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奇人出精神

画画者众多。有人画形,有人画皮,有人画骨……然而我却最欣赏那些能画魂,画神,画灵的人。这里的魂不是指鬼魂,神也非是指神仙,灵当然亦非特指灵魂。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气魄,一种出神入化的精神,一种万物有灵的性灵。当然能画皮画形画骨也不错,但此者,只能称为“画匠”。能称为“大师”者,前者只是其轮廓,后者才是其魂魄。

在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的会议上,我有幸被邀请成为协会首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任务是对当今中国农民画家的部分作品进行点评。说实话,我向来不爱做点评。不但不愿在背后评论人,也很少评论他人的作品。因为人无完人,作无完作。一旦评论,总是有好有坏。可是我又不愿说人坏话。所以说做评论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好在我总是看人好处。看画亦如此。我喜欢看这幅画好在哪儿。多看好处,自己便吸收营养。看人坏处,自己也不开心。所以我这位学术委员,非是社会上专业科班的学术委员,而是农民派的学术委员。还望各位看官多包涵。

人各有志。闲话少叙。有一种人品性高洁意志坚定,有一种树千年不死四季常青,人们常以后者隐喻前者,以苍松之历经千古沧桑而超然卓绝比喻那些即使遭遇人世各种艰辛依然具有高贵品质与坚定节操的非凡人物。当然,有时我们也以某种树来比喻一个民族。譬如人们也常以千年的苍松来比喻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历经五千年文明未被中断的民族。年年岁岁,世世代代,朝代更迭,但中华民族的脉络却一直延续至今。仅此一点,就值得全世界的人们对中华民族肃然起敬。

相比古老的中华民族,太多的国家不过是些新生的婴儿,或顶多是懵懂少年。婴儿出于无知所以可以胡闹,少年大概有足够的胆量所以敢对我们这个民族无理顶撞,然而中华民族面对种种血雨腥风,如同千年苍松在风霜雨雪、枪林弹雨中依然保持着其岿然不动的姿态。

试问在这个世上,有哪个民族可与中华民族相比?如同心中有苍松品性如翠柏的高人,古来有之,然不多见。若得见,必双手合十。

齐都临淄一老翁,姓齐,名友昌。其一生醉心于画各种古柏苍松。正是如此高人也。高人高子不高,话语不多,但甚喜画大画。一株株顶天立地直冲云霄的大树在他的神笔之下跃然纸上。观其形,千奇百怪。品其神,出神入化。这棵松还是那棵松吗?是,又非是。如其说齐老是在画松,不如说是在画某种精气神。他想透过画上的苍松,来表达他对天地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自豪之情。他画得不但是他心中的气概,也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气节。

为此,他走遍大江南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只要有千年奇树的地方,常会留下他的足迹。之后他又会将给他心灵带来震撼的所见之树通过他的画笔呈现给观众。如果说造物主创造了现实世界中的神树,那他创造了艺术世界中的神树。他的树有些高达十米,树枝向四周伸展,其气势之豪迈,可壮山河,可摄人心。

艺术,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农民的艺术?作为一位农民艺术家,他既无愧于农民的身份,亦无愧于艺术家的身份。他扎根于大地神往于天空,一边在地头劳作一边在陋室绘画。他的绘画作品在世界各国展出,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农民。他是农民艺术家,但他并不画农民画。他是以农民的视角与农民的大手笔在描绘中国画。于是乎,人们于他作品的着墨处感受到土地的质朴,于作品的留白处看到天空的辽阔。唯有农民会如此豪迈又如此惜墨如金。那不是吝啬。那是恰到好处。那是大道至简。

有人问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董振礼副会长,如何概括中国农民画?他说:“中国农民画是一种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

齐友昌老师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千年古松,正是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的最佳写照。甚至也是他个人气质的传递。作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三届副会长的他,在研究会工作近三十年,由一个黑发壮年成为一位年逾古稀的白发老翁。三十年风风雨雨,他的初心始终如一,始终谨记耿飚老在1991年创立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之初所提出的“永远不要忘记农民。永远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为了写生,为了画好一棵千年葡萄树王,他可以三番几次前往新疆。问他在与千年古树的交流中有怎样的感受?他说:“是天人交感,是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能量,是无限的力量。是天启,是神游。”

齐友昌简介

在随后的绘画中,如有神助。大多一气呵成。一幅上百平尺的巨作,有时不分昼夜,几天完成。当然,有的作品,从开始创作到彻底完结,需要长达几百天的时间。艺术的创作,有时一挥而就,有时则需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就像农民在土地里播种,有些几天就可以收割,而有些需要几年才会长出果实。

身为“一代树圣”的大艺术家,齐老的身上没有一件大牌,更无一丝大牌的倨傲之气。有的只是作为一位农民的质朴与憨实。他瘦小精干的身躯如同一棵千年的古松,令人忍不住在他面前屏住呼吸,那是对一个历经荣辱仍内心平静历经沧桑仍心存慈悲的生命的崇高致敬……这大概就是一生以艺术作为其信仰的老人最好的涵养吧。也是艺术对人类真正的意义所在。这大概也是耿飚老当年创立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最美好的愿望所在。

沈思源  中国当代作家  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首席委员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树奇人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