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勃朗的名画说起

  在今天看来该由政府解决的事情,曾经都是由行会负责的。那么,总该有些事情是必须由政府承担吧,比如警察和军队?

现在先请你小小地跳脱出来,看看你家墙壁上的装饰画都是什么主题的。

“得到”用户的家里,应该很少会有“家和万事兴”、“十大元帅骑小马”这样的装饰画吧。我认真观察过装饰画的市场,发现即便是选购西洋绘画,中国人偏爱的也会是中国风的主题,也就是花鸟和风景。而在欧洲的装饰画市场上,有过统计,销量最大的是一幅绿色调、有一点现代风格的无名女士肖像。中国人除了自己的艺术照和结婚照之外,不喜欢在房间里张挂肖像画。

虽然存在这些差异,但是,人人都喜欢自己的“艺术照”,这倒是普世公理。

欧洲绘画在“形似”方面远胜中国画。尤其在透视法发明之后,肖像画很有艺术照的效果。贵族家庭炫耀家谱,在恢弘的宅邸里悬挂各位祖先的肖像就成为一以贯之的传统。平民社会自然总有模仿上流社会的冲动,一旦自己有了钱,便也喜欢找画家定制自己的肖像。油画一般按照尺寸收费,好的画家价格不菲,于是精明的消费者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集资画群像。伦勃朗的名作《夜巡》就属于这样的集资作品。

在伦勃朗晚年的群像作品里,最著名的是一幅《布商行会的理事们》。

画面上一共有6个人,如果你在手机屏幕上看这幅画,很容易对他们一视同仁。但福尔摩斯会一眼看出,左起第四个人有点特殊,隐在后排,没戴帽子,而其余5个人都在前排,戴着同样形制的黑色宽檐帽。如果你把第四个人的头部放大来看,就会看到他其实也戴着帽子,但那是一顶很小的、没有帽檐的黑色帽子,这在当时是随从或助手的标配。

前排的5个人身份相同,都是阿姆斯特丹的布商,同时也是布商行会的理事。理事是由选举产生的,任期一年,他们要对纺织工人送来的布料做样品抽查,每周三次。如果质量合格,他们就会在布料上压上铅印,铅印正面是城市标志,背面是行会标志,这就是商标的雏形。布料的品质一共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的布料压4个铅印,第四等的布料只压一个铅印,这就是早期的星级评定系统。

伦勃朗这幅群像画好之后,就挂在布商行会的会馆里边。

很多城市的大型会馆,最后都变成了市政厅。

我们再来比照上周谈到的电影《叶问》,洪金宝扮演的角色实质上就是武馆行会的理事长,另外几个武馆的馆长都是行会理事。他们考察叶问的武艺,然后授予他开设武馆的资格,这就相当于布商行会给优质布匹压上铅印,让消费者知道叶问的武艺是经过同行评定的,大家不必担心上当受骗。如果叶问在和英国拳手的比赛当中不幸受伤,甚至死亡,那么行会就有义务来照顾他的妻儿。如果没有这份保障,英雄就很可能既流血又流泪了。洪金宝扮演的行会理事长死在擂台,他的妻子和那么多年幼的子女今后由谁抚养,这是电影不曾解答的问题。

话说回来,在17世纪的荷兰,伦勃朗是最能赚钱的画家之一。但从大环境来看,荷兰画家的收入不如意大利画家。这倒不都是水平问题,而是因为意大利画家的主顾尽是教皇和王公贵族,而在荷兰,即便是伦勃朗这种顶尖画家,接到的订单也都是来自市民阶级。伦勃朗最著名的作品《夜巡》也不例外,是自卫队集资让他画的,而所谓自卫队,虽然荷枪实弹维护治安,其实也只是一种行会性质的民间组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伦勃朗的名画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