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北京区块链创业的时候,技术层面的知识掌握起来相对容易,而经济学层面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种困扰驱使我思考背后机制是什么。我先去思考的是比特币、以太坊、还有其他一系列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发行的(类似狗狗币、彩虹币什么的)虚拟货币,他们到底有没有价值。继而发展到思考法定货币的价值。再到后来想搞明白钱的本质。当然我的思考来源于非常有限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多是通过现象思考本质,也请经济学大佬不吝赐教。
钱的本质
为了能让大家抓住重点,我上来先把结论给出来。钱的本质来源于其功能,其功能就是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理论上,创造了多少产品和服务,并且有人愿意为其买单,就应该对应多少货币。这也是GDP统计的初衷。下面我们慢慢推导这个结论。
我们知道,货币一般解释为一般等价物,高中的政治课也接触了些价格啊,价值啊什么的,总之很复杂,搞不懂。
从程序员的角度,我们分析,一个事物的产生,必定是因为需求。而钱的产生,需求是什么呢?需求是交易。那既然是交易,核心就是买方和卖方了,也就是供需双方。以物易物的不便捷性,催生了钱的诞生。而从他的定义来看,一般等价物的本身目的是衡量物品的价值。而钱体现的是价格,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长期内的价格综合值就可以认为是价值。
那么好吧,新的问题产生了。选择什么东西作为一般等价物来衡量物品的价值呢。人们意识到,首先大家得都喜欢这个东西、其次是这个东西应该有稀缺性,不能轻易得到(知道现在,钱都是让人喜欢有不能轻易得到的),最后得方便携带。
选来选去,大家选择了贝壳。为什么选择贝壳呢,总不是因为贝壳的颜值吧。说到底是贝壳满足了以上三点啊。你看很多时候人们不看颜值,而看合不合适,哈哈。有人可能疑惑了,贝壳一点也不稀缺啊,海边不有的是么?鉴于当时那个时代,中原腹地去海边的成本,贝壳还真是稀缺。那海边的人咋办呢,我估计他们也有他们的办法,比如台湾地区的人民可能选择茶叶蛋或者涪陵榨菜?
而正与大家想的相反,贝壳的局限性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并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交易。毕竟想去海边散散心这个事儿,就是现代也挺奢侈的。当然更奢侈的是去巴黎喂鸽子。
新的问题产生了,贝壳慢慢变得不合适了。而新的货币人们选择了铜,为啥选择了铜呢。无论是打猎还是耕种,铜的作用都很重要。在普遍使用石器的时候,铜自然是满足条件的。而即使铁器出现之后,铜作为上层社会的主要生活器具,也是身份的象征。依然满足条件。无论是生活习惯和审美,普罗大众其实都是追风的。就是那些特权阶级喜欢什么,大家就都喜欢什么。特权阶级把铜做成了鼎、酒杯、面具、饰品等等,一度成为身份的象征。慢慢的铜也不够用了,金银有走向了历史舞台。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钱慌,一个是贵金属的存量和产量有限。第二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们创造的社会价值(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一个东西有限就说明越往后越值钱,也就是越往后能买到的东西(社会价值)也越多。那大家都不愿意轻易花掉,攒着等升值。紧缩型货币都有这个毛病。这极大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打消了很多人的积极性,比如,你本来想雇个人干点活儿,但是想着发给他的工钱以后会升值很多,你可能就不雇佣这个人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纸币慢慢被使用,但其本质还是金银,只不过核心诉求是方便携带,方便使用(切割,面值等)。
时间到了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个时候,纸币的身份才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很多国家发展都遇到过金属货币不足的情况。那金属这玩意的量和社会价值有必然关系么?并没有,我们只是为了需要选择了金属,而显然他很多时候,并没有跟社会价值平衡起来。理论上货币的存量和被买单的产品和服务应该一致,而金属货币本身并不能做到这点。
那么长期以来以贵金属背书的纸币,又纸币又怎么满足条件呢。纸币跟黄金脱钩之后,跟国家信用挂钩了。我们回到对货币的条件讨论上。其实只要大家都认可、量又比较合适、方便携带、不能随意伪造那就满足交易的要求。而国家只要不倒台,不胡乱增发,那跟国家信用挂钩再合适不过了。通俗点讲,就是靠面子发货币,只要面子没问题,那钱就没问题。这个很好理解,如果有人能做到一诺千金,那他给你打张白条你是不是也愿意把东西给他,那么所有人都相信他的信用时,他的白条是不是就可以做货币了?所以信用是个好东西。现实中不存在这么牛逼的人,所以国家义不容辞啊。
