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后感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生于律师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国抚养。原来学医,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毛姆属于现实主义作家,但是小说当中有部分自然主义特征。例如重视环境描写,以及反映中下层人民。

    这周我们一起共读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刀锋》。在第二章中,伊莎贝儿认为,生活要有经济保障,男人就该工作,只有工作才是人生的目的,也才是造福社会的方法。而拉里则说:“我真希望能让你了解,我给予你的生活有多么充实,也希望能让你体会,精神生活有多么美妙,体验有多么丰富,没人可以设限,这样的生活才幸福。而唯一能跟它媲美的经历,就是独自架着飞机在天空翱翔,越飞越高,四周无边无际,让人沉醉在无垠的空间里,这种感觉无与伦比,远远超越世俗的权力和荣誉。前几天,我在读笛卡儿,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自在、优雅和清明。真是美!”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伊莎贝儿是比较追求物质生活,她通过外在的富有来让内心得到安定,而拉里是比较追求精神生活,他通过追求精神生活来让内心达到丰盈,其实无论是哪一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理想中,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得到平衡是最好的。而现实生活中,这几乎是不太可能,要不就是偏向物质生活,要不就是偏向精神生活。所以我认为伊莎贝儿和拉里分开是最好的。他们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她就是对我恨铁不成钢的,认为我不够努力,不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当然她说的是物质生活,而我是偏向追求精神生活的,我们曾一起共住和共事,让我觉得很难受。当时也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直到现在才算彻底搞清楚,原来我们就是两类人,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式就不同,就算是做朋友,也会感觉累,最好是能相互包容、相互接纳!

    其实故事的结局里,似乎每个人都如愿以偿了。艾略特成为了社会名流,宴会交友不断;伊莎贝儿在一个文明社会得到了地位和财富;格雷找到了稳定而赚钱的工作;鲁维埃得到了一直渴望的生活的保障;索菲得到了彻底的解脱,而拉里,他获得了安身立命之道,作者,则是继续写作,继续讲故事。

    在这不得不佩服毛姆,他对人物塑造能力是无与伦比的,他对情节掌控力是游刃有余的,让我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外的人生产生一种缥缈的遐思。人是可以选择自己的一生的,也是可以过好自己的一生的。如果你想做什么事,想住在什么地方,想认识什么样的人,那就去做。每个人都只有自己的一生,这样难得而唯一的机会,千万不要放过。爱写诗的去小岛上写诗,爱篮球的去NBA打球,爱经商的在商场上挣扎,爱做官的在官场上浮沉。是的,你只需要选择你爱的,去升华或者去堕落,一切都取决于你。

  《刀锋》是本好书,至少,它能让人思考。毛姆将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凝聚于这部作品中,书中有他自己的心路历程的影子。小说表达的主题是对人生意义和自我存在意义的追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刀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