人民根据气候变化祈祷粮食丰收,消灾纳福。围绕着各种农事活动逐渐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有些节气甚至形成了节日。如元宵、端午、中秋等。这些节日除了与农事有关外,还增加了商业、交际、应酬、娱乐活动等形式,这些节气习俗和节日活动,也同时组成了岁时节令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完善、发展,并历代传承。
“人有四时、八节,神有初一、十五,” 这是民间传说的一句俗话。大意是说神佛在初一、十五还有接受香火供献的礼遇。作为人,本来就是享用人间烟火的主体,更应该有个四时八节的讲究。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秋,立夏立冬”八个节气。作为农人必须懂得一点民俗学!
府谷人的时令节日最讲究的有:过年、元宵节、清明、二月二、端午、中元、中秋、十月一、冬至、腊八、腊月二十三等,这些节日都有专文叙述。有些节日长期以来逐渐淡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寒食、惊蛰、芒种、小暑、白露、寒露、大雪、小寒、大寒等,人们仅是说说而已,没有具体活动和特定的饮食去过节。
有些节日虽没有大规模隆重的节日活动,但人们最起码有过节意识,并改善生活以打牙祭。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九月九等。
三月三日,当值清明节气之时,府谷一带乃至我国西北方的清明不像江南的景色迷人,民间俗语:“二月清明遍地緑,三月清明不见青。”也就是说立春早,二月遍地还可看见绿色, 假如说清明在三月,大地也有青苗出现。不管节气怎样交接,人们对三月三还是比较重视,这个时刻是冷暖的分水岭,报春的植物开始向人们献美的时候了,农村妇女开始准备农作物的种子挑选,青年女士们对季节衣服的比对!中年男人们准备扫墓祭祖的资料,青年男士们也准备着出工。
农谚曰:“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另一条谚语:“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反映了人们对季节的重视,希望来年丰收的愿望。因此,人们在三月三改善生活,预祝五谷丰登。三月三的饮食,主要以食糕为主,辅以杂面。
三月份过去了,四月份府谷民间也有过节习俗,五虎山、胡桥等地有庙会,二人台《五哥放羊》有段唱词说:“四月里四月八,奶奶庙上把香插,人家插香求儿女,……”说明赶庙会的夫妇,有祈求儿女的习俗。四月八人们的生活大都有改善,以食糕面为主。类似四月八的庙会,在四月十五、十八过的地方就更多了,其活动内容大体相同。
周瑆带着父母亲同样去这些庙会去旅游,分享当地的风土人情。全县以木瓜祖师庙(智通观)庙会为主要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丰富,信民弟子,虔心可见。
五月份有传统的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一年中四大名节之一,所以各地基本上都对这个节日有深刻的影响,并且付出一定的代价去过这个节日,虽然地域不同,但是过节的活动项目和程序大致一样。府谷县城人过端午节,也是除了包粽子、品粽宴、送香包、用五颜六色的花线合成小绳子拴在孩子们的两只手腕和两只脚腕上,保孩子们这一年的平安活动外,民俗文化演出贯穿全程,二人台、古筝、旗袍秀、歌舞、经典诵读、大合唱等精彩的文艺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跟同心县人民过端午节不同的是有二人台节目。过这个节的意义都相同,都是为了纪念有功名的古人。
炎热的六月天气也有节日可过。六月初六是天祝节,又称姑姑节,妇女携子回娘家。府谷民谚曰:“六月六,四葫芦熬羊肉,”说明府谷在六月六这天注重改善生活。新鲜的西葫芦,鲜嫩的肥羊肉上市,把女儿请回来,合家团圆,品味鲜美佳肴,做西葫芦馅包包子吃也很普遍。六月六虽然府谷没有庙会活动,但吃包子,蒸馍的习惯,在全县范围内很普遍。
六月六这一天,周瑆请父母去老毛手抓羊肉店,美美的饱餐了一顿羊羔肉。陕北一带羊肉,总体来说味道还是很脆的。
周瑆妈妈说:“老家里到了六月六那天还有晒绸缎的习惯,现在都没有绸缎,可以把被子拿出来晒晒!”于是大家忙着把被子都拿出来挂在外面的绳子上,接受免费的阳光。
七月份也还有节日可过。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说来也比较奇怪,从七月初一到七月初七日看不见喜鹊,老年人说:“七月七那一天喜鹊都上蓝天搭桥去了,让牛郎和织女见面,一般七月初八往后才能看见喜鹊,喜鹊的毛都成了干枯的。
七月初七那一天,府谷县没有大型的活动,没有讲究的饭菜。府谷县人民也没有具体活动,只是以个人家为单位。
女士们和相好的女友以拉家常讲故事为活动项目。年长的给年幼的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就算是拜祭牛郎与织女。
也有的奶奶给孙子帮忙,在月老下许许愿,他们的方式就是在亥时在外面对着月亮烧柱香。用红线的一头拴着香的一头,给谁祷告婚姻谁就去把另一头撵在手心里,默默向月亮许愿,希望月老帮忙早日找到对象。
女士们比比自己的针线活儿之类的。显示姑娘有才,就意味着这个姑娘人品好,这项活动的目的也就是让姑娘能够有个好对象。
八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 “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家家户户做月饼,等在外工作的孩子们回家团圆。土地庙里也举行秧歌队活动。
农民们一年跟农田打交道,所以庄稼丰收了,在他们的心目中有一个主宰者使他们的庄稼丰收了,所以得祭奠一下,把这个希望寄托到一位神的身上,那就是土地爷。
府谷县人民在八月十五也去庙上敬香,但是没有以前那种祭奠土地爷的愿望。他们明白了丰收的主要原因不是神,而是政府的政策好,科学发达,机械化赶上去了,水利工程赶上去的结果。上庙是大家凑在一起热闹热闹而已!
当然周瑆也没有放弃,请父母到那里去旅游。
九月初九也算个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以九为阳数,正好月日两个阳数相重,故叫“重阳”或“重九”。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五谷飘香,正是粮食作物成熟之季,府谷的农民喜获丰收,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磨镰割田不可开交,小憩之余近看远望一片金黄,一年的辛勤劳动果实尽收眼底,喜得合不住嘴,干活不觉得累。俗谚有“年年喜吃重阳糕,一年更比一年好。”所以,再苦再累,重阳节吃糕的习俗自然不可少。俗话说:“糜谷上场、码垛成墙、打谷吃糕,收成就好。”即使重阳当天有多忙也要补上吃黄米软油糕。
这一天,吴静娴请周瑆以及父母来他家做客,她亲手给周瑆父母做黄米软油糕。
在县城,近年来人们赋予重阳节以新的内容。可能因“九九”谐音“久久”,把重阳节当“老人节”、“敬老节”。县老龄委年年要组织业余文艺演出队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有秧歌汇演,文艺节目,太极拳、剑、扇、柔力球等系列健身体育运动表演等。表达了人们尊老敬老爱老,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周瑆照样帮扶着父母,去街道上看热闹。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冬至这一天府谷县没有明显的户外活动。周瑆和职工餐馆里的职工,头天晚上八点开始包饺子,几乎包了一夜饺子,为庆祝第二天的冬至节。
周瑆老家里的人对冬至节也没有大的活动,跟府谷县的风俗习惯基本上相同,因此大家就在职工餐馆里。自己包饺子吃饺子,职工们高兴地评价,周总对节日还是比较重视,每个节日都想庆祝一下。
其实,周瑆并不是重视节日,而是为了让父母亲离开老家,在新的环境里有快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