信贷
我们从银行的发展来谈谈信贷。
随着商业的发展,金属货币的携带问题日益突出,刨除重量因素,路上也不太平,梁山好汉啥的出来抢劫很容易导致破产。钱庄就应运而生。钱庄开始是为了方便异地行商的问题的。它提供存储和管理服务,收取存储和管理费。
然而慢慢的从两方面产生了巨大的需求:“那就是借钱”。一方面钱庄的库房里放了大量的钱,虽然大部分不是自己的钱,放着长毛不是浪费么?另一方面很多人还需要借钱找不到人借。有了供需关系,这买卖就做成了。钱庄赚利息。两边吃,简直美滋滋。不过前提是借出去的钱能收回来才行,怎么要账这个问题咱们暂且不讨论。
问题来了,钱不是你的,你借出去了,钱的主人来取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拆东墙补西墙了。那这么做的基础就是要有足够多的钱来周转。于是钱庄对外宣传,把钱让我来保管,不但不收钱,还给你利息。钱庄吃利息的差额,还是美滋滋。当然要是发生挤兑,那就不美了。因为很多钱都贷出去了。人们慢慢发现,只有资金量到位才能干这事儿。又回到信用的话题了,钱庄不发生挤兑的办法就是大家都信任它。
然而,很多随着纸币的出现(开始叫交子),银票和贵金属的一一对应关系发生了些问题。毕竟印银票简单,大家又那么信任钱庄。最后暴雷了。各方发现,只有政府才有足够的信用,银行就诞生了。
信贷比我们想象简单的借钱还钱赚利息的模式要复杂的多。想象一个场景,你从建设银行贷款100万买房子,拿到钱之后打到了开发商工商银行的账户,而工商银行又把开发商的钱贷给了小明,小明也买房子,转到了农业银行账户,农业银行又可以把钱贷出去。循环往复。那原本实际存在的100万,产生了无数个100万的购买力。假设贷出去了100次,那么相当于市面上多了1个亿。
这太恐怖了。为了控制市面上钱的总量。央行设置了保证金策略。比如说保证金是20%,那么银行有100万,第一次能贷出去80万,第二次能贷出去64万,第三次51.2万,第四次、41万……这样就控制了市面上钱的总量不至于无限加倍。印象中一般控制在5倍左右。而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这个保证金的比例和贷款审查难度来控制市场上钱的多少。
那么信贷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呢?我们先琢磨一个道理,大家都知道第一桶金非常重要,然而第一桶金的难度也非常大。人们通常会进入一个怪圈,就是越穷越没钱,越没钱就越穷。只有引入外界因素,才能打破这个怪圈。而通过信用获得贷款,就是这个外界因素。当然信贷也透支未来,也是让别人对你的未来产生信任。
然而银行的审查是相对比较严格的,不然收不回来钱就麻烦了。既然从官方借贷比较难,那么民间的金融机构是不是能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呢?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尝试也不太顺利。前几年还在鼓励金融创新、这两年也不提了,主要是幺蛾子太多,不好监管,一旦出事儿,问题还挺大。
以大家熟悉的某宝为例。幺蛾子就处在保证金的比例上。咱们之前说,借出去的钱又流回到银行,银行又借出去,循环往复会产生极大的资金量。按理说某宝不存在这个问题。一个是资金被贷出来按理说应该流到银行,而且也不应该有那么多人找某宝借贷。先说资金回流的问题,某宝借鉴了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做法,进行了资产证券化。简单来说就是,虽然我的钱借给别人了,但是借条也能证明我有钱啊。然后证券化的借条就作为理财产品往外卖,收益比银行利息高很多。卖了借条钱又回来了,然后又贷出去,循环往复。当然也是有一点保证金的,不是无限翻倍,只不过比银行的保证金低多了。熟悉美国次贷危机的人都明白。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大量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那接盘的都是投资者。
然后还有类似某豆新车网的互联网金融的套路,也是非常坑。以租代买,而且总价贵很多,简直是流氓。
那这么多问题,国家为什么还愿意尝试呢,因为资本是发展的动力,资本本身无罪,虽然资本天然逐利,但如果能让其流向该去的地方,那也是一大助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国内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那么这些成就归功于谁呢?一个是国家提供平台,一个是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任劳任怨。就国家层面,尤其是我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国家,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都是一致的。事实证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虽然造成了一部分人的移民,但是先富带动后富的思路是没错的。
