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一、定义: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也叫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中介的大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二、结构:
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和背景等七个要素构成。
三、功能:
1.获取信息的手段
2.思想交流和情感分享的工具
3.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5.协调群体内的行动、促进效率提高、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分类: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
2.上行、下行与平行
3.单向与双向
4.口头与书面
5.现实与虚拟
五、沟通网络
1.正式沟通网络:五种形式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和Y式
2非正式沟通网络:三中典型形式 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
第二单元 身体语言沟通
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妆饰、人际距离
一、目光与面部表情
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 眼睛是内心情感的灵敏指示器,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
面部表情可以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身体语言形式,十块表情肌 ,经过训练,人能较为自如的控制自己的表情肌
二 身体运动与触摸
最易为人发现的一种身体语言,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
触摸 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个体都有被触摸得需要,这是一种本能(筱秋老师推荐电影《温暖的抱抱》)
三、姿势与妆饰
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的姿态表达情感与态度的身体语言
服装、化妆、饰品和携带品,也能透露一个人的情趣、爱好、情感、态度、社会角色等方面信息
四、人际距离 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四种人际距离:
1.公众距离(3.66—7.62)正式场合、演讲,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2.社交距离(1.22—3.66)商业交往
3.个人距离(0.46—1.22)朋友
4.亲密距离(0—0.46)亲人、夫妻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定义: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特点: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二、建立与发展的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也称自我开放,指在沟通与交往的时候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自我暴露的广度与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由浅入深分为四个水平:一是情趣爱好,二是态度,对人的看法,对政府和时事的评价,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四是隐私方面,比如性生活
个例:网络聊天,互不相识,隐私和盘托出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原则(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
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值得探讨)
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两种满足方式: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就构成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主动包容式、被动包容式、主动支配式、被动支配式、主动情感式、被动情感式
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
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和群体的解体,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
人际关系与幸福(值得探讨)
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一、定义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照吸引的程度,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熟悉与临近(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倒U型曲线,中等频率的交往喜欢程度最高)、相似与互补、外貌、才能(有才能的人犯一些小错误增加魅力)、人格品质
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
形式:合作与竞争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解释
人际互动哲学:利人利己、损人利己、利人损己、损人损己、不损人利己、利人不损己(值得探讨)