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nselm Kiefer的一点思考

Anselm Kiefer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个月(1945年3月),因此,其作品的创作主题往往与德国历史和神话相关,尤其是与大屠杀有关的题材,渗透着对历史及文化的反省和思考,是彼时集体记忆的一个缩影。这些作品在那个德国事件几乎算是禁忌的时候将德国问题撕开带给世人。

Anselm Kiefer

Anselm Kiefer受到同时代的Joseph Beuys和Georg Baselitz的影响,以及战后抽象表现主义和概念艺术的倾向,被认为是新表现主义运动的一员。该运动从极简主义和抽象主义转向发展新的表征性和象征性语言。

Anselm Kiefer, Wege der Weltweisheit: die Hermannsschlacht (Ways of Worldly Wisdom: Arminius's Battle), 1978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我认为,艺术已经脱离了表现方式,材料只是艺术思想的外化,是艺术家选择的结果。Anselm Kiefer的绘画重新从架上绘画的角度考虑,是一次历史的革新。他的作品就如同废墟一般展现在我们面前。Kiefer在他的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同寻常的材料,比如铅、玻璃碎片以及干花干草。铅,是炼金术中使用的基础材料,他认为它是唯一足以承受历史负担的重物。玻璃,干草,便是被打碎的一切。这些天然材料是时间、生命的缩影,这种腐烂的物品组合带给人强烈的战争氛围与心理暗示。站在他的作品前,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代入那种时代语境,代入无尽的伤痕。我想,这是他所想要传达的那种家国伤痛,是不愿忘怀的来自战争的伤痛,一种全人类的苦难和孤独。

 Anselm Kiefer, Morgenthau: laßt tausend Blumen blühen (Morgenthau: Let a thousand flowers bloom), 2012 Oil, emulsion, and acrylic on photograph on canvas, 110 ¼ × 149 ⅝ inches (280 × 380 cm)© Anselm Kiefer
Anselm Kiefer, Morgenthau Plan, 2012  |  Steel, sand, cotton, plaster, fabric, clay, acrylic, shellac, gold leaf, terracotta, stone, and lead, 15 feet 8 inches × 53 feet 1 ¾ inches × 47 feet 3 inches (4.78 × 16.2 × 14.4 m) © Anselm Kiefer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他2012年创作的金色麦田的雕塑,被一个五米高的铁笼子包围着。这里的“麦田”,是1944年美国财政部长Henry Morgenthau Jr.提出的一项计划,该计划旨在将二战后的德国改造成一个工业化前的农业国,从而限制其发动战争的能力。Morgenthau试图将德国分裂成两个独立的国家,吞并或拆除德国所有的工业中心。虽然Morgenthau的计划从未实现,但它代表了一个潜在的德国历史。这所有的时代映像逐渐成就了今天的时代。Kiefer选取了这样的历史事件,在今日这样的和平年代,艺术对于政治、经济、宗教的影响在当今的时代仍应当考量。

Anselm Kiefer, Melancholia, 1990-1991

艺术家在这一生都求索着与这种伤痛的和解。这与Louis Borgeois与父亲的和解不同。战争所带来的伤痛往往是持续一生的,无原谅可言的。因此,Anselm Kiefer的作品能够完全地体现出那种置之死地的后生。

Der Gordische Knoten, 2019 | Oil, emulsion, acrylic, shellac, wood & metal on canvas110 1/5 × 149 3/5 in280 × 380 cm

在当代,我们往往谈及艺术创作的激情,却鲜有考虑这些热情来源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Anselm Kiefer用一生探索同一主题,未曾摇摆。这种用尽一生对战争的多维度反思成就了这样的一位艺术家。情感成为创作的纽带,成为创作的动力,成为创作的信仰,方此为艺术激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Anselm Kiefer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