假设人民群众虽然都挺善良,但是他们有认知的局限性。那么国家政策的作用就是,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别看我这些话说的冠冕堂皇,实际上,我们党的领导人都是这么想的,也都是这么做的。后面的章节我们再仔细讨论这个。
国家发展这个事儿,万事都是开头难。国家没钱,人民也不富裕。咋办呢?大跃进,大炼钢铁?我们国家是有这个本事的,但是这不符合经济规律,不长久啊。咱们举个例子以方便理解哈。
假设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村,名叫种花家。种花家穷啊,吃不饱,房子破、路也坑坑洼洼的。村长是个党员,一心想改变现状,让种花家富起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咋办呢,要致富,先修路。可是修路得需要钱啊,没钱不能靠爱发电吧。村长想到了借钱,像全体村民借钱,并承诺利息。钱到了村长手里,由会计保管。村里的账上有钱了,路就顺利的修起来,修路带动了就业,村民们的钱,通过工资的形式又回到了自己手里。路修好了,村民还赚了钱。这就是发行国债,国家向老百姓贷款。
可是还是不够啊,村民修完路又失业了,光靠种地收税那点钱,国债根本还不上。这咋办呢,村里值钱的也只有地了,村长看着村民破旧的房子,想了个办法。村长向村民宣布,要花钱建楼房,并让村民贷款购买。然后找胆子大的村民去操作建房子的事儿,并且承诺,卖房子赚的钱,他只要一部分,作为卖地的钱。这一部分胆子大的人叫做开发商们。开发商向银行贷款买地,买材料,建设楼房,为村民提供了就业,赚了很多钱。村民虽然欠了银行的钱,但是住上了楼房。而村长收入了卖地的钱,用钱继续搞基础建设。这叫地方土地财政。
可是就业机会还是不够,要想就业机会多,就得多建设工厂。然而建工厂不但需要资金,还需要技术。这两样都没有,咋办呢。村长思来想去,觉得要想破局就得引入外部因素。于是村长就找到最富裕的那几个村的村民,给他们许诺各种便利,让他们来种花家建厂。这叫招商引资。
生产的东西,自己的村民消费不完,得想办法卖到别的村去。这叫做加入世贸组织,出口创汇。
而这个过程并不像咱们举例的这么简单,发展是有代价的。一个是对环境的破坏,一个是自家村民要受苦受累。
咱们从例子里跳出来,讨论一个问题。在不考虑跟其他国家的贸易因素前提下,央行是如何调节本国经济的?总得来说,央行是通过信贷来调节国内经济的。当市场上缺钱时,央行主动贷款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抵押有价债券;当市场上钱太多,央行,抵押有价证券,向商业银行贷款。
好的,在地球村的大背景下,单纯谈国内经济的发展,都太片面。让我们上升到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贸易
来到国际市场,那首先还是那个问题,交易用什么钱?答案是美元。各国货币需要兑换成美元来进行跨国贸易。为啥是美元呢,还是那个答案,因为他面子大(军事实力、最大的消费市场、核心产品无可替代等等因素),说到底,除了美元能让大家都相信之外,其他货币各国之间的信任度不够。我们知道这两年美国在疯狂的印美元。至于他为啥敢这么做,是因为有全世界做接盘侠。
拿地球村举例子,美国是村里的乡绅,他最有实力,也最有钱,他规定村里各家各户如果要做生意,必须用他家的钱,也就是美元。各家各户为了有钱做买卖,都存了很多美元。美国的家人很懒,花钱大手大脚,还不巧生病了。生病了没法赚钱啊,咋办呢,印钱吧。我们知道,美元多了,而与其对应的社会资源却没有大幅增加,那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元贬值了,大家存的美元贬值了,大家什么都没做就亏了。这就是美元吸血全世界。那大家又问了,美国自己的国内物价不上涨么?上涨,当然上涨,不过他们是第一批接触到钱的人,货币贬值不是一下就贬值的,而第一批拿到这个钱的人,能靠着先发优势,以原来的价格,购入了社会资产。夺笋呢。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就是汇率问题。除了存的美元不值钱了,你还得考虑是不是跟着他一起印钱,来保持汇率的稳定。至于汇率的具体作用,我们后面再详细说。
说到这儿,很多同学就问了。那他这样做没人管管么?还有王法么,还有法律么?管是没法管了,他当恶霸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怎么破局呢?说到底,他能吸血全世界,还不是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如果他在这么折腾,让大家免费给他打工,给他上铸币税,那大家都烦了,选择别的货币,那他就没得玩了。
我们还是安安稳稳的做生意,做生意呢,无非两方面赚钱和花钱。
赚钱
想要赚钱,得先思考一下我们的优势在哪儿?我们的优势在于人口红利和吃苦耐劳。简单的说,就是咱们中国人的体力和时间不值钱。用什么衡量的值不值钱呢?用的就是汇率。简单的说就是,你干一天活,不管干的啥,一天100人民币;美国人干活,一天100美元。是不是挺生气的?我们的劣势在哪儿呢?我们没有技术,生产设备也比较落后。
