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这本书是在偶然下看到的。在刚翻看第一章的时候,就被文字的优美深深的吸引住了。第一次看到小说可以写得如同诗歌一样优美,里面的每株草,每朵花,每棵树都有自己的名字。就看宫崎骏的动漫一样,一切都是形象具体的,每一帧都是充满色彩的。
“在树林和牧场之间杂草丛生的田埂上,通红坚韧的金雀花正在盛放,像火一样。比邻的是长长的一道道淡紫色的石楠花。接着是牧场的草地,大部分等着第二次收割。草地上五颜六色的,长满了碎米荠、剪秋罗、鼠尾草、山萝卜。阔叶林中,苍头燕雀不停地在歌唱;松树林里,狐红的松鼠在树梢间跳来蹿去;田埂上、城墙边、干涸的水沟里,绿色的蜥蜴在暖和舒适的温度下惬意地呼吸着,身子闪闪发光;草地的另一边不断传来高亢、响亮、无休无止的蝉鸣。”
这一段描写的是汉斯从小长大的村庄,他的童年本应该是多么的美好,充满各种童趣冒险,可以在树林中闲逛,小河里自由自在的游泳,钓鱼钓上一整天,哪怕是躺在青苔地上望着天空的云朵做梦。
这样的美好、自由的日子在汉斯的童年里面并不多,作为小镇上的天才少年,背负着考上神学院的重任。他的童年时间都在无休止地学习希腊语、拉丁文、语法、修辞、数学、背诵……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痛苦的折磨。他并不喜欢,却也并不讨厌,只知道按着大人的安排按部就班的拼命学习着。整个小镇的人都在关注着他,老师、牧师、父亲,尤其是校长,都在鼓励和督促他不断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长久以来,从一个年级到另一个年级,他始终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他自己内心也渐渐滋生了要争第一、不容他人赶超自己的骄傲情绪。也只有这种情绪就这么一直支撑着他。
在考上神学院之后的暑假,只有短暂的几天可以拥有自由玩耍的时间。接着牧师又安排了圣经希腊语的学习,校长安排数学的课程,他的童年生活就这么结束了。
汉斯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神学院,在神学院的日子,繁重的学习负担,让汉斯身心健康都受到了伤害,还得了一直缠着他的偏头痛,为了维持模范生的地位,他只能拼命学习。在这儿他交上了最好的朋友海尔纳,他是跟汉斯与众不同的性格,放荡不羁,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充满反叛精神,厌恶神学院的教条式的教育,追寻自由和洒脱。是老师和校长眼中的问题学生。
自从汉斯和海尔纳成为好朋友之后,他仿佛找到了自我,开始变得勇敢和叛逆,同时成绩也开始一落千丈。他试图更加努力跟上学习的进度,身体却变得更虚弱不堪。海尔纳因为一直违背修道院的禁令和逃学,被学校开除了。只留下汉斯一个人,他已经由校长老师的宠儿变成了弃儿。在班上也没有其他的朋友,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身体虚弱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了。如同一匹驱使过度的小马驹,瘫倒在路边,不中用了。最终学校只能让他父亲将他带回家休养。
回到小村庄的汉斯,并没有觉得快乐,他觉得自己被众人嫌弃了。因为他从一个天才变成普通人后,再也得不到任何人的关注了。郁郁寡欢的他,甚至想过要一死了之。好不容易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艾玛,却也离他而去。父亲给他找了一份机械厂学徒的当钳工的工作,跟他以前的小伙伴在一个工厂。而这些人却是他小时候不屑成为一起的人,觉得他们是庸俗之辈,而今自己作为他们眼中的天才也沦落于此。这种感觉自然是让他无比痛苦。最终在一次聚餐中,他因为喝醉酒,掉到河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结尾,在他的葬礼上,他又一次成为了整个村子的名人,所有人都来悼念他。
读完这个故事会感到唏嘘不已,一个天才少年,却因为教育制度的摧残,被繁重的学业折磨得心生疲惫。最终跌落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这样的故事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面,一直在重演,并没有停止。
汉斯从小失去母亲,他的父亲教条又古板,从小生活在一个缺爱的环境。所有的人都只关心他飞得高不高,从不会关注他飞得累不累。除了学习,他并没有其他擅长的东西,社交方面更是一塌糊涂。他一直按部就班的按着教育制度的轮子的轨迹行走。拼命学习校长老师给他安排的课程,为了维护他天之骄子的位置,没有想过要反抗。直到海尔纳的出现,他是那么充满才华,过得自由自在,敢于反抗清规戒律,不追逐虚名,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像是他,只会埋头学习。这对汉斯人生观来说是个很大的冲击。为了维护他们的友情,汉斯敢其他人为敌。但是海尔纳离开后,他却不知道怎么继续接下来的生活,他已经没办法回到原来的轨迹了。但是高傲又敏感的心,又让他无法承受被周围的人奚落和歧视的痛苦。对于没有精神上寄托的汉斯,最终的悲剧或许也是他的宿命。
小说中的汉斯和海尔纳,其实是作家赫尔曼黑塞的结合体。少年时期他也考入神学院,因为受不了修道院的生活,精神抑郁,甚至企图自杀。最终在中途退学,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走出了精神障碍,成为了一名诗人,作家,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中的两位人物,或者就意味着,不同的选择后他的人生会变得如何。现实的赫尔曼黑塞,还是幸福的,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也是少年们在教育制度的轮子下,不被压垮的最后一层保护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