咱们不带情绪的在思考一下,怎么扬长避短呢?一般国际贸易的商品都有哪些呢?原材料、粮食农产品出口、初加工材料、低端产品、高科技产品、低端服务、高端服务。盘算一下,高科技产品和高端服务出口当然最好了,收益最高还轻松,鉴于我们的技术、发展初期无疑痴人说梦。原材料出口呢?中国物产丰富,但是这个路线太low了,完全是卖血,前期缺钱可以卖一点,不可作为常规方案。粮食和农产品出口呢?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是农业技术也比较落后,也是短期卖血行为,不可取。思来选去,只有来料加工、低端产品、低端服务可以了。核心逻辑还是中国的劳动力廉价。换句话说就是赚辛苦钱,干脏活(污染)累活(劳动密集型)。
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很受老美们的喜欢,到处都是made in china。然而美国政府却不高兴了。因为低廉的商品价格对美国本土的制造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了美国商品卖不出去,为了保护本地企业,稳定就业,美国政府就提高关税,这样加上关税之后,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就下降了。干脏活累活赚钱不不让你赚痛快了。
有个基本的认知是,国际市场也好,国内市场也好,供需决定了价格;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话语权。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劳动力低廉而获得了优势。但话语权就低一些,因为人家完全可以不买你的。而人家的产品和服务卖的贵你也得买,因为别的地方你买不到,你自己也生产不了。
当人民币便宜的时候,你是雇不起外国人给你服务的,也是买不起他们的商品的。因为他们的体力和时间更值钱。你用更多的体力和时间,换取别人更少的体力和时间是不划算的。然而在有些不可替代的领域里,你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你话再多的体力和时间,也无法达成那种产品和服务。比如说科技、比如说品牌。
那么我们的人民币升值呢,价格竞争力就不足了,人家不买你的东西,你就赚不到钱。
但是,随着发展,人民币需要慢慢升值,一个是科技发展,我们的很多产品已经不那么需要低价格优势;第二个是,不升值,没法正向促进和逼迫低端制造业产业升级;第三个是工资水平竞争力上不去,留不住人才。而人口和教育水平也决定了,未来没有那么多的劳动力会去从事低端制造业。其实这些都是说的一个事儿,那就是走高科技路线,慢慢转向出口高科技产品和高端服务。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直抵制华为的原因。
我们从国际贸易中赚到了钱,那么赚钱最终是为了什么呢?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为了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发展生产力。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民赚钱了转变成了资本,国家通过税收赚钱了,充实了国库。那这些钱,这些资本政府希望看到什么呢?流向房地产,进一步推高房价?当然不是,政府希望能催生出更多的华为、比亚迪。
我们回到美元放水对咱们的汇率影响话题上。美元放水,咱们要跟着放水么?如果跟着放水,那么可以保证汇率的稳定,在跟美国的贸易中,低端产品保持竞争力;而代价就是全国人民一起承担通货膨胀,存款贬值。我们说过,第一批接触钱的人,大概率跟着赚了,因为放水一般是通过贷款放下来的。而带我们手里,存款因为总量的原因,已经贬值了。物价上涨,房价也上涨。
如果我们不跟着放水。人民币升值。低端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
花钱
我们赚钱是为了干啥,早期是为了盘活经济;在赚钱的过程中学习技术以及满足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而最朴素的答案是,钱赚了就是为了花的。怎么花呢,对内我们可以搞基建、投入科研、培养人才、社会福利等等,对外购买产品和服务。
我们最不愿意对外购买的是什么?高科技产品,短期内我们购买可以做研究、满足需求;而长期购买无疑会限制国家的高端制造和高科技的发展,因为人的创新是有惰性的,资本更是只知道追逐利益。还有指望国家的创新,并不想吃力不讨好的花钱自己搞技术创新,很投入到基础科学的研究中。
我们最愿意买什么?前期我们出口什么,现在我们就愿意买什么。以前是全国人民为老外服务,现在我们希望用极低的成本,让老外为我们服务。而我们要做的,是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除了知识储备,还有人才。而人才短期内为谁工作属于谁,但最终为谁工作也不一定。知识储备并不能直接产生价值,要么把它转化成产品,要么转化成武器,要么转化成人才。
另外,既然人才是未来的核心资源,那么人口基数和教育水平就得跟上。国家财政需要更多的花在这些方面。
意识形态之争
我理解意识形态之争的核心是应不应该搞特权、和如何保持特权。
古希腊的自由和民主针对的是他们的公民,奴隶是没有特权的。这是社会精英的诉求。怎么区分精英和奴隶呢,剥削和被剥削。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资本家,精英投向西方的原因了,理由都冠冕堂皇,而本质就是不想人人平等,想享受特权。在中国政策的扶持下收获了利益,而固执的认为利益是由自己创造的,不肯承担后续的社会责任。我们国家的思路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资源倾斜),而这部分人富起来的过程必然是剥削了他们的同胞,富起来之后,国家要求他们让出利益,帮助同胞,他们却以自由民主的理由跑了。简直是不肖子孙。
我们国家主张社会分工不同,无根本的贵贱之分。虽无贵贱之分,但有贡献之分,贡献大的享受资源倾斜。相对公正公平。当然这是长期目标,实践中会有瑕疵,不可避免。这是就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的政党三观很正。如果管理跟上的话,人民必定幸福。各大媒体一直能看到强调不忘初心,确实,我们的初心是让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
而我国古代是什么情况呢,封建王朝,首先上层三观是有问题的,因为是维护某个家族的利益,为了让这个合理,他们搞出了个君权天授,来自圆其说。而民众不识字,是缺少思考的,也就认了。当也有人质疑,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文人其实是会思考的,但是文人其实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来实现抱负的,当然不排除谋私利的情况;从另一方面讲,付出这么多,获得回报也理所当然。他们的核心思想是,天下是你们家的,但是天下的治理权限是我们文人的。武人只是工具,皇帝也只是工具。他们为皇权加上了很多枷锁,并用史书和道德层面约束皇权。这也是清军入关,蒙古入关之后文人很多投降的原因。无非是换了个工具而已,没那么根本的影响。
他们讲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慢慢变了的人,要么本身就不纯粹。要么是忘了初心。
西方国家讲究阶级,资本有控制国家的力量,资本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而对于民众来说,就是要想办法成为资本家。而对外,他们通过科技垄断、和货币优势,来保持在国家之中的优越性。这是硬实力,软实力就是军队的意志力、人民凝聚力等等。
从美国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的方式来看,其心胸就明显不行。这也是意识形态造成的。毕竟暴发户,没有底蕴。首先,我们的国家有崇高的信仰,从道法术器的角度上,我们虽然术和器还存在差距。但是我们的道和法是天然具备优势的,一个是因为历史悠久,思想积淀;另一个是勤劳勇敢、敢于为理想而牺牲。我们之前讨论了,知识储备是难以被封锁的,人才归属也是会变化的。那么当科技追赶,人才回流之后,谁才是老大呢?美国跑的快,有机遇因素,有环境因素,但是不专心全力往前跑,而总是想着阻碍别人跑,这种心态不就是小人得志么?发展是阻拦不住的,主要主意正,肯学、肯干,崛起是阻止不了的。
那么我们国家如果渡过这个相对弱势的对抗时期,慢慢赶超美国之后,会走向什么方向呢。这个可能得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层面。如果在没有美国这种恶霸的存在的话,科学应该是没有国界的。因为科学最终的方向会重新聚焦在我们之前所谈的,生产资源和生产力上。
我们所说的好日子是啥样呢,穿的舒适、吃的满意、住的开心、精神上还不无聊。
第一个要解决的是,生产资源有限的情况,除了能源之外,很多矿产大部分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而能源还是要寻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只不过目前首要解决的是能量存储问题。说到底还是需要科技创新。第二个要解决的是生产力的问题,生产力分为控制和工具,慢慢的低端制造业都会无人化。而只有艺术类和高端技术类需要人力。能源和生产力都解决了。需要劳动力的地方也有限了。
那么人类除了搞娱乐产业、艺术创造、科技掌握和创新之外。那各方面素质都发展不起来的人干嘛呢,游山玩水、混吃等死呗。当然怎么维持人类斗志问题亟待解决,可能会认为将资源和权限分层级。为人类贡献大的人,享受最高的待遇,混吃等死的人,饿不着也过得一般。
总结来说,当内部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外部因素介入。所以,人类的未来在星空。而要达成这个未来,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先实现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